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让人无可奈何却必须入局的阳谋?

实说历史


所谓阴谋就是通过掩盖真实意图来达到某种目的!而阳谋也是通过一些不得不遵守的客观因素来达到目的!历史上著名的阳谋有一下几种!

1,“挟天子以令诸侯”或者“尊王攘夷”

这个就比较好理解了,历来政治斗争都是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打着天子的旗号,不管做任何事,对手即使不愿意做,面子上也要做做样子!

春秋争霸齐桓公尊王攘夷也是打着周天子的旗号,代表周天子出兵吊民伐罪,你敢不遵从?不遵从就是谋逆!

后来张仪劝秦惠王西出洛阳挟天子也是这个道理:

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

最著名的就是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打着汉家天子旗号为自己铺路,奉天子以令不臣,这招很厉害!而且册封过多少诸侯,甚至驱虎吞狼,虽然都是敌人,也都知道是曹操的把戏,但这层窗户纸始终没人敢捅破!

二,潜规则

古代的潜规则包括现在的潜规则,谁都跳不出这个怪圈,明明知道这个东西不好,虚伪。但是还必须要遵从!

三,得民心者得天下

历来任何斗争都是围绕民心进行,这个无解!

商灭夏,周灭商。。。。朝代的循环无不是替百姓吊民伐罪。包括汉末汉献帝禅让曹丕,曹家禅让司马氏,柴家禅让宋太祖等等,不都是为了老百姓吗?

禅让也好,暴力推翻也罢,我是看老百姓太受苦了,我代表他们替天行道的。夺得天下之后登基之前还不忘再三推辞:你们另找贤明吧,我真的不行啊,当初是看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才起来替他们讨个公道!谁傻呀?能说你不行?还必须得说你行,你是顺天应人,上天派下来救万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啊!

四,墙倒众人推,落井下石

这个也是无解。本来是双方政治斗争你死我活的,其实没有对错!一旦某一方被抓到了把柄,则本来处于中立的一方也突然跳出来指责你!你怎么是这样的人呢?亏我这么信任你?你真是丧尽天良万死不足以平民愤啊!

落井下石根本无解,你长多少嘴都说不清!甚至一帮人骂的你感觉自己好像真是做错事了一样!


古楼残卷


燕王朱棣发起靖难之役,在济南城外大败李景隆,然后帅兵包围了济南,时任山东参政铁铉为李景隆押运粮草,也被困在济南城中。


朱棣用尽心机,却始终久攻不下济南城,期间还差点让铁铉用诈降计把命给要了(千斤铁闸砸烂了朱棣的马脑袋)。

朱棣恼羞成怒,在城外架设数门大炮轰击城墙,济南城危在旦夕,关键时刻铁铉将朱元璋的画像悬挂在城头,并亲笔书写了一大堆朱元璋的神主灵牌,在城墙上每隔几个垛口就摆上一个。


朱棣就是再想当皇帝,也不敢下令用炮轰击他老爹的画像和灵牌,朱棣恨的牙根痒痒,却又无可奈何。

最后军师姚广孝看透了朱棣的心思,对他说:这个铁铉太狡猾了,燕军劳师袭远,切久攻不下,士气低落,殿下还是先撤兵回北平休整,等士兵们恢复了战斗力,再图济南。


济南城下的遭遇给朱棣心里上留下巨大的阴影,再次南下时绕过济南。

铁铉守济南用的典型的阳谋,他抓住朱棣既要当XX,又想立牌坊的虚伪心理,料定朱棣不敢对朱元璋的画像和灵牌下手,。没费吹灰之力,就退却了朱棣数十万雄兵。

如果朱允炆能够早点重用铁铉,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


花近高楼1


很多人受到李敖等作家影响,都以为,国民党总裁蒋介石是个阴谋大师,一旦打仗,就用金钱美女和高官厚禄收买对方将领,在军阀混战中无往不利,在抗日战争和反人民战争中却从未胜利。

