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主任話茶之許村篇

許 村


許村村,地處歷口鎮政府集鎮中心所在,是個與歷口古鎮有著綿延千年情懷的古村落。

舊時歷口以許、馮二姓為主,利濟橋河東為馮姓,居於從武陵直下的溪澗與瀝水混合點,一條彎彎曲曲的街道,形成歷口的外圍。河西為歷口的主街道,則多許氏,許姓為歷口首屈一指的大姓,大瀝水在河西繞過,把許村形成一個船型。許氏家族就聚居在這個船型的圓圈裡。據說很早以前,這裡為方姓家族聚居地。“方”與祁門話“翻”同音,按照當地人的說法,方姓坐船,船翻人亡,後來竟無一人留下。南唐時,有個叫許儒義的人,因不願做官,逃到這個萬山叢中的船地裡隱居,“許”與方言“水”音相同,水能泛舟,故許氏視此為風水寶地。 果然家族興旺,子孫繁盛,名人輩出。許儒之子許規遊學於宣、歙二洲,頗有文名。許村為祭祀祖先和先賢,也為各房子孫有辦理婚、喪、壽、喜等的場所,而先後修建了“忠孝堂”、“世德堂”,“太岳家聲遠 環溪世澤長”兩祠堂歷經滄桑數百年,後經重修現均保存完好。

歷口自古人口眾多,經濟繁榮,是祁西北部的商業重鎮。當年沿河西兩岸各有一條數百米的長街,街面全用大青石板鋪就,兩旁店鋪比肩而立:布莊、藥鋪、飯店、酒坊、轎行、茶號等行業眾多不下百家,各色南北雜貨應有盡有。故許村是個文化韻味十足的地方,無論你走到哪裡,撲面而來的都是地道的古村落文化氣息。走進許村,漫行拾步在468米長的古街上,被無數來回往返於商號、茶號之間經商販茶的腳步,已踏磨光滑的青石板商貿古道上,不斷映入眼簾的有那歷經滄桑的古商號、茶號殘存遺蹟,透著歲月變遷的韻味,彷彿還可聞茶的醇香,可聽賣茶的吆喝,可見茶號商務的繁忙!在高深的古宅院裡,在風化的石雕、磚雕、木雕中,在斑駁的馬頭牆下,觸摸著歲月留下的痕跡,感受著厚重的歷史,那份恬適,絕對是一種享受。當年許村商貿古街是迎來送往之所,記錄了曾經逝去的時光,雖已落滿歲月的塵埃,卻依然精神矍鑠。它沉澱了歲月的浮藻,展現給我們的,是生命的芳菲,是許村曾經的無比輝煌!

守河護壩的600年古香樟樹,侍身在沿青石階而下的許村現存青石壘的攔河壩邊,古壩系古輩先人,攔河引流至水磨搗米房所築石壩,也是順瀝水河販茶外出經商的水運碼頭。現為淳樸村民農務採茶必經之路。祁門西山歷口許村,古時歷口稱環溪,環溪許氏自雍州遷歙,再遷祁門,二十四世儒,不臣朱梁自雍州遷歙,子知稠任南唐參德化主軍池州錄事,為祁門始祖。歷史上,環溪許氏曾應出過進士三人:許南史、淳化三年(992)進士,官至轉運史;許元,字子春,皇祐二年(1050)進士;許孔明,字元熙,寶祐四年(1256)進士,官至湖廣總領所幹官。其中以江淮、兩浙、荊湖發運使許元的地位影響最大。

許村自古歷來是祁門紅茶的核心產區,勤勞淳樸的許村人一直衷心致力於茶的種植和改良,在知識青年下鄉上山的激情年代,開山開荒種茶,引領了當時歷口的種茶熱潮。現今許村有茶園1100畝,茶廠近20家。許村村後來龍降上,百畝高效生態茶園,登高山頂,放眼望去,漫山的茶樹猶如一排排列隊的士兵,昂首挺胸佔據著整個山坡,隱約顯現的三條寬5米、深約3米的晚清曾國藩所挖戰壕宛如三條巨龍盤踞其中(歷史上有四碉堡三道壕作為歷口鎮的作戰防禦網)。恰此春臨盛來,茶芽吐綠時節,登高遠眺,那一幅幅動感的畫面,小橋、流水、人家、粉牆、黛瓦、古民居,與青山綠水融為一體,此時深吸一口氣,微風從臉上掠過,再加上自己豐富的暇想,簡直就像到了仙境,美輪美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