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關於痺病的病因病機

痺病為臨床常見病、多發病之一,是以肌肉、筋骨、關節發生痠痛、重著、僵硬、屈伸不利,甚或關節腫大灼熱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

病因

《儒門事親·痺論》:“此疾之作,多在四時陰雨之時,及三月九月,太陰溼土用事之月,或凝水之地,勞力之人,辛苦過度,觸冒風雨,寢處浸溼,痺從外入”。表明痺證的發生與環境因素的相關性。

《金匱要略》:“厲節者,蓋非肝腎先虛,則雖得水氣,未必便入筋骨。” 提示痺病發生的先決條件是“肝腎先虛”

《醫門法律》:“蓋小兒非必為風寒溼所痺,多因先天所稟,腎氣衰薄,隨寒凝聚於腰膝而不解。” 認為先天稟賦不足是痺病發生的條件。

《素問·痺論》提出“風寒溼三氣雜至,合而為痺也”。指出痺病的病機是風寒溼邪侵襲。

《靈樞·周痺》提出: “風寒溼氣客於外分肉之間……分裂則痛”。說明風寒溼三邪侵襲人體,導致氣血凝滯,而津液停聚,化生痰飲,瘀阻於內致痺

《諸病源候論》認為“痺者,風寒溼三氣雜至,合而成痺。由人體虛,腠理開,故受風邪也”。《素問·評熱病論篇》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諸病源侯論》描述痺症是“血氣虛,受風邪而得之者”。表明痺病發生的內因是素體虛弱,正氣不足,腠理不密,衛外不固,而致外邪乘虛而入,導致痺病的發生。

《靈樞·周痺》 :“而外未發於皮 ,獨居分肉之間, 真氣不能周 ,故名曰周痺。” 闡述了因氣機不暢,真氣不能周行於分肉之間而致周痺

《醫學入門》中進一步指出 :“痺者,氣閉塞不通流也 ……周身掣痛麻者, 謂之周痺,乃肝氣不行也。” 論述了因肝氣鬱結不行 ,而氣機不暢可導致周身掣痛麻木而發生痺

“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

若氣機運行升降有序 、出入有節,氣行則血行,氣血平和, 經絡舒暢;

若因七情不舒,情志失調, 或病邪侵襲 ,肝氣鬱滯等原因, 導致氣機不暢, 則進一步導致血行受阻發生瘀滯,閉阻脈絡, 可致周身疼痛而發生痺病 ,表現在肢體上可出現關節和肌肉的疼痛、麻木、重著 、屈伸不利。

痺病病因病機總結:

1、痺病發生的外因是:風寒溼等外邪、環境因素的作用;內因是:正氣內虛,肝腎、氣血不足,衛外不固,而致外邪乘虛而入,導致氣化失常,津液運化失司,化生痰瘀,導致痺病的發生;

2、肝腎、氣血不足為發病關鍵;

3、痰瘀痺阻既為病理產物,又是加重促發因素。(“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於脅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