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史:“全民皆兵”的斯巴達是如何形成的

公元前1150年,居住在希臘北部,處於原始社會末期的多利亞人南侵,毀滅了希臘半島的邁錫尼文明,希臘半島倒退回原始社會。南侵的多利亞人把伯羅奔尼撒南部的斯巴達作為他們盤據的重要地區,他們經過很長時間才完全征服原有居民,到公元前9世紀末開始建立國家。

歐洲史:“全民皆兵”的斯巴達是如何形成的

斯巴達位於希臘南端

據說,建國之初斯巴達由一位名叫來庫古的人主持國政、定立法律,逐漸形成了特有的國家制度,改革時間約為公元前825-前800年。 來庫古宣稱他是從德爾菲的阿波羅神諭中獲得改革基本思想的。來庫古改革首先組成了新的部落和選區。把兩位國王包括在議事會內,實際上等於剝奪了王權。議事會除兩位國王世襲外,其餘28名成員由各族推舉,終身任職。民眾大會則形同虛設,因為只有議事會才能向民眾大會提出議案,參加民眾會的公民不能發表異議和討論,更不能自己提出議案。斯巴達的議事會叫吉羅西亞,城邦實權實際掌握在原來的部落貴族手裡。

兩位國王分別由兩個王族家族世襲,戰時一人統軍出征。來庫古還設立了5名監察官,都由議事會提名,早期的職責只是監督公民“刮淨鬍鬚、遵守法律”。監察官權力擴大以後,國王出征時往往有監察官隨軍監督,可以審判國王並在兩王族中決定王位繼承人。再後來貴族會議也歸他們主持,五位一年一選的監察官成了斯巴達的真正主宰。

歐洲史:“全民皆兵”的斯巴達是如何形成的

斯巴達人

來庫古要求青年公民一律過軍營般的集體生活,整日操練,隨時聽命出征。為了讓斯巴達公民完全脫離生產專搞軍事操練,國家在經濟方面提供一些保證,把全國土地按戶分給公民,世襲佔有,不得買賣,土地上的勞動者由被征服居民變成的國家奴隸(也稱希洛特)擔任。每個剝削奴隸的斯巴達公民都稱為平等人,因而這套制度斯巴達人美其名曰“平等人公社”,以平等人自稱的斯巴達公民約有9000戶。後來由於需要重兵鞏固佔領地和對奴隸鎮壓,平等人制度得到了進一步強化,使斯巴達在希臘各邦中獨具一格。

自稱“平等人”的斯巴達男性公民必須按國家要求終生過著嚴格的軍事生活,每個斯巴達男性公民從小就受不近人情的體育和軍事訓練,嬰兒出生時體質不合格就要求被拋棄,少年時要經歷缺衣少食、日夜操練等艱苦生活的考驗。成年後始終生活在軍營中,除了行軍作戰就是反覆操練,回家見親人只能偷偷進行。精神上,也以培養絕對服從、視死如歸的軍人為首要 。這樣直到60歲才能卸甲歸田,過平民生活。斯巴達全民皆兵、重武輕文的程度在世界歷史上都是空前絕後,重文輕武文的背後,是文化建設的完全忽視,以至於在輝煌的希臘古典文明中,所有重大文化建樹都與斯巴達人無緣。

歐洲史:“全民皆兵”的斯巴達是如何形成的

斯巴達生活

斯巴達人對奴隸的迫害十分嚴重。奴隸不論有沒有過失,每人每年都要按時捱打,為的是要他們牢記自己的奴隸身份。斯巴達政府常命公民小隊到奴隸居住的村莊明查暗訪,白天探查奴隸中壯實勇敢或面露不滿者,夜晚就突然襲擊,把他們活活打死。新當選的監察官上任,必需履行向奴隸“宣戰”的儀式,此後任意屠殺奴隸都合理合法。嚴酷的軍訓制度和對奴隸的無情鎮壓充分反映了斯巴達社會的階級實質,它不僅是一個奴隸社會,而且是一個貴族專權的奴隸社會。

除公民和奴隸外,庇裡阿西人構成斯巴達的第三階級。由於國家規定斯巴達人不能經商做工,所以在斯巴達國內從事工商業的主要是庇裡阿西人。他們從事農工商業,沒有公民權卻有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土地、作坊和店鋪,需納稅和服兵役。

歐洲史:“全民皆兵”的斯巴達是如何形成的

斯巴達奴隸

斯巴達憑藉號稱無敵的陸軍,在伯羅奔尼撒半島上以霸主自居。到公元前6世紀後期,伯羅奔尼撒半島上的各個城邦,除阿哥斯和西北部阿卡亞等少數小邦外,都被斯巴達糾集起來組成了伯羅奔尼撒同盟。同盟是軍事性質的,以斯巴達的利害為準。入盟城邦仍保持自己的獨立,只在外交、軍事上一致行動,若個別盟邦不經斯巴達同意自行作戰,就得不到同盟的支持。此外同盟還規定,如果斯巴達國內奴隸起義,入盟各邦必須派兵援助,並受斯巴達指揮。斯巴達還利用同盟影響各邦的政治發展,使它們也建立了和斯巴達類似的貴族寡頭的統治。


歐洲史:“全民皆兵”的斯巴達是如何形成的

斯巴達戰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