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都是什么时候觉得要创业的,又是怎么样开始的呢?

Garvin789


大家好我是我是一位财经领域创作者,我喜欢有规划的理财,有创意的赚钱,我相信有需求就有市场划,要正确去看待市场的变化。以下是我的观点和分享,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创业首要要根据资金实力寻觅商场有需求,自己又了解把握的项目,并且想好了就行动起来,别让它只停留在大脑里。简言之:想好项目,立即行动!

二、创业前期可从一些工序简略的产业链初段开端,赢利低点不可怕,由于这段工序简略赢利小有些人不想做,商场之间的竞赛小,咱们就更简单生计下去。我便是先做代加工,再做加工,后来做规划加工出售。

以上就是关于我的全部分享和观点,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也希望 大家能在理财或生意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能学习到更多关于赚钱和理财的知识。


Candy小师妹


分享一下自身的经验吧,虽然不是大业,但是也是自己辛辛苦苦经营下来的。

和大部分人不一样,毕业后从事了所学的专业,开始工资低的可怕,但是总有一个信念,坚持下来,坚持下来,这一做就是四年。当然我的坚持也没有白费,这期间我积攒了好多经验。尤其是我最后一个单位,人少活多,什么都要负责。这也是我的一个小建议,当你什么还不是的时候不要怕活多,不要怕累。你感觉你做多了是吃亏了,但是你从中学习到的东西不是别人能教的。

后来有人找我一起做,当时感觉自己还没有那么大能力,就没做。

过了一年,我已经28岁了,想起来古人的一句话,三十而立。而我还有两岁就到了,确感觉自己一事无成。当时想的是,30岁之前还能拼一下,如果成功了就成功了,如果不成功,就当成经验教训了。再不行失败了在重新找一份工作。就这样走决定自己做了。开始找房子,装修,办营业执照,税务等。这刚刚开始,就感觉自己特别累,没一个月时间就瘦了十斤,但是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就这样慢慢的做起来。

第一年的时候压力特别大,因为还没有挣钱,却有各种开支,房租,水电费,物业费,加盟费,管理费等等。所以压力特别大。从来没有长过白头发的我长起了白发,拔了还长,长了还拔,到现在白头发还没断。第一年做下来,整体经营还是可以的,到第二年就慢慢好点了,因为好多事情都顺下来了,就好多了。

有好多人在创业开始的时候很难下定决定,考虑好多东西,自己就给自己好多枷锁,所以永远没有开始。我的建议是别想这么多,如果想干就去干,没干成无非是失败,尤其是年轻人。

希望我的以上经验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青青子晋000


关于创业这个话题,我想说的似乎很多,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因为创业这条路,有酸有甜,有开心有泪水,有沮丧也有激情,下面就说说我的个人经历,希望能帮到你.

目前我经营着两个店,一个是木地板,一个是衣柜橱柜全屋定制,木地板是2008年9月份开业,衣柜橱柜是2017年6月份开业,从一开始的夫妻店,现在发展到两个店面8个店员,安装师傳是外面请的工人,按计件定工资,虽然目前店员并不多,但总算是也可以应付日常的工作安排了.因为按目前的工作量来说,其实这么多人就够了.

其实当初想创业的时候,我还没有想着要自己要当老板,当时还在广州一家音响公司上班,每天上班下班,日子倒也过得很有规律也很稳定,老婆在深圳一家电子厂做主管,按说,两个人的收入一个月算下来,可以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只是两夫妻分居两地,这就有点不太好了,但想一想,在外面打工嘛,哪能像在家里一样自由呢!毕竟还是在工厂里帮老板打工,每天看别人脸色做事.也只能这样罢了.好在当时我们都属于工厂的管理层,工作相对在来,还是比较自由轻松,可以每个月见一两次面,也就没有过多要求,只想平平淡淡过着打工的生活,没有想过将来会有什么规划.

2007年的6月份,有一天晚上我老婆突然给我打来电话,说想回家开服装店,她说自己快奔三的人了,如果没有一份自己的事业,可能会后悔一辈子,她说看到别人卖服装,自己也可以,就想着一定要尝试一下.我当时只说了一句,那我们就考虑一下,看什么时候回去看看市场如何,毕竟我们从未做过生意,怕自己做不来,她说,不管你怎么想,反正我已经决定了,然后就挂断了电话.