很少人知道,他也曾用过阳谋,只不过,这个阳谋居然是被当作阴谋来使用的。

这个阳谋便是重庆谈判。

阳谋,就是一种光明正大的谋略,这个谋略表面目的公开在外面,实质目的隐藏在暗处,不管你同意不同意,都必须入这个套。

1945年8月15日,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了,在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共同努力下胜利了。可是,对于掌握绝大多数人社会资源的普通人来说,蒋介石就是最高的抗日领袖,就是中国人的大救星。如今,蒋介石打算把这个大众映像在加深一些,对全国人民宣布,邀请共产党最高领导毛先生来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国共继续合作,共建联合政府!

蒋介石的这个阳谋一旦发布,立刻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一致喝彩,就连那些一贯反蒋的西南联大的教授和学子们,都不得不转变观念宣布支持重庆谈判,支持蒋介石的民主联合政府。

平心而论,这个阳谋是无懈可击的。延安方面如果派人来,就有可能重蹈胡汉民和张学良的覆辙、被扣下作为人质,上百万八路军新四军只能接受改编向当年的东北军一样,被改造成中央军;如果延安不派人来或者来的谈判代表不够分量,就可以顺势联合民盟等中坚力量对他们口诛笔伐,在民族大义的谴责下,八路军和新四军会发生大规模倒戈,瞬间土崩瓦解。

然而,令人无语的是,蒋介石居然把这个阳谋当成阴谋来玩,最后把自己也玩死了。

蒋介石坚定地认为,延安方面一定不会来人,不愿意就改变军队进行谈判。所以,这个阳谋,本来就是阴谋。蒋介石命令自己手下的御用文人写作班子写了大量对延安方面口诛笔伐的黑材料,随时都能发表。就等着延安一封电报出来,这些材料就妄图一举颠覆共产党在解放区的统治基础。

令蒋介石没想到的是,自己化阳谋为阴谋了,延安方面却“以阳谋队阳谋”,真的做好了万全准备与国民党全面和解。甚至延安的党中央都做好了迁往两淮(苏中根据地,靠近南京)的准备。

老蒋顿时麻爪了?居然来真的?

在老蒋看来,重庆谈判这一阳谋,如果事实,一定能让延安有来无回,迅速瓦解和收编八路军和新四军。这种迷之自信,其实来源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成果的一无所知。

在老蒋看来,所谓解放区,不过就是一群穷光蛋组织起来的地方军阀。共产党的大官们给他们安上一些副主席、副司令的闲置,高官厚禄养起来,或者把他们赶到外国留学去,事情就万事大吉了。兵不血刃,就能解决这些没见过大世面(他不知道共产党人的理想才是真正的大世面)的乡巴佬。

还是一贯的金钱美女高官厚禄诱惑对方倒戈,也难怪李敖说老蒋就只会这一种阴谋了。

不过,老蒋信心满满的另一原因在于,苏联是坚定站在他们这一边的。

早在抗战后期,苏联就表态说表示“中国政府要求军令 、政令统一极为允当” , “中国只能有一个政府,由国民党领导” , 苏联的武器及其他物资援助“均以中央政府为惟一对象 ,不供武器于共党”。蒋介石出卖蒙古换取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则明确规定“苏联政府同意予中国以道义上与军需品及其他物资之援助 , 此项援助当完全供给中国中央政府即国民政府” 。谈判前夕, 斯大林先后两次电告中共, 要求毛泽东去重庆谈判 , “同蒋达成协议 ,解散军队 ,加入国民政府” , “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令老蒋意外的是,延安来人不是投降的,开口的第一个条件就把老蒋吓到了,顿时手足无措!

