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偉之歌》-(作者:張映文)


《田偉之歌》-(作者:張映文)

《田偉之歌》

洛陽山下田偉村,

三面河水似鳳形。

後龍山脈龍泉水,

人傑地靈萬事興。

左方五指立青龍,

右方社山白虎蹲。

前方明堂清水橋,

後方玄武帥旗嶺。

中方矗立二宗祠,

全村九姓一家人。

張夏李鄧兄弟好,

歐蔣唐彭叔伯稱。

陳姓住在楓木山,

田偉最先來紮根。

土地肥沃田中穗,

山林延伸甘竹分。

沿漕兩岸山水秀,

傳奇故事傳後人。

先述東岸九水井,

再說西岸百級嶺。

二嶺對峙如龍虎,

左高右低二寺門。

九水井上九口井,

泉水長流繞山村。

良田百畝如蛛網,

十三組民在此生。

九水井上是寶地,

一位高僧留了神。

建築九水大寺院,

金壁輝煌佛百尊。

高僧引納千人仰,

香火盛旺佑黎民。

高僧百二卒於此,

葬於寺左石窟墳。

墓內高寬十餘米,

石櫈石桌加石門。

高僧親隨來守墓,

居住陵前小山根。

伴隨一頭大水牛,

耕作農田供寺僧。

青山綠水風光好,

下午放牛上午耕。

一天正在牛耕作,

晴天霹靂雷聲聲。

水牛一驚朝天吼,

掙脫犁藤山下奔。

親隨急忙去追牛,

追呀追到楓木亭。

忽然一聲轟轟響,

巨石爆開一扇門。

水牛躲進石門內,

巨石合攏不見身。

瞬間石洞泉水湧,

清澈泉水流不停。

泉水下方大巨石,

現在還有牛腳印。

再說西岸百級嶺,

五馬歸槽立寺門。

四面環山泉水繞,

勝似一個聚寶盆。

寺內佛像一百二,

彌勒大佛笑口迎。

有求必應佛光照,

每日香火數百名。

正當香火日日旺,

來了五八大躍進。

砍樹拆寺鍊鋼鐵,

砸佛除舊破迷信。

現在己成一荒山,

路荒寺無野獸橫。

寺的坡下一巖洞,

百米之高千米深。

中間一條大街道,

兩旁鋪店列於橫。

右側通往孝天龍,

左側可達羅壩村。

中街一個月亮洞,

光照巖內似月明。

洞門斜下一高坡,

懸崖峭壁十丈整。

進洞必須向右進,

千萬不能向前行。

一不小心滑下去,

粉身碎骨要喪生。

話說一九五O年,

兩個土匪洞藏身。

藏得寶珠幾十款,

藏得金條几百根。

兩個土匪要分贓,

二人爭奪一喪命。

剩下一人不敢歸,

三棋附近埋黃金。

三塊石板刻三棋,

八月十九月中影。

不知是誰能挖掘,

命中註定發財魂。

三述靠山帥旗嶺,

左高右低三角形。

山下淌水灌百畝,

上部二條斜石紋。

中部內藏躲兵巖,

直徑百米是巖廳。

廳內石碑數十塊,

大小長短斜倒橫。

右邊巖內上下洞,

上洞樓上十八層。

巖內石桌加石櫈,

彎彎曲曲通侯坪。

下洞寬闊不見底,

丟下石頭無響聲。

百米繩子吊石頭,

繩子垂力往下沉。

洞底是陸還是水,

萬丈深淵是個迷。

不知洞內有妖氣?

不知洞底有多深?

不知喪失多少命?

不知死掉多少兵?

不知是否無底洞?

不知是否老鼠精?

左邊巖洞寬平坦,

大大小小至淌門。

下邊三樓有陰河,

嘩嘩流水入耳根。

中門洞口像迷宮,

錯綜複雜十三層。

進入必須作記號,

東南西北分不清。

上爬下坡十公里,

上上下下穿巖.根。

門口懸崖百米高,

只容一人出入門。

可謂一人來擋關,

真是萬夫莫開成。

二零六年公元前,

劉邦項羽楚漢爭。

漢王率兵追項羽,

項羽帶兵此藏身。

漢王追至洛陽峰,

守了三月不見兵。

難道在此飛走了!

難道遇到天上神!

難道下了地府去!

難道上帝滅吾丞!

