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中化学,原理懂了,做题会错一大堆呢?

吴瑞汉-


你好。我来替你回答这个问题。你说高中化学中原理懂了,可是做题就错一大堆。这个问题是学习化学反应原理时很多同学存在的一个问题。究其原因,还是对化学原理掌推不透彻,没有真正弄懂原理的条件、范围、内涵、外延等。如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其表现特征是五个字,即『逆』、『等』、『动』、『定』、『变』。这五个字的含义分别是;

『逆』是指可逆反应,非可逆反应中不存在化学平衡。

『等』是指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是浓度相等。

『动』是指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是一种动态平衡。

『定』是指达到平衡时,化学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量浓度或百分含量为定值,或保持不变,但不是相等。

『变』是指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一个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平衡就向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在新的条件下又重新达到新的平衡。

很多同学记住了化学平衡特征的“五个字",但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五个字"的内涵,所以做起题目来就错。

【例】下列事实不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A.合成氨工业中采用高压条件

B.由H2、I2蒸气、HI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C.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Cl2

D.反应CO(g)+NO2(g)═CO2(g)+NO(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平衡后,升高温度体系颜色加深

【解析】A、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分析移动,故A不选.

B、H2+I2=2HI,三者组成的平衡,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但加压体积减少浓度增大,则颜色加深,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故B选;

C、氯气在水中发生Cl2+H2O=H++Cl-+HClO,在饱和食盐水中,Cl-浓度较大,可降低氯气的溶解度,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不选;

D、反应CO(g)+NO2(g)═CO2(g)+NO(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NO2浓度增大,所以体系颜色变深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不选;

故选B.

因此,在学习化学反应原理时,不能对原理一知半解,对原理适用对象,内涵、外延一定要理解到位,否则做题就下笔就错。如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电离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弱电解质;水解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带"弱"字的盐;杨姐,溶解平衡研究的对象是难溶电解质。

在学习化学反应原理时,只要把原理真正学透了,弄懂了,化学反应原理题化学中比较容易学习的内容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