延安来人的条件包括“ 党派合法” 、“中共军队缩编 48 个师” 、“承认解放区” 等系列谈判条件。这些问题,蒋介石及其幕僚从没有考虑过,他们发现,原先准备好的高官厚禄和荣华富贵,根本不足以收买真正的理想主义者。(类似的现象在北洋派和革命党谈判中也曾出现)

延安来的人还说“人民得到的权利 ,绝不允许轻易丧失” ,即便是“一枝枪、一粒子弹, 都要保存 , 不能交出去” 。“对 于中国人民来说 ,根据地比什么都重要 ……。武装脱离了根据地无法生存。”老蒋发现,自己之前对共产党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

就这样,老蒋因为要和平谈判,在军事上又不敢对孱弱的八路军大打出手,政治上更是依赖于美苏两国的调停,谈判上却被客场作战的中共代表团牵着鼻子走。

最后,老蒋只能捏着鼻子承认了“双十协定”,给自己套上了“和平”的枷锁。

等到第二年公然撕毁双十协定,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反人民内战,老蒋发现自己谈判了半天,把自己的抗日领袖的政治资本全部折腾光了!

阳谋就是要光明正大才能成功,如果用阴谋思维来玩阳谋,最后被玩死的只有自己。这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历史知事


回答问题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美国农村,住着一个老头。有一天,一个人找到老头,对他说:“尊敬的老人家,让我把你的小儿子带到城里去工作吧,我可以让他当世界银行的副总裁。”老头不由心动了。 

这个人找到了美国首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对他说:“尊敬的洛克菲勒先生,我想给你的女儿找个对象?就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可以吗?”洛克菲勒想了想,同意了。

又过了几天,这个人找到了世界银行总裁,对他说:“尊敬的总裁先生,你应该马上任命一个副总裁!”总裁先生头说:“凭什么?”这个人说:“如果你任命的这个副总裁是洛克菲勒的女婿,如何呢?”总裁先生立马同意了。

于是,这个一文不名的农村小伙子摇身一变成了洛克菲勒的女婿,而且还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

也许大家觉得这只不过是个故事,但是在我们历史上却真是真实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情,得逞的阳谋-吕不韦将毫不起眼的王子子楚扶上王位的宝座。

01、说服子楚和他合作

吕不韦是阳翟的一个大商人,当时他正好在赵国做生意。 而当时秦国的安国君的儿子子楚正好在赵国为人质。

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他的母亲夏姬,地位低下又不受宠。所以安国君将他放在赵国为人质。 寄人篱下的日子太难过,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恐怕安国君早已把子楚这个儿子忘记了。

吕不韦知道了子楚的事情后,觉得奇货可居,他决定要把子楚扶上秦国的王位。 于是吕不韦馈赠了千金给子楚,让他用来结交宾客,子楚很感动,对吕不韦说:“若如你所愿,必然将秦国与君共同分享。”

02、撺掇华阳夫人收子楚为儿子

安国君最宠幸的是华阳夫人,而华阳夫人却没有子嗣。 吕不韦通过华阳夫人的姐姐见到了华阳夫人。

他说了五个字“色衰而爱驰”,意思是华阳夫人应早做准备。寻找一个贤能的王子作为自己的儿子,那么王上百年之后,自己贵为太后,依然有话语权。

而子楚无疑是最适合的人选,他为人贤能且孝顺,而且他母亲地地位低下,如果华阳夫人能将它收为嫡子,自然对华阳夫人感恩戴德,自然会对她尊敬有加,俯首帖耳。

华阳夫人听了深以为然,立即答应收子楚为嫡子。

03、拉拢朝堂上的势力-阳泉君

当时秦国朝堂分为几股势力,都想扶持不同的公子登上王位。而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也颇有势力。

