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和遼金對峙好些年了,為何感覺靖康之變忽然就發生了呢?

騎蝸牛走高速


宋和金對峙上百年是不爭的事實,宋金對峙這個事和金是不沾邊的,遼不滅,宋金就不會隔門相望。

金是宋遼對峙過程中崛起的後起之秀,從遼朝天慶四年開始,遼朝對吉林以東的寧江州加強統治,為了反抗遼朝的統治,女真族的完顏阿骨打聯合各部舉起抗遼大旗。歷時一年攻克今吉林,遼寧,黑龍江大部,隨即登帝位,國號為金,完顏阿骨打是為金太祖。



金朝崛起後不斷派使與宋通好,以鞏固滅遼的條件,1123年,金太祖死,他的弟弟吳乞買繼位,是為金太宗。1125年金滅遼朝,同時通告宋朝,金承襲宋對遼的一切朝貢,正式開始與宋形成對峙之勢,

1125年3月遼滅亡。八月,金朝就兵分兩路進攻北宋,1126年久攻不下時,逼迫宋議和後撤兵,宋賠款五百萬兩黃金以及五千萬兩銀幣,同時割讓大片土地,同年八月金再次出兵攻宋,十一月圍攻汴京開封,宋欽宗親去金營議和被扣為人質,金以欽宗為要挾,至此汴京告破。1127年正月金國挾徽欽二帝,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嬪妃,朝臣三千餘人班師回朝,汴京城內國庫民資被洗劫一空。靖康之變的發生宣告北宋王朝滅亡。



很多人認為宋遼對峙上百年相安無事,忽然間被金用一年多的時間就給滅了,感到很意外,根本原因就在於宋王朝長期採取綏靖政策,不思勵精圖治的結果。而且其中又摻雜了太多的人禍所致。



導致靖康之變其他因素。

(1)海上之盟。1120年,宋金簽訂海上之盟。盟約議定宋金聯手攻遼,宋負責攻取燕京,金負責攻取大定府,事成遼亡後宋收回被遼侵佔的燕,雲等地,金承襲宋納給遼的歲貢。結果宋不但沒有攻克燕京,反而被遼打的大傷元氣。金不但攻克大定府,順勢又攻克了燕京,並生擒了遼帝。這是一場實力的較量,宋沒有警醒還為收回燕、雲等地沾沾自喜。

(2)滅宋藉口。金朝叛將張覺歷經金二帝接力平叛,終於在1123年被金徹底剿滅,張覺逃亡到宋屬燕山府尋求庇護,金朝向北宋索要張覺。海上之盟議定,雙方友好不得“容匿逋逃,誘擾邊民”。宋朝收容張覺留在燕京,已經違約在先了,雖然後來北宋殺了張覺並獻上首級,但金已萌生了滅宋的決心,何況滅遼時的氣勢正如日中天。

(3)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大批投降派。金伐宋第一次戰爭,完顏宗望久攻汴京不克,退軍之時,种師道的弟弟鍾師中率領三萬精銳開到汴京救援,种師道命令他的弟弟緊隨金軍之後,等金兵渡河將至一半時,突襲留在南岸的餘眾,滅其精銳以絕後患,這時候李綱也上奏欽宗,趁此機會縱兵追殺。欽宗當即增兵十萬,緊緊護送金兵出境。關鍵時刻宋廷大批的投降派,如吳敏、唐恪、耿南仲、張宗昌等最終扼殺了這次大敗金人的大好機會,他們派人在黃河南岸豎起令旗,諭令:逾越此旗者,格殺勿論。



歷史的改變也許就在瞬息之間,靖康之變,我們現在看來好像是忽然間發生的事情,但細細梳理北宋的發展歷程,安逸於綏靖之下的虛假繁榮早已是病入膏肓,那麼滅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哀嘆之餘,我們還是那句老話有道理,以史為鑑,奮發圖強,勵精圖治,才能夠不重蹈歷史的覆轍。




斤斗山下


宋遼對峙百餘年,隨後金滅遼、北宋,接著才是南宋與金對峙,這中間可是有有一百多年,並不是瞬間發生的。

宋遼對抗

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開始北伐,兩次均以失敗告終。接著公元1004年,遼軍南征,一路推進到汴京附近的澶州,最後宋真宗御駕親征,大敗遼軍。

