新漢軍對立:劉秀以1:60的兵力取勝,是奇蹟?還是水分?

昆陽之戰是新朝末年,王莽的統治不得人心,綠林軍崛起,新漢(綠林軍)兩軍在昆陽地區進行的一場戰略決戰,最後以劉秀率領的綠林軍取得勝利結束。

在歷史上,昆陽之戰是非常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爭之一,歷來被許多人津津樂道。


新漢軍對立:劉秀以1:60的兵力取勝,是奇蹟?還是水分?


到底多少兵?

傳統的說法是王邑大軍支直逼昆陽的時候,有兵42萬,而劉秀從各地搬來的救兵僅僅7000多人。以接近1:60的比例創下歷史奇蹟!堪稱空前絕後。

事實上,這場奇蹟裡,確實是以少勝多,但是跟歷史上其他著名的戰例比起來,技術含量沒有那麼高,因為兵力絕對沒有相差那麼多。

42萬大軍的說法也是不確切的,《漢書》裡寫的是“定會者四十三萬人,號百萬”,《後漢書》裡“莽軍到城下者且十萬”,《東觀漢紀》說的是五六萬,《論衡》說的是三萬。這從42萬到10萬,再到3、5萬。口徑都不統一,可見水分極大。

根據當時的情況來分析,42萬是不可能的,這就跟號稱百萬雄兵是一個道理,喊喊口號、嚇嚇敵人罷了。幾十萬大軍拉起來,不僅僅只是兵力調遣問題,還有軍糧徵調、集結軍隊到洛陽武庫去拿兵器,這些事情都需要什麼?需要時間。而當時三月份劉秀佔領昆陽,五月份王邑大軍就殺到了,匆促之間,不可能一下子集結這麼多的兵力。

所以42萬不可信。

那後面的10萬到3、5萬,哪個可信呢?

其實這幾個數字都有可能,也不矛盾,可能是擁兵十萬,實際參與戰鬥人數在三五萬之間。

具體的也沒有史料支撐,我們就姑且這麼算吧,繼續往下談。

有的人,他註定是為大場面而生的

哪怕是三五萬的人數,以劉秀七千多臨時集結起來的兵力,能夠取勝也是夠嗆的。而在這一場以少勝多的決定性戰爭中,劉秀所表現出來的一個為將者的超高素質,是戰爭取勝的關鍵。

1、堅守到底。(見識+意志)

2、關鍵時刻,頭腦冷靜,思路清晰,穩住了昆陽守軍。(魅力+意志+頭腦)

3、在勝負不定的時候,說服援軍出手。(魅力+口才+頭腦)

4、身先士卒、一馬當先,帶動下面的人不要命地抵抗。(頭腦+勇氣+武功+魅力+意志+運氣)

不是每個領袖都敢於身先士卒的,往往戰場上,將軍都是在後方的,因為將軍需要指揮作戰。但如果在絕境之中,敵眾我寡的情況下,將軍身先士卒,往往能夠傳達出一種信號:我們一定會贏!


新漢軍對立:劉秀以1:60的兵力取勝,是奇蹟?還是水分?


滄海橫流方見英雄本色,有的人平時不顯山露水,但是在關鍵時刻,往往能夠hold住全場,以硬扛去直面慘淡。而劉秀就是這樣的人,他註定是為大場面而生的。

王邑率領大軍南下,第一戰就定在昆陽,而且下了嚴令,一定要拿下昆陽。而劉秀這邊呢?抱定主意,堅守到底。

昆陽這個地理位置很重要嗎?為什麼是兵家必爭之地呢?


新漢軍對立:劉秀以1:60的兵力取勝,是奇蹟?還是水分?


新漢軍對立:劉秀以1:60的兵力取勝,是奇蹟?還是水分?


從地圖上看,昆陽是中原水系的最後一站了,如果王邑不能拿下這個地兒,那麼就算後面打進去了,也沒有意義。因為拿不下來,整個後勤供給就會出現大問題,糧食無法進來。而且自昆陽到宛城,這一路300裡之內沒有水路了,運輸糧食的成本和難度要成倍的增加,稍有不慎,形勢還會瞬間逆轉。

水路運輸有多重要呢?

舉個例子,三國鼎立的時候,曹操寧可每次都走那條千里水路去禍害孫權,也不要走這幾百裡的陸路去找關二爺的麻煩。


新漢軍對立:劉秀以1:60的兵力取勝,是奇蹟?還是水分?


所以說,奪下昆陽,佔據水路,是打通糧道,是大軍的命根子啊!而劉秀就是要掐斷王邑大軍的命根子。

那麼,現在王邑來了,劉秀這群人咋辦吶?打吧,打不過,不打吧,堅守不住啊!

黑雲壓城城欲摧啊!

黑雲壓城城欲摧啊!這種情況下,人都會害怕的。

這時候,劉秀就顯示出他的智慧了,頭腦冷靜,思路清晰:現在雖然大軍壓境,但昆陽城小,還靠著水,易守難攻,他有百萬人也鋪張不開啊!只能一萬一萬地上來折騰。如果我們集中力量拼死抵抗,也沒那麼容易吃下我們,如果我們現在突圍,城外已經圍城了,我們出不去了!而我們的主力軍隊現在正在圍攻宛城,久攻不下,不可能分兵來援,如果我們把他們拖在昆陽,等宛城拿下來了,咱們就能合兵來擊潰他們!

