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香港海鮮電商市場怎麼做?

要點:



  • 去年底面世的鮮直送(FreshGo HK)APP,標榜從香港仔魚市場把多款海鮮速遞上門,最快3小時送到,同時也支持24小時客戶服務。

  • 只要香港仔魚市場供應的任何品種的海鮮,用戶都可以經過網上訂購。

  • 鮮直送有自己的APP和物流團隊(包括冷凍車、貨車和電單車等),確保送貨準時與服務標準化。


為減低感染新冠肺炎風險,香港市民留在家中用餐的時間大為增加,甚至透過手機APP買菜。去年底面世的鮮直送(FreshGo HK)APP,標榜從香港仔魚市場把多款海鮮速遞上門,最快3小時送到,除了提供直播方式選魚,也支持24小時客戶服務。

香港人以往很少透過網購解決日常生活需要,特別是飲食層面。然而,最近為了抗疫,市民不得不長時間留在家中,造就了網上訂購食物,甚至生鮮食品外送需求增加。鮮直送創始人梅文博表示:“公司於去年10月正式推出海鮮直送服務,整個模式原來並不是為疫情而設置的,近期卻深受市民歡迎。

今年2月的業務量,較1月增長多達3倍。


疫情下的香港海鮮電商市場怎麼做?


鮮直送本來是以科技為基礎的公司,因為曾經有賣魚的老闆希望把互聯網科技元素和傳統業務結合,並且主動洽談合作,其後雙方決定共同構建平臺,鮮直送APP於是在去年誕生。


海鮮向來是港人以至遊客愛好的美食。本地海鮮供應方面,根據百年以來的傳統,香港95%的進口魚均來自香港仔魚市場,供應給菜市場、酒樓和餐廳等,也提供有限度的上門送貨服務。但是服務是存在盲點的,香港仔魚市場無法24小時經營,魚販由凌晨起批發海鮮,再派送給菜市場和餐廳,營運到中午就休市。


如果菜市場或者餐廳所需要的指定海鮮,例如龍蝦在下午或晚上就沒貨了,那麼市民就無法享用,只好選購其他食品。梅文博說:“現在通過公司研發的手機App,只要香港仔魚市場供應的任何品種的海鮮,用戶都可以經過網上訂購,甚至向客服訂購稀有海產,待有貨源的時候就立刻通知客人。


疫情下的香港海鮮電商市場怎麼做?


此外,人們以往需要前往西貢、流浮山、鯉魚門等地,在某個魚攤挑選心儀海鮮後再交由餐廳加工烹調。然而,若想品嚐新鮮海產就要前往某幾個海鮮集中地,實在是不划算。梅文博說:“現在在網上直播的選魚服務,再經由物流團隊整合配送上門,即使全港700萬人足不出戶也可以享用高質海產。”


不同於香港市場上的其他競爭對手的是,鮮直送有自己的APP和物流團隊(包括冷凍車、貨車和電單車等),確保送貨準時與服務標準化。團隊另外還設置了24小時客服,在APP內向客人提供即時溝通及支持服務。


為確保安全運送活魚,鮮直送在商業計劃的構思前期,儲存活魚的特製魚袋是團隊經過將近百次測試才採納使用。梅文博說:“公司至今堅持24小時配送服務,務求下單後最快3小時送抵目的地,讓消費者以至餐廳可以隨時訂購海鮮。“


跟一般商品不同,季節變遷、品種等因素均會左右海鮮價格。以休漁期為例,因捕獲的魚及到貨不夠穩定,導致出現“海鮮價”。由於鮮直送的物流團隊設於香港仔魚市場內,幾十名員工輪班留守崗位;此外可以直送到終端客戶手上而不用經過中間商,所以價格可相對合理。


不論任何品質、價格、海鮮套餐等,團隊均將其在APP上展示,豐儉由人讓客戶選擇;若有特殊要求,例如市場缺貨的海紅斑,客人可預先訂購。團隊會盡力跟魚販洽購,滿足個別消費者的需要。


梅文博說:“除了跟烹飪平臺DayDayCook(日日煮)合作,另外我們還跟泰潮等餐廳和供應商,提供火鍋料和蔬菜等配料,組合成不同套餐供客人自行選擇。在疫情期間,市民毋須外出,只要在APP內下單,就可以將整份菜式送貨上門,我估計這將會很受歡迎。“


鮮直送作為香港本地的初創公司,目前主要的運營模式是B2C,但是也結合了B2B的運營模式。對於該公司的發展,小編也會繼續跟進。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