澶淵之盟

兩國經歷數次大戰以後,均無力征服對方,於是開始和談,公元1005年,訂立“澶淵之盟”,結為兄弟之國,宋向遼稱弟,並進貢歲幣合計30萬貫。

自此以後,宋遼開始和平相處,邊境再無戰事,文化、貿易交流日趨頻繁。

靖康之變

公元1115年,完顏阿骨打稱帝,建立大金,隨後開啟了滅遼和北宋的進程。

公元1125年,宋金聯手大敗遼軍,遼滅亡。緊接著金軍便分兩路南侵北宋,北宋求和、賠款,金軍撤軍。同年,金軍出爾反爾再次南侵。

公元1127年,汴京城破,徽、欽二帝及幾十萬軍民被俘虜,北宋滅亡。隨後趙構在臨安稱帝,史稱南宋,繼而開始了抗金之路。

岳飛、韓世忠等抗金名將北伐,接連大敗金軍,公元1141年,南宋與金議和,淮河秦嶺以北歸金,南宋向金稱臣,並進貢歲幣合計50萬,兩國開始長期對峙。

總結

可見,從宋遼對峙到靖康之變,中間經歷了一百餘年,只不過宋遼議和之後再無戰事,使得沒有重大事件發生,讓人誤以為時間短。


史知今


公元907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部落聯盟首領,遼國就此建立。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在陳橋兵變建立北宋,公元1115年金太祖完顏旻在上京會寧府建都立國,國號大金,因此對峙百年的是北宋和遼國,但金朝最終將北宋和遼國全部滅亡了。

北宋為收復幽雲十六州和遼朝關係緊張

宋太祖趙匡胤在先南後北的戰略構想完成了北宋對中原以及南方地區的統一,為了收復燕京地區,宋太宗趙光義發起了收復幽雲十六州的北伐戰役。但數次北伐但均告失敗燕京地區歸於遼國,北宋的防禦形勢極其被動。

  • 石敬瑭將幽雲十六州割讓給了遼國

公元936年後唐發生內亂,河東節度使石敬瑭藉機想自立為帝,為了使得遼太宗出兵幫助自己攻打後唐,石敬瑭竟然以兒皇帝自稱並用割讓燕雲十六州為條件,請求遼太宗出兵。石敬瑭在遼軍的協助下攻滅後唐,石敬瑭建國後晉。

遼國獲得燕雲十六州後,將燕雲十六州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並構建賜死成為南下的大本營。北宋建國後志在收復幽雲十六州,因此先後在公元979年、986年兩度北伐,可惜均已失敗告終。

  • 檀淵之盟後兩國進入和平時代

公元1004年遼軍南侵,蕭太后與遼聖宗親率大軍深入北宋境內,北宋的真宗皇帝想遷都南方避難被宰相寇準駁回。隨後寇準帶著真宗抵達了澶州前線進行督戰,宋軍因此士氣大振,擊敗遼軍前鋒,遼將蕭撻凜戰死。

遼軍深入北宋境內恐腹背受敵,因此提出和談解決戰事問題。一心主和的宋真宗在1005年和遼朝達成了《檀淵之盟》,即北宋每年向遼繳納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雙方各守疆界,互不騷擾,從此兩朝和好達一百二十年之久。

北宋連金滅遼卻被金朝滅亡

公元1114年女真部完顏阿骨打起兵反遼,此時女真僅有軍隊幾千人,但遼軍卻經常戰敗。1115年遼朝內部發生了內亂,女真軍趁機佔領了東京和瀋陽,公元1117年完顏阿骨打稱帝建立起了金朝。

  • 金朝將遼朝擊敗並佔領了中原

1120年金軍佔領上京,此時的遼朝大勢已去,1122年金軍攻佔中京,遼朝的末代皇帝天祚帝開啟了流亡生涯,同年十一月遼南京被攻破,遼國的國土基本歸於金朝所有。

1124年遼國基本被金朝佔領,1125年3月天祚帝被俘虜,遼朝就此滅亡,金朝完成了對遼國土的全部佔領。但金朝消滅遼朝後意圖消滅北宋,因此發動了南下之戰。1125年金軍分兩路南下意圖佔領開封,在北宋名臣李綱的抵抗下金軍未能得逞。