雖然分析入情入理,但是,還沒發生的事情,誰心裡有底呢?眾將領都是懵懵的。

最後,劉秀一人獨斷,帶了十三人,突圍求援,留下的人,堅守昆陽。

劉秀做的這個決策,其實也是有深意的:劉秀帶出來的十三人,都是南陽豪族的首領,來搬的救兵也都是南陽豪族的救兵,他們的老婆孩子都在哪裡呢?在南陽城內。所以他們是必須盡力搬救兵的人,如果昆陽城破了,老婆孩子就沒了。這就顯現出劉秀的智慧了,如果把這一幫人留在城內,堅守不住的情況下指不定就投降了呢?或者帶上另一撥人出來,他們不肯幫救兵回去援助昆陽城,落草為寇、四海為家去了呢?畢竟在生死麵前,落草為寇也總比好過丟了性命強吧。


新漢軍對立:劉秀以1:60的兵力取勝,是奇蹟?還是水分?


而現在城內的那一幫人呢?守將王鳳倒是想要投降,可惜了,人家不給這個機會。

“別想了,回家洗乾淨脖子去吧!”

這就是王邑最愚蠢的地方了,明明勝券在握,非要讓煮熟的鴨子飛了。這種人,往往就是用來襯托主角光環的。

所以現在呢,造成了一種局面:裡面的人出不來,外面的人進不去。裡面只能死守,外面只能努力搬救兵。

正如劉秀所料的那樣,昆陽城的地理位置優越性顯露出來了,易守難攻,只要死守,就有希望!

而救兵呢?劉秀帶著他的十三個首領,挨家挨戶去借兵,當然是沒人肯借了。但是劉秀的口才很好,能化腐朽為神奇:大家跟我去打王邑吧!你們要錢,還是要兵?你們知道王邑帶來多少財寶嗎?如果大夥現在只想守住手裡這點軍和糧,昆陽一破,大家都得完蛋,別說什麼守住手裡的東西了!

就這樣,劉秀從各地搬來了救兵七千多人,開始趕回昆陽前線。

昆陽這邊,堅守的已經打得山窮水盡了,而王邑,又犯了一個致命性的錯誤:放言要屠城!

這下好了,人家不抵抗也得抵抗!絕境中逼出的勇氣更加銳不可當!橫豎是死,死守,待援!

這時,傳來消息,宛城投降!

在劉演拿下宛城的第三天,劉秀也達到了昆陽。

名場面終於來了!

劉秀的七千多人馬與王邑的圍城大軍形成了對峙的場面,咋辦咧?人家那麼多人,我們這零星幾個,還日夜兼程,馬不停蹄,這會上氣不接下氣呢。

可是敵軍可不會等他們喝口水、休息一下,烏麻麻地過來了。


新漢軍對立:劉秀以1:60的兵力取勝,是奇蹟?還是水分?


沒辦法!打吧!

劉秀跟打了雞血似的,身先士卒,一馬當先,簡直跟送死一樣。

然而,這種不要命的氣勢,尤其在一個領袖身上,感染力是極大的,下面的人也跟著不要命似的大殺起來,越殺越歡。

劉秀一邊殺,一邊造謠,“宛城兵到了!王邑完了!”

王邑當然知道這是假的,但是劉秀的謠言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敵軍的軍心。

就這樣,連續勝了兩場。

但是這樣一直下去是不行的,劉秀的這點人,壓根抵不住王邑,再來幾場,恐怕就全軍覆沒了。

劉秀的戲似乎要沒了,然而神轉折來了!事實證明,當運氣來了,你想不贏都難。

自信過了頭的王邑,帶著一萬軍隊出來單挑劉秀剩下的幾千人。他覺得綽綽有餘,吩咐其餘兵馬不許出動。

一萬,雖然人多,但是這些天來休養生息,沒啥鬥志,而劉秀的這幾千人呢?個個殺紅了眼睛,氣勢如虹,都是一群不怕的。

最後,劉秀帶著他的敢死隊直奔王邑中軍大寨,而最神奇的一幕是,之前王邑吩咐軍隊不要出動,所以,那群人就這樣眼睜睜看著一萬人被殺的落花流水,直到劉秀砍了王邑的副指揮使王尋。

王邑這才恍然大悟,他,玩脫了!

王邑的幾萬大軍四散潰逃,軍心渙散,而昆陽城中的守軍,在憋屈了這麼多天,終於看到了轉機,如惡鬼般衝殺出來,一時間,喊聲震天動地!

昆陽城,守住了!王邑,敗了!

所以,歷史一直在警惕我們,人不能太嘚瑟,一不小心玩脫了,就是這種下場。


新漢軍對立:劉秀以1:60的兵力取勝,是奇蹟?還是水分?


豬對手就是用來襯托主角的

這一戰過後,劉秀的名字,震動四方。王莽政權的喪鐘,也從這一刻,開始敲響。

事實上,這一場戰爭,劉秀個人的素質很重要,見識、意志、勇氣、口才、頭腦等等,缺一不可。然而,更重要的是,他遇到了一個豬對手。王邑的過度自信,犯下的一個個致命錯誤,卻被極度聰明、有勇有謀的劉秀最大限度地利用起來,雙方的硬實力也因這一消一長之間的軟實力而趨於平衡。

結局,也就不難猜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