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農大智慧農業技術架設“天眼地網”農技人員足不出戶知苗情

<article>
南農大智慧農業技術架設“天眼地網”農技人員足不出戶知苗情

通過程序,農技人員可以足不出戶瞭解苗情。 南京農業大學供圖

中新網南京3月19日電 (記者 鍾升 通訊員 許天穎)隨著天氣一天天轉暖,小麥生產漸漸進入了關鍵時期。19日,泰州興化市農技推廣中心副站長陳春生正操作著手機瞭解各地的苗情。受疫情影響,今年陳春生沒有穿梭在田間地頭,而是通過手機程序“坐地日行八萬裡”。

陳春生等農技人員使用的,是由南京農業大學智慧農業研究院設計的“江蘇稻麥生產智慧服務”小程序。程序中包含了今年2、3月份全省所有縣市的小麥苗情數據及管理措施建議。

南京農業大學智慧農業研究院副院長田永超教授介紹,這款智能小程序基於最新繪製的2、3月份江蘇全省小麥苗情遙感監測圖。團隊通過衛星遙感、無人機、田間物聯網傳感器等遍佈於天上和田間的監測設備,實時監測、傳輸、獲取數據,對苗情生長狀況、空氣溫溼度、土壤墒情等11個技術指標進行採集上傳、彙總分析,最終實時彙集成一張圖,用“一張圖”為田間生產送上第一手的信息參考。

拿到南農大提供的苗情圖,興化市農技推廣中心就對全市的農技人員、農場主和大戶們進行了線上分類指導,僅1個月時間,三類苗比例顯著下降,一、二類苗佔比將近90%。陳春生表示,分類抓好水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興化市今年夏糧能確保有個好收成。

“以往1個農技人員1天最多跑2、3個縣的田塊。拿到的數據都是單個點上的,費時費力、還有偶然性,南京農業大學提供的苗情圖,對全省各個區域的苗情進行了智能化的分類分級,系統、精確,一目瞭然。”陳春生說道。

“疫情助推了我們的技術應用。”田永超透露,南京農業大學智慧麥作技術正通過信息獲取的規模化、苗情診斷的精確化、農藝措施實施的智能化,來實現小麥生產全程管理的智慧化,也就是通過衛星遙感、無人機、田間物聯網設備共同架設“天眼地網”,實時獲取苗情數據,變原先的“拍腦袋”“憑經驗”為如今的手握“明白紙”、分類“開處方”,通過精確化、差異化的田間指導方案,實現更為均衡的大面積豐產增效。

除了開發“江蘇稻麥生產服務”等智能化小程序外,團隊還開發了“農田感知與智慧管理”的微信公眾號,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將技術面向各級農技推广部門、作物專家、家庭農場主、種植大戶等推廣。(完)

/<artic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