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技」桃樹穿孔病的發生與防治

近幾年來,隨著桃樹種植面積的大量增加,桃樹細菌性穿孔病日益發生嚴重,有的園片甚至發生大爆發,很多果農對該病了解不深或選擇藥劑不當,以致有的即使用了農藥,卻因用藥效果不理想,造成桃樹大量落葉,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

「農技」桃樹穿孔病的發生與防治

穿孔病症狀及病原

症狀

枝幹:枝梢上逐漸出現以皮孔為中心的褐色至紫褐色圓形稍凹隱陷病斑。感病嚴重植株的1~2年生枝梢在冬季至萌芽前枯死。

葉片:在葉片上出現水漬狀小點,逐漸擴大成紫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周圍呈水漬狀黃綠暈環,隨後病斑乾枯脫落形成穿孔。

果實:果面出現暗紫色圓形中央微凹陷病斑,空氣溼度大時病斑上有黃白色粘質,乾燥時病斑發生裂紋。

「農技」桃樹穿孔病的發生與防治

病原

甘藍黑腐黃單胞菌桃穿孔致病型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pruni(Smith)Dye,異名Xanthomonus pruni(Smith)Dowson.,屬黃單胞桿菌屬。

病害循環

病原主要在枝梢的潰瘍斑內越冬,第2年春隨氣溫上升,從潰瘍斑內滋出菌液,借風雨和昆蟲傳播,經葉片氣孔和枝梢皮孔侵染,引起當年初次發病,一般3月份開始發病,10~11月多在被害枝梢上越冬。

「農技」桃樹穿孔病的發生與防治

穿孔病難防治的原因

肥水管理及修剪不當,特別是很多果農習慣偏施氮肥,造成樹體徒長,通風透光不暢,抗逆性差,給病菌的侵染創造了條件。

多數果農習慣於用鏈黴素來防治細菌性穿孔病,而有些市場上的農用鏈黴素或青黴素質量差,含量低,甚至有的含量為零,果農誤認為鏈黴素的防治效果差。   

「農技」桃樹穿孔病的發生與防治

沒有分清是細菌性穿孔病還是真菌性穿孔病,在選擇農藥上存在著盲目性,沒有使用防治細菌性病害的農藥。

沒有選擇合理的防治時期,往往發現病斑才去防治,錯過了防治的最好時期。

桃樹細菌性穿孔病的防治

01 加強桃園肥水管理,增施有機肥,氮磷鉀配合,並注重微量元素的應用。合理修剪,使桃園通風透光。結合修剪,剪除病枝,清除落葉,集中燒燬。

「農技」桃樹穿孔病的發生與防治

02 開春後要注意開溝排水,達到雨停水乾,降低空氣溼度。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避免偏施氮肥。

03 適當增加內膛疏枝量,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促使樹體生長健壯,提高抗病能力。

04 在10~11月桃休眠期,也正是病原在被害枝條上開始越冬,結合冬季清園修剪,徹底剪除枯枝、病梢,及時清掃落葉、落果等,集中燒燬,消滅越冬菌源。桃園附近應避免杏、李等核果類果樹。

05 瞭解細菌性穿孔病和真菌性穿孔病區別,合理選藥用藥。桃樹穿孔病分為細菌性穿孔病和真菌性穿孔病。細菌性穿孔病發病初期,葉片背面呈水漬狀,多角形;葉片正面病斑呈多角形或不規則形,進一步發展葉片病斑脫落,形成穿孔,嚴重時穿孔連片,形成大的缺刻或孔洞。真菌性穿孔病發病初期葉片上的病斑近圓形,呈褐色,病斑落後形成近圓形穿孔。真菌性穿孔病病斑較細菌性穿孔病病斑偏大。所以,只有分清了他們的區別才能在用藥上做到有的放矢,如選擇葉枯唑、二氯異氰尿酸、氯溴異氰尿酸、噻黴酮、春雷黴素、中生菌素等,保護性殺菌劑如代森鋅、丙森鋅,噻唑鋅等來防治細菌性穿孔病。內吸性殺菌劑與保護性殺菌劑結合使用。

06 抓住關鍵時期,選擇特效農藥,噴藥保護。

「農技」桃樹穿孔病的發生與防治

①發芽前噴波美50度石硫合劑,或1∶1∶100倍式波爾多液剷除越冬菌源。

②發芽後噴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溼性粉劑3000~4000倍液。

③在病害發生初期開始用藥,如幼果期噴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20%噻唑鋅懸浮劑500~600倍,一般使用15%葉枯唑可溼性粉劑350~500倍液,或20%葉枯唑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或25%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均勻噴霧;3%中生菌素1000~1200倍或72%農用硫酸鏈黴素4000倍液或硫酸鋅石灰液(硫酸鋅0.5千克、消石灰2千克、水120千克)。半個月至20天噴1次,病情嚴重時,用藥濃度可適當加大濃度,也可兩樣復配使用(除硫酸鋅石灰液單用外),多種藥劑間隔使用,杜絕連續使用一種藥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