吕不韦对阳泉君说:“君危于累卵”,意思是阳泉君如今位高权重,他享受的荣华富贵远远超过太子,一旦太子登基,那么他的地位岌岌可危,性命攸关。

阳泉君听了,立即叩首,愿意前去说服大王:接回子楚。

至此一个完美的阳谋终于尘埃落定,一个地位低下、毫不起眼的公子登上了秦国的王位。


少禾君


所谓阳谋就是所有的计谋都摆在面前,明知道是圈套,但是不得不钻,比如汉武帝的推恩令,孙膑的围魏救赵,近代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而现代有一个极为著名的阳谋就是美国利用钓鱼岛搅乱中日韩自贸协议,把一团和气的东亚搅成现在火药库。

中日韩自贸协议

2002年中日韩三国领导人提出了建立中日韩自贸区,世界第二大、第三、第十大经济体要联合建立一个占全球GDP的20%,占东亚GDP的90%的,实现三国之间人员、货物、资本的自由往来,一旦建成,这将是超越欧盟的一大经济体。

而在网上流传的对美国威胁性最大的一条就是中日货币互换协议,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对于日本来说,这是减轻对美国依赖的一步。

毫无疑问,三国自贸区的建立将会大大加强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得益彰,唯一受损的估计就是美国在东亚的存在。

所以从2002年提出设想后,后续虽然日本首相走马观花般的更换,但是还是不断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甚至就连以右翼著称的野田佳彦在2011年担任首相的时候,自贸区的进展依然稳步向前。

美国给中日设下的阳谋——钓鱼岛引发的领土之争

在这个时候,忽然冒出一个不是很和谐的声音,在日本名声并不是怎么好的石原慎太郎突然抛出购买钓鱼岛的言论,顿时引起两国民众的轩然大波。

但是可以看到此时两国领导层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日本政府拒绝了东京都提出的登岛申请,而自贸区的谈判也有条不紊的取得实质性的谈判进展,毕竟大家都是聪明人,知道怎么做对自己最有好处。

然而2012年,钓鱼岛事件以难以想象的速度恶化,日本右翼团体在钓鱼岛登岛、插旗、抓人、碰船,日本议员也开始暗地推波助澜,诡异的是美国此时也宣布钓鱼岛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

野田推出钓鱼岛国有化的方式来对抗东京都的“购岛”,还写信给中国领导人表示担忧局势的紧张,然并卵。

日本被美国控制的太深,所以当美国动起来后,所谓的日本首相,只能眼睁睁看着国内局势跑偏,而毫无办法,于是原本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钓鱼岛变成了火药桶。原本形势一片大好的三国自贸区,因为日韩独岛之争,中日钓鱼岛之争被搁置。

这是美国设下的阳谋,所有人都知道,美国是为了破坏三国之间的和谐,为了自己加深对日韩的控制,维护自己的霸权,但无可奈何的地方就在于,一旦涉及到领土主权之争,任何人都不会退步。

日本政府想要控制住局势不会太恶化,但是本身被美国控制的太深,命不由己;中国想要搁置争议,但是日本已经在美国的挑动下,变成了疯狗,加上国内民众情绪高涨,也只能顺势而为。

至于设想很美好的自贸协议,在接下来的三年几乎成为无关紧要的新闻,直到2018年才有恢复的迹象,但也只是迹象而已。




妖鬼杂谈录


所谓“阳谋”,就是我挖了一个大坑,你亲眼看着我挖的,也知道跳进去就很难再爬出来,但你还不得不往里跳,当然,前提是挖坑的人得有足够的智慧和实力,不然坑不了对手,反而就成了自掘坟墓——这是一种变相的实力碾压!

汉武帝的推恩令就是阳谋的典范,以推恩体现孝道的名义,不费朝廷人力物力,配合酎金律从根本上瓦解了诸侯王的实力,把汉代中央集权推到了顶峰!