当时我以为她可能会过了七月半或到了过年再打算了,没想到第二天的下午她就过来了,说已经提交了辞职书,还有半个月就可以离开深圳了,当时我有点不高兴,本来想说她几句,但看着她已经决定了,我也没说什么,只好答应了她.

她辞职离开厂后从深圳赶到了广州,第二天我跟她一起回了南宁,到南宁后我们直奔南宁各大服装卖场,从一大早就逛到了深夜的10点钟,我记得那天跑了好几个地方,两个人又累又饿,但得出一个结果:店租太贵了,看到商场似乎冷冷清清,没什么人走动,当时那些服装店给我的印像是,那些店员就在店里懒懒散散的样子,这样的店能赚钱吗?于是,我们到南宁住的第二天最终决定,服装店不做了,干脆去买一套房子!这个念头一出,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到底买还是不买呢?我老婆又是态度坚决,一定要买房子!然后那天吃完中饭后,我们又到处去逛楼盘,当时南宁的房价很低,但我们不懂啊,想着两人在外面那么多年,连一套房子都没有,就只想着能买一套房住就好了.这样想着,然后就真的去了武鸣,在武鸣住一晚后,第二天,因为我要返回广州,还得回去工作,而我老婆已经失业,可她竟然很轻松的说,反正我没工作了,不急,你如果很急的话,你就先回广州.

可是我又不放心她选哪个楼盘,担心她选了我不满意,于是,就在快回广州的那个下午,我们在一个楼盘交了订金,买了一套135平方的三房两厅的房子,第二年就可以交房.

那段时间我在广州工作,而我老婆就在南宁找了一份卖服装的工作,她说那时候在南宁卖服装,只是为了自己有点经验,可以做老板.就这样她做到了当年的春节前,回家后,她告诉我,我们都看错了,那些服装店看起来冷冷清清,实际上晚上的成交量才多,她打工的那个店,一个月下来都有十万元的营业额,碰上节假日的时候更多.她说过年后马上又找铺面,还是向往开服装店.

过年后,广州那边还没开工,我又跟她立马下南宁找铺面,可是却是非常的困难,好地段没有租的门面,有转租的门面位置又不好,要么就是转让费太高没法接受,就这样奔波了几天后,我回了广州,她继续留在南宁,一边找事做,一边留意哪里有店面招租.

就这样,租店面的事情还没着落,我们的房子就在那年的6月份交了房,原本我也没那么快就要装修,但我老婆说,交了房马上装修,于是在那年我们也装修了,老婆说,反正装修了,也不去深圳了,就自己做生意吧,现在服装生意不做了,干脆我们做建材算了,但卖什么好呢!建材生意肯定可以,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才考虑了两个晚上,她竟然说,我们卖木地板,!

于是,那年的9月份,我们的木地板店开业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我们那几个月,是一边装修自家的房子,一边又装修自己的店面,还让她哥哥从福建来帮我们,店面装好了,但我们的房子却到了年底才能装好!

其实,自己创业,给我感觉的是,累,是真的累,这是一定的,所以要做老板,要有这个心理准备,如果不能吃苦,碰到一点烦心事就想不开,那我劝你还是放弃吧,没有一颗强大的心脏,没有一种坚强的毅力,是不行的.这十几年来,我们经历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有哭泣有欢笑,有付出,也有收获,但我们一直挺过来了,2017年,我们又投资开了另外一个行业----全屋定制衣柜橱柜,在对这个行业完全没有经验的我们,竟然也敢于放开胆子去做了,如今想想当初有点莽撞,但经过了两年的历练,我们也终于走了正轨,我相信,敢闯敢拼,其实也是需要一份勇气和担当,未来也一定也可以!


