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染又擾民的屠宰場搬了!汩羅大力落實巡視整改措施


法制週報記者 曾雨田

通訊員 鄭言

“屠宰場一般凌晨3點把豬運進來殺,到了夏季氣味特別重,我們住在附近的居民都是一肚子牢騷。”汨羅城關站小區居民羅東雲告訴記者,以前開在家門口的屠宰場,是他和鄰居們最頭疼的事情。

去年,省委巡視組對汨羅市開展巡視時,反饋了這一問題。事關民生,汨羅市委市政府立即敲定整改方案,關閉中心城區屠宰場,新建定點屠宰場。

去年11月,新的屠宰場開始運行,不僅不再擾民,豬肉的產量和質量都有了顯著提升。


從“不達標”到“標準化”

1995年,汨羅食品公司零售總店在其生豬倉庫建起了汨羅城區生豬定點屠宰場。隨著城市發展,屠宰場逐漸成為中心城區,周圍全是居民區。並且,因以前投入不夠,屠宰場機械化設備和汙水處理能力不足,擾民的同時還存在環保不達標的現象。

“16萬居民城區沒有一個合格的生豬屠宰場。”為解決省委巡視組反饋的這一問題,汨羅市商業總公司下屬食品公司負責按照A類標準,承建汨羅市現代機械標準化生豬定點屠宰場。

2019年11月20日,歷時4個月的新屠宰場試運行。同時原設在城區居民區的老屠宰場關閉。

近日,記者走進汨羅新市鎮團山社區的新定點屠宰場看到,車間採取全自動機械化生產,工人們各司其職,操作有條不紊。

汨羅市食品公司負責人唐明皓介紹,試營業以來,定點屠宰場平均每天宰殺生豬約110頭,節假日130-140頭。“基本滿足了城區居民的鮮肉消費需求。豬肉宰殺後會經過嚴格檢疫。檢疫合格,才會蓋上藍色的肉品檢驗合格章。”

經整改後,新的屠宰場不僅不再擾民,豬肉的產量和質量都有了顯著提升。


“民生賬單”變“幸福清單”

生豬屠宰場搬家只是汨羅推進民生問題整改中的一項。

民生無小事。對於省委巡視組反映的59個問題,汨羅市委市政府一一制定整改措施,瞄準民生領域的熱點、難點、痛點,著力破解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去年6月,汨羅推行城鄉客運一體化,實現了全市154個行政村客運班線全覆蓋,將公交車巴士開進村,老百姓出行更加方便。市公交公司調度員胡水介紹“現在,每輛公交車都裝有7個攝像頭,可以360度無死角對車輛進行監控。車上還有一鍵報警功能,如果遇上突發狀況,也能及時保障乘客和駕駛員的安全。”

另外,為解決適齡兒童上學難、辦學條件差、汨羅城區“大班額”等問題。市委、市政府克服現實困難,加快推動正則學校建設。2019年9月,正則學校正式開始招生運行, 1852名新生順利入學。

友誼河治汙防洪綜合治理項目全面啟動,清淤工作、汙水收集管道的鋪設、榮家路車行橋全線汙水管網安裝及消防應急道路亮化建設等工作均已完成,剩餘配套工程正有序推進,迅速完成整改。

民生無小事。3月10日,在汨羅市召開的三級幹部大會上,市委書記喻文向全市人民莊重承諾:“繼續加大民生投入,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讓老百姓更有獲得感。”

汨羅市委將巡視反饋的問題進一步細化,明確市級領導牽頭整改,確保整改任務落地落細。據瞭解,目前,大部分個案問題已基本整改到位,其他長期整改任務及建章立制工作正在推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