浅谈西汉分封制

汉初的诸侯王可以说是bug级存在,当时汉朝的版图大部分都被十个诸侯王所有,皇帝直接管辖的郡只有十五个,除了拥有数个郡县辽阔的封地,诸王可以“自置吏”,自行任命二千石以下官员;“得赋税”,自己收取封国内的赋税,财政军三项大权一把抓,只是名义上受中央节制。

汉高祖刘邦立下“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白马之盟,本意是依赖分封刘氏子孙巩固汉家天下,但因为过于依赖同姓王和大力推行无为政治,使诸侯王势力不断坐大,到刘邦的孙辈儿时,诸王已经有了威胁皇权的实力。

汉文帝的实践

前面说过,“阳谋”是一种变相的实力碾压,不能你挖个坑让我跳,我就必须要跳进去,而且还是准备同时“坑”一群人的时候,搞不好埋的那个人就是自己了。汉武帝的《推恩令》之所以能够顺利实施,要得益于他父祖两辈儿汉文帝、汉景帝打下的基础。



汉文帝即位后不久,就以酬谢齐国覆灭“诸吕”的功劳为由,分封齐王的两个弟弟刘章为城阳王,刘兴居为济北王,但分封用的土地是从齐国本身分离出来的……拿别人的土地做顺水人情,你还挑不出理儿,文帝这一手确实高明,这是第一次三分齐国。

乃立赵幽王少子辟彊为河间王,以齐剧郡立硃虚侯为城阳王,立东牟侯为济北王,皇子武为代王,子参为太原王,子揖为梁王。

公元前177年,济北王刘兴居因对汉文帝刘恒即位不满,趁文帝巡视讨伐匈奴前线时举兵反叛,这是汉代王国武装反抗朝廷的先例,三年后,淮南王刘长又打算反叛,但是还没来及发动就被抓了。

两起叛乱后,贾谊上《治安策》(又叫《陈政事疏》),他指出危害西汉政权主要因素就是诸侯王的存在,而且提出了解决办法“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用大白话说就是分割诸侯王的封地给他们的儿子,一代代分下去,直到“地尽为之”。
(贾谊)

但是这个方法比较直接,强盛的诸王又不是傻子,加上文帝本就得位不正,还要忙着恢复发展社会经济,形势上不允许他和诸侯王公开对抗。

直到文帝十六年,齐王刘则死后无子嗣位,文帝才逮着机会把仍是最强的齐国一分为六,又把之前反叛的刘长淮南国一分为三。

长未到处所,行病死,上怜之。後十六年,追尊淮南王长谥为厉王,立其子三人为淮南王、衡山王、庐江王。

进击的汉景帝

(汉景帝刘启)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驾崩的同年六月,太子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

做为继任者,景帝继续推行削藩政策,他听从了晁错的意见,也可能和景帝做太子时“失手”打死了刘濞的世子有关,决定先从最强盛的吴王刘濞下手,但是刘濞在吴国经营了四十来年,除了煮盐贩卖,他还自己铸钱,可以说要人有人,要钱有钱,发现朝廷准备动手,就国仇家恨放一块,来了个先下手为强——连和楚国等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反叛,史称“七国之乱”。

或许是景帝想要争取时间,也可能借晁错人头掩盖自己骨肉相残的残忍,他听从袁盎的建议杀了晁错,当然,七国没有因此退兵,刘濞自称“东帝”,公开了要和景帝拼个你死我活。


结果雷声大雨点小,周亚夫只用了三个月就彻底将叛乱平灭,七王皆死,除保存楚国另立新王,其余六国皆被废除。

汉景帝趁势收取诸侯国支郡、边郡归朝廷所有,继续推行贾谊“众建诸侯”的计划,先后分封了诸皇子为王;取消诸侯王任免封国官吏和收取赋税的权利,诸侯王不得自己治理封国,必须由朝廷派遣官员,而且无权过问封国政事,只能按朝廷规定的数额,收取封国赋税充当俸禄。

至此,诸侯国封地还在,但是丧失了政治权利,已经和普通郡县没区别,不再具有和中央对抗的物质条件。

“终结者”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


经过文、景两朝一系列的举措,至汉武帝刘彻登基时,诸侯王的实力已经形不成气候了,但是在武帝看来,仍然拥有大片封地的诸侯王,依旧是不小的潜在威胁。

虽然国力上压诸侯王一头,但是如果强行削藩仍然会引起各封国的强烈反弹(诸侯王手里还有一定兵权,加起来也不是少数)——钱、权、你爹已经收走了,再把土地拿走还叫什么封国?