  • 靖康之恥北宋亡國失去了和金朝對峙的機會

1126年金軍再次南下此時的北宋已經李綱罷免,在金朝的持續圍攻下1127年北宋都城開封失守,北宋宋徽宗和宋欽宗被俘虜北宋滅亡。

康王趙構在宋朝南京歸德府(今河南商丘)稱帝重建宋朝,史稱南宋。南宋在宋將岳飛、韓世忠與張浚的努力下,使南宋抵抗住了金軍的南侵最終得以建國。

結語

北宋常年和遼國對立,但北伐失敗後北宋就處於防守的被動局面。《檀淵之盟》後兩國進入和平時代邊境趨於穩定,金朝是後起之秀不僅消滅了遼朝還滅了北宋,因此和金朝對峙的是南宋,畢竟北宋的末代帝王都成了金朝的俘虜。


秋雨魯北說歷史


北宋和遼、金對峙長達百年,金國比遼國野心更大早就想吞併大宋,只是時機未到、前期北宋軍事實力又很強大、忠臣良將輔佐,也無必勝把握,所以一直在伺機而動。到了北宋後期君王昏庸、奸臣弄權、朝政腐敗、軍事實力也大衰、忠臣猛將也失去大半,最終導致了金國滅了北宋、並俘虜了徽、欽二帝及大批皇族,致他們受盡屈辱折磨,最終慘死異族強敵之手,落得亡國之君、階下之囚的悲慘結局,還亡國受辱、慘死他鄉,史稱靖康之恥。靖康之變是金國早就蓄謀已久才發動的滅宋之戰,並不是忽然發生。


小龍女5505


糾正一下,遼金有先後。北宋與遼對峙百餘年。宋遼建立之初,大戰不斷,互有勝負,總體上,宋失卻地利,不得已以攻代守,想收回幽雲,但遼也是兵強馬壯,最後宋低頭,結檀淵之盟,自此基本保持百年的和平。

金是女真完顏部建立的,崛起於東北,與宋不接壤。宋遼百年的和平,繁榮了兩國經濟,但導致武備鬆弛,遼後期皇室內爭不斷,皇帝昏庸暴虐,女真不堪重負在首領完顏阿骨打的帶領下起兵反抗。女真連連勝利,宋以為有機可趁,與女真結海上之盟,南北兩面夾攻遼,遼亡。宋攻擊遼,結果被遼軍打得潰不成軍,在女真的幫助下才收回一部分幽雲之地。宋的無能孱弱被女真看在眼裡,滅遼不久就揮軍南下,1125年圍困汴梁,宋獻金求和,金退兵。1126年,金兵再次南下,破汴梁,擄徽欽二帝,此靖康之恥,次年北宋忘。

宋立之初還有雄心收復幽雲,潭淵之後就只有苟且之心了。汴梁沒有幽雲屏障,只有黃河可堪防守,面對河北山西兩路金兵,脆敗不可避免。


了了如也2020


首先,北宋只是和遼對峙,和金根本就不接壤,何來對峙一說。

第二,遼國那會兒國運維艱,北宋更是外強中乾,兩個國家維持著虛假的太平與繁榮罷了。遼國對女真屢戰屢敗,大遼五京,失陷其四,北宋的伐遼更是笑話,被耶律大石和蕭幹殺的潰不成軍,戰場上打不下來,試圖用外交手段拿來。

第三,女真早已知道遼國必亡,但對北宋心存敬畏,不知深淺。正式北宋的伐遼之戰讓女真人看到居然這麼弱,就好像是一個小孩抱著金子在街上走,這才有了一鍋端的念頭。


甲申十七年


公元1115年完顏阿骨打建立金朝,1125年滅遼,1127年靖康之變滅了北宋。從時間跨度上說,靖康之變確實是忽然發生。靖康之變,有其突然,也有其必然。突然的一面,僅僅建國10年,就滅了遼國,建國12年,滅北宋。要知道遼宋當時為東亞兩大帝國,尤其是北宋,在被金國滅亡前,由於正確的戰略方針,已經把西夏壓的喘不過氣來。假如沒有金滅北宋,甚至可以預想北宋可能將西夏吃掉,由此可見北宋的綜合國力及軍事力量。


nvcat


靖康之變的發生,基本是北宋決策集團尤其是宋欽宗,一系列決策失誤造成的,一錯再錯,錯上加錯,直至亡國,甚至是出乎於金人的意料。


劉樹徵律師


金滅遼用了11年的時間,滅北宋只用了兩年的時間,北宋稀裡糊塗就完了。


大話壺


因為時機還沒成熟,等到金滅遼之後,靖康之變就發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