壮族老三


其实不是自己要主动去创业,而是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发现了一些机会,认为自己有能力去做一些事情了。

我今天发朋友圈说自己曾经上师范时并不喜欢,后来当了10年老师后,还是离开了。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不早离开,我的回答是因为我没有能力离开。

人这一辈子并不是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如果想展翅高飞,必须要翅膀硬了才能飞得起来。但是翅膀硬了,如果被关在笼子里也一样飞不起来。所以很多事情是天时地利人和,差一样都不行。


竹子姐姐的课堂


之前一直打工,千禧之年结婚,也就是那时我开始了创业之路,我的创业之路很顺利,首先岳父资助了启动资金,创业项目是我们当地早已形成的产业链而又能利用我学的专业。五六年后积累了一点资金,就转到更高一点产业去,再后来就是四年前转到目前的这个行业,中间曲曲折折,磕磕绊绊,但我现在比较满意吧。根据我创业的加工制造业有以下几点我的经验供你参考。

一、创业首先要根据资金实力寻找市场有需求,自己又熟悉掌握的项目,而且想好了就行动起来,别让它只停留在大脑里。简言之:想好项目,立即行动!

二、创业前期可从一些工序简单的产业链初段开始,利润低点不可怕,因为这段工序简单利润小有些人不想做,市场竞争小,我们就更容易生存下去。我就是先做代加工,再做加工,后来做设计加工销售。

三、就是守业阶段了,市场竞争激烈,一个有着敏锐的市场观察,出色的管理能力,积极勇于创新的领导者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正所谓创业不易,守业更难。

只要有坚持不懈的恒心,追求成功的信心,有缜密观察的细心,甘愿坎坷的耐心。相信创业会成功的。


说市拉李


很高兴回答您这个问题!

个人觉得至少有两种这样类型的人要去创业:

1、大多数人去创业是不满现状,出去证明自己的能力以及价值,让自己生活过得更好,让家人生活条件改善。

2、真正有理想、有梦想、有情怀、有目标的人创业。

什么时候出去创业?这个就因人而异了,有些人有胆有识的直接就出来创业了,创业过程中他们不停的学习,不停的折腾自己,不停的请教总结经验。利用资源,借势等等来实现目标。还有一种人是通过先学习,积累经验,做好学习计划,清楚的认知到自己的位置跟水平,到一定机会成熟时候厚积薄发开始创业,这样成功系数会增大。甚至有些是梦想在支撑驱动着,真正有野心、有目标、有抱负的人,这样的人是我最佩服的人,也是可怕的人(像京东刘强东),没有背景,很多时候是野心跟目标的驱动才成就京东大业。大家都知道创业会九死一生,不是每个人都是会成功。但是作为创业者,只要勇于踏出这一步,我觉得都要尊重创业者。至于什么时候开始创业,个人觉得只要行动了,什么时候都是最佳时机,都不会晚!不要过多在于创业结果,应享受创业过程中的艰辛苦难,享受这种乐趣,实现人生价值。光有抱负是不够的,要有成功的决心才是最关键!




椰岛年轻人


我最近看了一部美国综艺型纪录片《Undercover Billionaire/富豪谷底求翻身》,讲述了一位美国的亿万富豪,佯装身份、孤身一人前往美国伊利市,白手起家、从零创业的过程。排除节目效果的成分,这其中确实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尤其是主角的为人处事,创业者应该会有共鸣。

宣传片中放了几个观点:美国的下一代将有可能比父母贫穷?好像工作越辛苦赚得越少?72%的美国人认为如今美国梦可望而不可得。亿万富豪重新演绎白手起家。

这是美国阶级固化下资本对底层的疗愈。

片头展示的伊利市当地标语:

你振作起来,生活才重新开始。/ Life begin when you get back up.

振兴伊利就像一场马拉松,不可能一蹴而就。/ Rebuilding Erie will be a marathon, not a sprint.

应景。

先找买家,再找商品。

首先,主角通过手机上网查看了当地的生活消费水平,一个月需要1000美元的生活成本,然后设定了目标,一周内赚3000美元。

他开车逛了下城市,发现有很多废弃的旧工厂,于是想找一些还有价值的原材料,未果。

而后在网上找买家,发现有收购旧轮胎、工业轮胎的需求,400-500美金的价格。

于是接下来的上十天,他都会花时间探访每一个废弃的厂房、及周边,最终在第九天,发现了3个不错的废弃轮胎,赚了1400美金。

善于发现当地的商机,并全力投入。

在这期间,他也通过在网上发布自己可提供的服务、做了些零散的兼职,赚了点基本生活费。

其中值得说的是,他收到一家小服装店的招工需求,干了一天拿了60美元,也获得了第一个本地人脉。并在后来当地的一个节日活动中,all in自己的100多美元、一起上街叫卖节日相关饰品、服装、小玩意,挣了几百美元。