守到六月初六日,

帶的糧草已食盡。

一聲令下往回撤,

留下遺物在山頂。

現在名叫漢王殿,

漢王遺址還保存。

漢王撤走數日後,

項羽帶兵返回程。

躲兵巖名由此定,

兵躲巖內才保身。

後龍山脈功臣大,

帥旗嶺下萬代春。

田偉人民要開發,

添作瀟湘永昌盛。

二零二零年三月十日

張映文作於華南工藝美術學校

《田偉之歌》-(作者:張映文)

清水橋

清水橋鎮位於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北端,東鄰鯉溪鎮,南鄰柏家坪鎮,西鄰雙牌縣上梧江瑤族鄉,西北鄰雙牌縣麻江鄉,北鄰桐木漯瑤族鄉,鎮政府駐地清一村與清二村(既清水橋圩),距縣城37公里。全鎮南北長約12公里,東西寬約10公里,總面積148.0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28公頃,人均耕地0.03公頃。

村情簡介

《田偉之歌》-(作者:張映文)

【田偉村】 Tiánwěi

村立田中間得名田圍,後雅化為田偉。村委會駐田偉,轄田偉、楓木山、九水井等15個村民組。總面積3.8平方公里,耕地70.5公頃,461戶,1642人。

《田偉之歌》-(作者:張映文)

【清一】 Qīngyī

以村立橋邊,河水很清得名清水橋。後分為兩個村,清水橋一村,簡稱清一。轄7個村民組。總面積0.6平方公里,耕地24.4公頃,238戶,800人。

【清二】 Qīngèr

村名來歷見清一。轄8個村民組。總面積0.8平方公里,耕地29.1公頃,261戶,906人。

【平一】 Píngyī

以村前田土平坦得名平田,後分為平一、平二、平三、平四四個村。村委會駐平一,轄東崗腳、汝仙岩、段家、平一等17個村民組。總面積3.2平方公里,耕地71.4公頃,388戶,1334人。

