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投資者面臨生死抉擇

雖然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降至零,並推出7000億美元的QE計劃,但未能消除資本市場對疫情及其經濟影響的擔憂。

美股在週一(3月16日)出現了災難性的暴跌。道指收盤狂瀉2997.10點,創史上最大單日下跌點數,跌幅12.93%,報20188.52點;納指下跌970.28點,跌幅12.32%,報6904.59點;標普500指數下跌324.89點,跌幅11.98%,報2386.13點。截至週一收盤,美股三大股指連續三個交易日內的漲跌幅均超過9.29%,為1929年金融危機以來的首次。VIX恐慌指數大漲43%,創歷史新高。美國總統特朗普承認,疫情可能使美國經濟陷入衰退。

從下跌的速度和幅度來看,此次美國股市大跌在某些方面已經比2008年金融危機更加嚴重。從2007年10月12日至2009年3月6日,道指經歷了17個月時間,下跌了53%。而這一輪美股大跌,道指從2020年2月14日至3月16日,在1個月時間內就已下跌了31.3%。從下跌速度來看,此輪金融危機顯然遠超2008年時的下跌。

從單日跌幅來看,3月16日的美股大跌,在向1987年的美國大股災靠攏——1987年10月19日,道瓊斯指數一天之內重挫了508.32點,跌幅達22.6%,創下自1941年以來單日跌幅最高紀錄。尤為突出的是,美股自1987年引入熔斷機制以來只出現了四次觸及熔斷,最近的三次熔斷就發生在2020年3月的前16天。

從個股來看,安邦諮詢(ANBOUND)研究團隊對科技股和道指成份股的梳理發現,美股中大量的金字招牌股票價格接近腰斬,跌幅達30%的大牌股票為數不少。與近兩個月來的高點相比,蘋果公司的股價下跌26.12%,微軟下跌29.21%,FACEBOOK跌幅高達34.88%,亞馬遜下跌22.73%,跌幅稍小的沃爾瑪也下跌14.85%,波音的跌幅高達62.96%,家得寶下跌達33.31%,英特爾跌幅達37.03%,聯合健康下跌26.63%,雪佛龍下跌43.2%,麥當勞下跌32.4%,摩根大通大跌40.36%,陶氏杜邦大跌51.46%,美國運通下跌37.83%,維薩卡下跌29.02%。

從2008年以來美國股市長期牛市的背景來看,此次股市大跌可謂慘烈。數據顯示,全球股市總市值在3月9日至13日一週內減少了約10萬億美元,全球股市總市值在1月20日達到88萬億美元的歷史高峰,但在3月13日降為68.9萬億美元,降幅高達約22%。如果全球資本市場再度下跌,此次股市危機的程度可能就要與1929年大蕭條時相比了。如安邦諮詢首席研究員陳功所言,這一輪金融危機的主要表現,就是以資產價格下跌為代表的財富大減值。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當地時間3月16日的記者會上表態,現在美國的優先問題是抗擊新冠病毒,其言外之意是,股票以及資本市場不是他現在最優先的議題,對資本市場和投資來說,那就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了。美國政府工作重點的重大轉變,將會對未來的資本市場產生不利的短期影響。

資本市場大跌強化了金融市場上的避險操作,大量資金湧向美國國債,導致美債收益率持續走低。安邦宏觀團隊的監測顯示,自2019年12月17日至2020年3月17日,三個月來,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1.875%降至0.789%,降幅58%;3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2.3%降至1.363%,降幅41%。在美國的貨幣發行機制下,這意味著資本市場對美聯儲產生了越來越強的依賴性。

在這種形勢下,安邦首席研究員陳功指出,現在應該討論的問題是:如果這種形勢持續下去,資本市場會發展到什麼程度?投資者在一片動盪之下應該如何判斷形勢?對於各種資產持有者來說,現在可能到了生死攸關的關鍵時刻。

毋庸置疑,現在的資本市場價格表現與病毒疫情傳染有一定關係,但更重要的是,由於資產價格暴跌,大量的資產減值現象已經發生,包括現金資產在內都處於前所未有的不安全之中。判斷是決策的基礎,為此,市場人士必須對未來形勢發展做出理性的判斷。

陳功認為,未來的形勢發展存在三種可能性:第一種是資產價格恢復。資本市場的彈性尚未喪失,隨著全球央行的寬鬆政策出臺、各國疫情逐步受控,最重要的是投資者還未發展到極端恐慌的程度,這種情況下,在經歷了大幅波動後,資本市場會出現回升,資產價格也會恢復。第二種可能性與美聯儲的政策有關。為避免市場崩盤,美聯儲有可能繼續大規模干預,大量買進國債,託舉資產價格。美聯儲此舉可能有一定效果,但強力刺激也會抬高市場的“風險勢能”,為以後埋下更大的風險。第三種可能性是失控狀態。市場恐慌加劇,美聯儲的政策繼續失效,持續失控之下,市場資產價格再度大跌。

未來的資本市場,究竟是哪一種可能性會發生?這是考驗金融界人士的判斷能力,以及玩資本、混金融圈子真實水平的關鍵時刻。如果判斷出現錯誤,相應的投資決策和行動將會有完全不同的結果,其中的差別不啻於天堂和地獄,生與死之別。

最終分析結論:

新的金融危機帶來了全球資產大貶值,也將投資者推到了生與死的峭壁邊緣。不同的宏觀判斷,將導向完全不同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