主父偃对汉武帝说:

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 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於是上从其计。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按晁错那么干肯定不行,不过现在诸王孩子多,但是有继承权的只有嫡长子,都是骨肉兄弟,怎么能厚此薄彼呢?实在是太不符合仁孝之道了!希望陛下命诸侯王雨露均沾,让那些没有继承权的苦孩子也能享受下王侯的待遇,人人平等,大家怎么会不喜欢呢?

你看,朝廷不要你们封地,只是让你们分一点给自己的其他孩子,又体现仁孝,又都混上了编制,多好呀!你说不分?先问问自己那帮孩子答应不答应~或者欺我刘彻的大军都是泥娃娃么?

就这样,诸侯王照此推恩,过个两三代以后,眼看着一个个原本“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的诸侯国越分越小,最后“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变成几百个不再受王国管理,直接被郡辖制的县。

这就是阳谋!威逼利诱加内部分化,这个坑跳也得跳,不跳,自己人就会先把你推下去,完全无解!

别急,这还没完~

文帝时规定,在长安祭高祖庙献酎饮酎时,各王侯依据封国人口献黄金祭祀,还要检验这个金子份量够不够,成色好不好,有问题的王侯削县夺爵。


原本就是走走过场的事,但是认真的刘彻觉得必须要好好检验一下,看看有哪些不肖子孙连祖宗都骗,当然了,检验标准由他说了算!

于是一次献酎金,他就撸了一百多个爵位,这就是著名的“酎金失爵”,但是实力大减的王侯们已经没人敢吱声反对了。

参考:《史记》《汉书》


疯狂的008


说一个造成死伤后果严重的吧,那就是战国时期韩国上党太守冯亭献地给赵国。


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262年,当时韩国迫于形势把自己国家的一块飞地上党割让给秦国,以换取短暂的和平,谁知道当时的上党太守冯亭是个抗秦派,坚决不奉命,反而自己做主把上党献给了赵国。

这个是个明显的阳谋,赵国明知接受上党必然得罪秦国引发大战,但是却又不得不接受,因为:第一、上党紧挨赵国,且有太行山天险,接受上党等于赵国在西南多了一个屏障,不接受秦国拿下上党后兵锋直逼赵国邯郸。


第二、秦国赵国本来实力已经有差距,如果赵国不接受上党放任它归秦国,那么秦赵之间实力差距进一步拉大,赵国会更被动。

第三、赵国明白当时的时局已经到了你死我亡的时期,就算赵国放弃上党,等秦国吸纳上党之后也会大概率的攻打紧挨着的赵国。

冯亭应该也是看出来这一点,才做出这么个决定,这是一个典型的无解阳谋,一个赵国君臣看出后果仍然会吃下去的“鱼饵”,果然赵国接受了上党,承担了和秦国开战的这个后果。



为什么说这一阳谋后果死伤重大,那是因为它直接导致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役之一--长平之战爆发。

这一战双方投入兵力达百万以上,战争以赵国兵败,四十五万俘虏被白起坑杀的惨剧告终。


赵国接受上党的决定没有错,他们也的确有和秦国抗衡的底气,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失利,使赵国一蹶不振却是赵孝成王没有想到的。


公子皇铘


按我的理解来说,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应该算一个必须入局的阳谋。

1、美元与黄金挂钩,2、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3、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4、各国货币兑换性与国际支付结算原则。《协定》规定了各国货币自由兑换的原则:任何会员国对其他会员国在经常项目往来中积存的本国货币,若对方为支付经常项货币换回本国货币,5、确定国际储备资产,6、国际收支的调节。