【平二】 Píngèr

村名來歷同平一。轄12個村民組。總面積2.6平方公里,耕地63.7公頃,319戶,1076人。

【平三】 Píngsān

村名來歷同平一。轄12個村民組。總面積1.5平方公里,耕地59.2公頃,334戶,1184人。

【平四】 Píngsì

村名來歷同平一。轄8個村民組。總面積1平方公里,耕地26.7公頃,173戶,626人。

【大金盆】 Dàjīnpén

原村後頭山似金盆得名。村委會駐大金盆,轄大金盆、梅花村、雪背塘等9個村民組。總面積2.6平方公里,耕地35.2公頃,228戶,797人。

【曉塘鋪】 Xiǎotángpù

鋪子立在塘邊得名。村委會駐曉塘鋪,轄曉塘鋪、軍屯裡等6個村民組。總面積1.4平方公里,耕地41.3公頃,185戶,704人。

【上馬石】 Shàngmǎshí

傳說漢朝皇帝在此路過上馬、下馬得名。村委會駐上馬石,轄上馬石、廖家嶺、劉家嶺等5個村民組。總面積3.2平方公里,耕地29公頃,160戶,651人。

【座塘】 Zuòtáng

村前有口大塘,唐代大曆縣址,為官員坐堂之地,故名座堂。轄5個村民組。總面積2.5平方公里,耕地28.8公頃,185戶,646人。

【呂家橋】 Lǔjiāqiáo

因呂姓建居橋邊得名。村委會駐蔣家。轄蔣家、呂家、羅家、成家等7個村民組。總面積1.9平方公里,耕地40.5公頃,237戶,900人。

【大河鋪】 Dàhépù

村居江邊,昔有商鋪得名。轄4個村民組。總面積1.5平方公里,耕地14.2公頃,65戶,275人。

【大竹源】 Dàzhúyuán

村境多楠竹得名。村委會駐大竹源,轄大竹源、袁家等5個村民組。總面積1.8平方公里,耕地24.2公頃,113戶,441人。

【謝家】 Xièjiā

謝姓定居得名。村委會駐謝家,轄謝家、曹家衝等7個村民組。總面積10.8平方公里,耕地45公頃,239戶,883人。

【胡家】 Hújiā

胡姓定居得名。轄6個村民組。總面積4.5平方公里,耕地35.5公頃,203戶,726人。

【劉家坪】 Liújiāpíng

劉姓定居得名。轄4個村民組。總面積1.5平方公里,耕地18.4公頃,126戶,442人。

【桐梓坪】 Tóngzǐpíng

村立桐梓山邊得名。村委會駐桐梓坪,轄桐梓坪、荷葉塘、蘭家嶺、大擠、石角衝等9個村民組。總面積2.6平方公里,耕地10.4公頃,318戶,1101人。

【太平鋪】 Tàipíngpù

此地原設有鋪子得名。轄5個村民組。總面積2.6平方公里,耕地28公頃,178戶,580人。

【楓巖腳】 Fēngyánjiǎo

村處大楓樹腳巖邊得名。村委會駐楓巖腳,轄楓巖腳、百屋裡等4個村民組。總面積1.6平方公里,耕地10.4公頃,108戶,411人。

【何家】 Héjiā

村立山灣,多樟木,何姓定居得名。轄何家、段家等5個村民組。總面積1.7平方公里,耕地26.1公頃,157戶,546人。

【闕家】 Quējiā

以闕姓定居得名。轄3個村民組。總面積0.4平方公里,耕地14.4公頃,113戶,366人。

【孔家嶺】 kǒngjiālǐng

孔姓定居得名。村委會駐孔家嶺,轄孔家嶺、麻石、大壩頭、楊家、何家等6個村民組。總面積9.3平方公里,耕地29.7公頃,202戶,704人。

【百福營】 Bǎifúyíng

村後山嶺似虎形,後改為百福營。村委會駐百福營,轄百福營,黃家橋等14個村民組。總面積8.5平方公里,耕地51.8公頃,287戶,1040人。

【新壩頭】 Xīnbàtóu

村立壩邊得名。村委會駐新壩頭,轄老鴉石、呂家、新壩頭、何家等5個村民組。總面積1.5平方公里,耕地28.5公頃,169戶,621人。

【鳳形嶺】 Fèngxínglǐng

村後山形似鳳凰得名。轄5個村民組。總面積2.8平方公里,耕地28.5公頃,171戶,547人。

【龍崗】 Lónggǎng

村後橫土崗似龍形得名。轄7個村民組。總面積2平方公里,耕地34.7公頃,232戶,826人。

【萬家】 Wàngjiā

萬姓定居得名。轄萬家、新龍崗、村頭坊、燕子窩等9個村民組。總面積1.9平方公里,耕地34.5公頃,266戶,952人。

【洛家洞】 Luòjiādòng

洞口好,宜於落家而得名。村委會駐洛家洞,轄洛家洞、蘭家嶺、冷水腳、何家源、蔣家嶺、馬山腳、白石山、上蘭家、梘木衝等17個村民組。總面積9.4平方公里,耕地67.7公頃,468戶,1629人。

【再上】 Zàishàng

明朝住甘竹元,因被人欺負,把屋搬上點叫再上。村委會駐再上,轄再上、蛇頭嶺、水源山、堯上、牛欄關等7個村民組。總面積4.7平方公里,耕地30.4公頃,170戶,551人。

【羅壩】 Luóbà

開始有樂姓住在照陽洞尾巴以姓與地名尾字得名。村委會駐羅壩,轄羅壩、蔣家壩、新屋場等15個村民組。總面積2.5平方公里,耕地75.1公頃,507戶,1721人。

【西塘】 Xītáng

村西邊有一口大塘得名。轄6個村民組。總面積1.2平方公里,耕地39.9公頃,220戶,783人。

【樂家坊】 Lèjiāfāng

樂姓定居得名。村委會駐樂家坊,轄樂家坊、堆子上、張家洞等5個村民組。總面積0.8平方公里,耕地26.8公頃,173戶,564人。

【三腳嶺】 Sānjiǎolǐng

村處三座山的下方得名。村委會駐楊家,轄楊家、下木源、洞中間、西毛坪等4個村民組。總面積1.8平方公里,耕地35.6公頃,250戶,878人。

【泉井眼】 Quánjǐngyǎn

村內有好泉水得名。村委會駐泉井眼,轄泉井眼、黃木塘等4個村民組。總面積1.4平方公里,耕地24公頃,159戶,618人。

【吾塘嶺】 Wútánglǐng

由吾家坊、齋塘嶺合併而得名。村委會駐吾塘嶺,轄吾塘嶺、下王家、塘家面、白泥田、上王家、上木源、牛婆凼、木家坊等15個村民組。總面積4.1平方公里,耕地63.5公頃,439戶,1499人。

【曉睦塘】 Xiǎomùtáng

村前有丘田叫喜馬塘,後改為曉睦塘。村委會駐曉睦塘,轄曉睦塘、唐家、金階塘、下東瓜漯、上東瓜漯、馬欄背、陳家等21個村民組。總面積8.8平方公里,耕地70.1公頃,500戶,1850人。

【黃沙坪】 Huángshāpíng

此地山嶺黃沙多得名。村委會駐黃沙坪,轄黃沙坪、羅家、蔡山嶺、二陡嶺、野豬窩、毛慄坳、落陽山等7個村民組。總面積6.1平方公里,耕地23.7公頃,230戶,698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