善用当地政府的免费政策资源,获得创业支持。

有了第一笔资金后,他去了当地的SBC?创业支持中心,获取了当地几个创业主的直接拜访资源,并去和其中的咖啡店主、啤酒酿造厂老板、汽车金属配件厂老板,分别见面交流。并委托创业中心调研咖啡、啤酒的市场,发现啤酒市场会不断增长,且平均家庭消费要比咖啡高出100美金。于是决定做一个啤酒酿造厂。

有了想法后,借用创业中心的场地开始在网上招聘员工、并进行面试,告知暂时不会有薪资、但希望一起做出一番事业,许了愿景,并召集到了几位员工。

但后续因为办理牌照需要40-120天的时间,遂重新思考、与员工讨论、并发现了把烧烤和啤酒结合的点子,且去当地最好、最有名的一家烧烤店进行了调研。商业模式为开办一家同时做烧烤、售卖啤酒的店,后续向全国行销酱汁、肋排、伊利本地各厂家的啤酒。

通过二手车、二手房,低买高卖,快速赚取差价。

在通过空手倒卖轮胎赚了第一笔小钱后,他又去探访了多家当地的车行,准备低价收购二手车、再高价卖出去。此举为他赚取了第二笔数千美元的资金。

他找到一家急于脱手的车行,花700美元买了辆2005年的油电混合本田。数倍价格卖出后,又倒腾了一辆凯迪拉克。共赚取了8000多美元,接下来准备低价买下二手房、翻新后高价售出的路子。虽然在翻修房子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最终在第62天时以75000美元卖出,除去各项成本,净赚20000美元。而这一切都发生在40多天的时间内。

仆人式管理,分工、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

主角说他的管理风格是仆人式管理,让每个员工都觉得老板是在为他们工作。划分各工作部分的范围,直接交给对应的人去负责。餐厅、厨师、啤酒厂对接、装修设计、社交网络宣传等,一人负责一块。

其中主角让某员工安排好某次厨师面试后,发现了一位对烤肉有很大热情、且很有个性、但经验不足的候选人。主角判断此人是个人才、只是需要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于是决定创造一个团队中的位置给他,比如前厅。因为主角要做的餐厅,重点就是一种独特的客户体验,而此人很符合其调性。

接着后面几十天中,房子、店面、烤炉等又出现了多次问题,而每次主角都能不言败、坦然面对,关键时刻召集团队开会,并安慰情绪低落的员工、使他们重新振作。

商品面市前,有必要像飞行员起飞前,要做好万全准备、检查、演练,谨慎为主。

在参加肋排节3天的售卖过程中,期间反复出现了因备货不足、而导致客户流失的情况,且主角已经提前多次叮嘱过负责的员工。在第二天晚上,主角和员工发生了争吵,虽然又不愉快,但是后面开诚布公的聊了下,且在全体会议上也公开道了歉。

主角后面也反思道,领导者一定要控制情绪。leader的情绪若失控,会影响员工、影响工作,从而导致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

他还回忆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与一位大客户买家谈判,但由于没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在谈判桌上倾泻了自己的坏情绪、而后摔门而去。但最终自己的公司还是需要这笔订单度过难关,结果最后多花了50%的成本。

主角在伊利市最后的创业结果算是成功的,达到了75%的原计划目标。

此片中有几个情节令我印象深刻。

主角说:谈一笔500美元的生意,和一笔5亿美元的生意,都是差不多的。关键就是你要察言观色,找出客户的喜好,并满足他们,而已。

临近结尾主角揭晓身份后,分别对这三个月内几位帮助过他的伙伴给了25000美元、20000美元不等金额的报酬后,几位无不感激涕零。这几位员工包括室内设计师、服装店老板等等,每个月都被房贷、账单、收支平衡压得喘不过气。

“我这辈子没拥有过这么多钱。”其中一位单亲妈妈设计师泪流满面。

“我这辈子好像没那么感动过。 我多年来疲于平衡公司的收支债务。 真的非常累。”服装店老板吐露心声。

共勉。

主角最后总结了下,他这么多年事业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聚集了一批比他自己还优秀的人才在身边,为他解决各种问题。要善于聚集人才、整合资源。