首先看一下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年代特点:

美元与黄金挂钩,享有特殊地位,加强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其一,美国通过发行纸币而不动用黄金进行对外支付和资本输出,有利于美国的对外扩张和掠夺。其二,美国承担了维持金汇兑平价的责任。当人们对美元充分信任,美元相对短缺时,这种金汇兑平价可以维持;当人们对美元产生信任危机,美元拥有太多,要求兑换黄金时,美元与黄金的固定平价就难以维持。

欧洲各国经过一战和二战的“洗礼”,欧洲各强国已经风光不再,特别需要强大的外力来恢复各种秩序,特别是经济秩序,面对美国抛来的橄榄枝,是接也要接,不接也要接,虽然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有助于欧洲战后秩序的建立,但是由此美国在国际金融、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已经无人可敌了,美国已然是世界老大,主导前进方向!欧洲伦为二流国家,依附于美国的羽下,再加上北大西洋公约,美国把欧洲牢牢地绑在自己的战车上。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阴谋是啥,阴谋就是《鹿鼎记》中韦小宝的防身法宝,石灰,蒙汗药。


韦小宝一开始用石灰,后来升级了,开始用蒙汗药行走江湖,韦爵爷的蒙汗药下的那叫一个出神入化,很多武林人士栽在他的蒙汗药下,比如沐王府高手刘一舟。

韦小宝使用蒙汗药成功骗来了七个如花似玉的媳妇,我觉得韦小宝出一本书《小宝赐你蒙汗药》肯定火。

这算是阴谋。

阳谋呢?


比如《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帮助周芷若在少林寺迎战三度大师,一开始张无忌为了帮助周芷若成名,使用圣火令上的古怪武功,招式滑稽兔滚鹰翻,配合着周芷若曼妙的武功,承托出周芷若高手风范。

但是到后来比拼内功时,周芷若就露馅了,只能在外围无关痛痒的打两下,对于三度和张无忌的较量根本插不上手这一段金庸写得很精彩:

斜眼看周芷若时,见她左支右绌,也已呈现败象,……一声清啸,使开两根圣火令,着着进攻。……他这一全力施展,三僧只觉鞭上压力渐重,迫得各运内力与之抵御。…………株苍松间的争斗越来越是激烈,三僧头顶渐渐现出一团淡淡的水气,知是额头与顶门汗水为内力所逼,化作了蒸气,……张无忌头顶也有水气现出,却是笔直一条,又细又长的聚而不散,显是他内力深厚,更胜三僧。 
     周芷若却不与三僧正面交锋,只在圈外游斗,见到金刚伏魔圈上生出破绽,便即纵身而前,一遇长鞭拦截,立时翻若惊鸿般跃开。这么一来,张无忌和她武学修为的高下登时判然


张无忌一心想要帮助周芷若成为天下第一人,周芷若一开始表现也可圈可点,但是奈何周芷若实力委实不行,最后一到真正的较量还是露出了马脚。

张无忌这种算是阳谋,阳谋靠的是实力。

当然历史上的阳谋有时没这么简单,都是双方真实实力的碰撞。

比如毛先生和蒋先生重庆谈判,是真正的阳谋较量。

蒋先生请毛先生来重庆谈,是一种阴谋,料定了你不敢来,我疯狂邀请你,让舆论造势,只要你不敢来我就赢了。

蒋先生的算盘打得很妙,但是万万没想到毛先生竟然应战。

毛先生冒着风险到山城,这份胆量赶上关云长单刀赴会了。

毛先生用的是阳谋,蒋先生的阴谋遇到阳谋如雪遇骄阳,瞬间被融化,这场世纪会面中蒋先生看似风光无限,其实在舆论上无疑是败了。

当然毛先生临去重庆前,做了一系列安排,保证自己即使人到重庆依旧能够安全返回。

这是一场真正大智慧的较量,把阳谋玩到了登峰造极。

三国时也有阳谋玩的好的人,曹操。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就是三国最大的阳谋。

当年汉献帝流亡要饭的时候,袁绍的谋士沮授给袁绍出主意说:

