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现賨人墓葬,规格较为奇异,下葬后棺材还能"移动"

大约是2500年至3000年之前,我国四川盆地东部山区,曾经有个很古老的民族。历史专家,将这个民族认为是巴人的一支,称之为賨族。3000年之后,关于这个古老的民族,还有许多待解之谜。不过2019年10月份,四川渠县城坝遗址,发现到了关于賨族墓葬。经过近半年的紧张挖掘工作,考古专家认为,賨族墓葬与中原人士差距较大。賨族人死后,他们的棺材似乎还能有所移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四川发现賨人墓葬,规格较为奇异,下葬后棺材还能

2019年10月份,国家文物局批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多地历史博物馆,对四川渠县城坝遗址进行第6次考古发掘。截止到2020年3月中旬,本次考古发掘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近半年紧张挖掘,专家取得了重大突破。根据四川省考古研究院领队陈卫东介绍,本次共发掘并清理出四座关于賨族的墓葬,其中有三座保存较为完好,且墓主人身份高贵。考古专家认为,此次賨族墓葬的发掘具有很大的历史研究价值。

四川发现賨人墓葬,规格较为奇异,下葬后棺材还能

刚发掘出土时,这批墓葬的棺木基本腐朽碳化。可是工作者们,在这四座墓葬中均发现了不少陪葬品。其中有一座墓葬规格较大,墓室中还有11件造型精美的青铜器。另一座古墓当中出土了不少杂物,比如铜器、陶器、玉器等器物。经考古专家的辨认,以及结合多方资料,断定它们或许是古代賨族的礼仪乐器,和编钟差不太多。不过这些乐器造型奇特,由于刚刚出土,考古专家也没有立即进行三维坐标记录,或进一步的研究,只是将它们妥善的放在了适宜环境当中。

四川发现賨人墓葬,规格较为奇异,下葬后棺材还能

只不过这次出土的四座墓葬,规格都较为奇异。中原人士的墓葬有很深的土层,其形状大多或是长方形以及正方形。然而賨族人的墓葬形状,有点类似梯形或者是不规则的三角形。墓室看起来歪歪扭扭,且有两层。上面一层是主人的棺材,墓室的一侧下部,均设置有器物坑。所谓的器物坑,类似如今的杂物间,里面摆放很多主人生前喜欢的小玩意儿。因此考古专家认为,賨族墓葬具有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发现的这些器物,或许为研究川东地区巴文化,提供了最详实的材料。

四川发现賨人墓葬,规格较为奇异,下葬后棺材还能

此次出土的四座古墓文物多,且等级较高,填补战国中期賨族大型墓葬的空白。可能看到这里不少,笔者会觉得很疑问:本文的标题不是说了吗?賨族人的墓葬,居然可以移动,为何笔者避重就轻,没有说出来呢?其实这部分这细节太过重要,本人还是想把它放到最后一段。根据此次考古发现,专家得出结论,賨族人的棺材居然是一条船;这也就是古代巴文化当中较为常见的"船棺"。不过,古代巴国其他民族,死后虽然也用船作为棺材。可那都是用木材雕刻成类似船形状的物品,用于放置主人的遗骨。但是賨族人的棺材,却是真正的船。

四川发现賨人墓葬,规格较为奇异,下葬后棺材还能

比如本次发现的第三座墓穴当中,就发现了墓主人的棺材。其形状边缘很像一条长7.9米,宽1.7米,深1.5米的船只。换句话来说,古代賨族人下葬之后,如果埋葬地经过水土流失,以及其他天气和地质的变故,很有可能船棺会带着主人的遗骸飘向远方。但是四川渠县城坝遗址,近3000年来并未发生太大的地质变化。所以賨人死后,还想着坐船出游的梦想宣告破灭。本次考古领队陈卫东教授,也向记者感叹:他从事考古近20年,也没有看过如此奇怪的下葬方式。

四川发现賨人墓葬,规格较为奇异,下葬后棺材还能

或许古代賨族人,并不是第一个用船当棺材。但是他们却用真船,当作自己身后居所。賨族人墓葬修建的七歪八扭,或许也是为了想放置整条船,才故意修建成这样的模样。不得不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仅仅是四川地区就有如此多的文化流派。从古人的墓葬也能看出,他们生前所居住的环境以及所思所想。这也能更好的研究各个地区的文化断层,提供非常重要的帮助。

参考文献:国家考古、巴文化流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