最后我想说说我的观点,创业者,要创建一个比较稳固的事业,学习能力和交际能力缺一不可。

每个男人心底都有一个创业梦,一辈子,至少得全力以赴拼一次,才不会后悔。

祝各位早日创立自己的事业。看清世界,跨越边界。

永远热泪盈眶,永远热血沸腾。


热心肠市民


创业需要一个人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阅历、某项技能。有的人创业也往往是在山穷水尽时开始的,不是那么的有好的条件。

我们可以看看普通人创业和大人物创业的时间和区别。



1. 马云创业

在中国互联网电商领域,杭州人马云可谓是代表人物。马云是师范学院的英语专业毕业,出来工作后当过一段时间的英语老师,后来在1995年马云31岁时创办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家大企业中国黄页的商业信息网站。

可惜那时的马云并不顺利,中国黄页卖给了当时杭州的电信公司,创业失败,没赚到多少钱。

之后马云又周转北京北漂创业,没有什么进展,后来回到杭州。

1999年马云35岁了,终于和十多位伙伴合作开始了电商网购业的试水,开启了阿里巴巴的事业,并在自己老家浙江杭州成立了。

在阿里巴巴成立初期,十多个人每月的工资只有可伶的几百块钱,可以说非常的拮据,可见当时的马云是没有积蓄的。

但是当时在马云身边和阿里巴巴公司成立初期,有一个重要人物,他就是出生于台湾的蔡崇信,美国耶鲁大学毕业,懂商业和法律。

起初阿里巴巴没有什么钱运转,是蔡崇信的积极海外引资才帮助阿里巴巴有了足够的发展资金去开拓市场,后来才慢慢壮大的。

2. 普通人创业

普通民众创业呢,可以说是打工最少要个几年才会出来创业,至少家庭不是富二代的情况下。

而且,普通人的创业基本不敢投资重资金、高技术的行业,往往做一些比较简单的零售业、餐饮业和其它轻资产的服务业。

这些创业领域的特点是入门门槛较低,需要的行业人脉资源联系较少,一开始资金回流较快,不像房地产行业需要很长时间的周期。

他们创业的年龄大多数在28岁以后到40岁,集中在30至35岁。

总之而言

创业是一件最高风险的事,不止是钱的多少问题、开始的时间、怎么样的去做,重要的是创业人对所创业的项目的了解、市场需求和自我的定位审查,该不该去创业。


关注贺千城财经,为您解析更多内容干货,不足之处还请大家评论区多多指教留言。


贺千城财经


创业的最初动力:

1、当面临生计问题,而又没有更好的打工选择的时候;

2、有了一个发现,并经过论证是可以做成一个商业项目的时候;

3、对自己充满自信,认为可以通过创业实现理想抱负,进而证明自己的时候;

4、有好朋友创业,自己被拉进来的时候;

创业怎么开始的:

1、不断观察探索阶段:

1)要做的这个事情是不是人们想要的,还是我认为他们该需要?

2)为什么现在没有人做,或者没有用我想的这样的方式来做?

3)这个领域我熟悉吗,我有资源和能力吗?

4)有更多的人需要吗,将来能扩展做多大?

2、被质疑和拍砖阶段:

1)主动寻找各种反对质疑的声音,并且客观深挖反对的理由,加以总结;

2)是否做,决定在自己,即使去做,这些质疑也是创业道路中的警示灯。

3、起步阶段:

1)除非迫不得已,不要把自己所有的钱都压上去,给自己留有余地;

2)从最简单的“小事”做起;

3)一边做事,一边找人,争取找到贵人(合作伙伴、供应商、投资人、出主意的人、能敞开心扉倾述的人,。。。)。


乐业老刘


我是在工厂打了几年工,每天在流水线上重复同样的事情,年头到年尾银行卡上的钱还是所剩无几,把最宝贵的时间和光阴都浪费了,没有了以往的激情。也看了很多励志的书籍,明白了打工只能糊口,是永远不会有出路的,穷人折腾对了就成了富人,折腾错了大不了还是穷人。于是就辞职开始创业,创业初期要做前期调查,最好选择自己比较擅长和了解的行业,因为第一次创业很多地方都不懂会走很多弯路,创业之路是孤独和漫长的,道路坎坷崎岖,所以初次创业的小伙伴一定要做好心里准备,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更多的朋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b88000247af69f001e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