且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官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但是袁绍觉得把皇帝接到身边来,会有很多约束,于是没有采纳沮授的建议。

与此同时曹操的谋士毛玠也给曹操建议:

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

曹操一听这是个好主意啊,于是派大将夏侯惇去迎接汉献帝。

汉献帝肯定是个雷啊,把汉献帝接到自己身边后,曹操和汉献帝手下大臣进行了很多年的斗智斗勇,比方说衣带诏啥的。

后来曹操甚至不敢再去朝见汉献帝,恐怕汉献帝加害自己,他和汉献帝一直是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这证明了袁绍的顾虑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自从曹操奉天子以后,得到的好处更大,他成了正义的化身,道德的楷模,以天子的名义四处征讨,合纵连横,数年间把自己的事业做大。

曹操的奉天子这招,风险挺大,收益更大。

狭天子以令诸侯,这算是三国时候的顶级阳谋了。


=========================


薛白袍


不得不说的一件事情就是蜀国北伐的时候,魏国的策略。

其实关于这件事情被地摊文学影响以后,很多人都义愤填膺,说北伐有什么用?除了消耗蜀国的国力一无所有,所以因此断定诸葛亮是傻子,姜维就是一个混蛋,刘禅要么咸明多么有远见,不管打不打仗,这个肯定输了,为什么还要打仗呢?都学学刘禅。

即便是我在问答上面已经重复了这么多次,但是一旦扯到这个问题,仍然还是有一两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出来瞎说!

其实说直白一点儿,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究竟追求的是什么?不是说为了一口气拿下关中地区,当然几率是有的,但这种几率太小,处于100年一次撞也撞不见,为了能够拿下魏国的关中地区,为了能够统一天下。就必须要增加自己的实力。北伐的目的便在于掠夺魏国的人口和土地,增加自己的实力,将这些东西转化成为自己的军事作战能力,然后拿下关中地区,甚至整个天下。

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打仗得一步一步来,如果说打仗就是比谁的实力多,谁的实力少的话,战争只需要让数学家来完成就行了,那刘邦啊,或者是战国时期的秦国,亦或者是朱元璋之流,根本就不可能成功,但为什么成功,孤家寡人一个,怎么可能会成功的?

所以说北伐是消耗蜀国国力,这种思想从哪里诞生出来的?贵族就是贵族,老百姓就是老百姓,平民就是平民,没有实力,为什么要去奋斗呢?奋斗能够得到什么呢?最后什么都得不到,你为什么要去奋斗呢?这种阶级固化的思想,就是这种思想的衍射。

言归正传,我们继续说道北伐,北伐的目的双方都知道,所以曹操再拿下汉中以后,直接选择迁徙汉中的百万居民,不让蜀国得到一兵一丁。

蜀国也没有办法,原本按照诸葛亮的隆中对,他们拥有着出兵任何地方的权利,也就是拥有荆州以后,荆州四通八达之地,从哪个地方出兵都可以,但是丢了荆州以后,(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蜀国能够出兵的线路被固定了,吴国是绝对不会允许蜀国军队借道,这也就造成了《三国演义》上面比较著名的一幕,诸葛亮四处寻找战机,但是司马懿就是占据险道,四处不出战。

说白了就是耗死你,这种做法明显就是阳谋,但是,诸葛亮还真拿这事儿没办法,没有其他的出殡线路,只要出殡的线路一旦被对方给得知,只要第一次战略突然性没有达成,就像街亭之战,那么迎接蜀国的就是慢慢被耗死。

所以蜀国就像一个被关在玻璃罩里面的蝴蝶一样,不断的冲撞着这个玻璃罩,想要冲出来一条路,他们明白不冲出来一条路,最后只能够窒息而死,而且死的时候不会有任何尊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