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慕炉火纯青的笔杆子吗?走好第六步,你也能“案头纵马任骋驰”

上次谈到跟着高手学写作的问题,有了高人的指点,思想上一下子打开了视野,接下来就要自己独当一面“闯文海”了,进入独立自主、总结创新的提升过程。这个一个漫长的积淀过程,也是提高文稿写作水平一个脱胎换骨的跃升时期,时间长短全在于自己了。

“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秘密。”这是歌德对鉴赏艺术作品所讲的一段话,其核心思想是:无论创作艺术还是欣赏艺术,都离不开发现事物的本质。对于公务员来说,通过参悟、总结,发现机关文稿写作的特点、方法、套路、规律也同样重要

羡慕炉火纯青的笔杆子吗?走好第六步,你也能“案头纵马任骋驰”

现实中,我们会发现,同样的学历水平、同样的实践经历、同样的工作内容,有些人的写作水平只能停留在一定的层次,有些人却能成长为单位的“笔杆子”,仕途通顺。这里面当然有很多原因,但比较重要的还是当事人在学习写作上会不会“总结创新”。

人与人的差距在于悟性,悟性在于总结反思

悟性是每个人都具有的看到一种事物、学习一篇文章、经历一项工作,我们都有认知和体会的能力,但这种悟性有深有浅,文稿写作中悟性的深浅与每个人平时的“修炼”程度是成正比的。鲁迅在《不应该那么写》一文中有一段话具体说明了文章写作中怎样“修炼”悟性,提高总结创新能力:

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因为在学习者方面,是必须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这才会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的。这“不应该那么写”,如何知道呢?惠列赛耶夫的《果戈理研究》第六章里,答复着这问题──‘应该这么写,必须从大作家们的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那么,不应该那么写这面,恐怕最好是从那同一作品的未定稿本去学习了……

这是鲁迅先生对文学创作阐述的“不应该那么写“的学习、领悟方法。对于如何写好机关文稿来讲,这也是十分有益有效的学习方法。

我们直接看上级下发的文件、看各种各样的公文范文、看干干净净的文章定稿,就不如学习领导和同志们在起草、修改文稿过程中形成的一篇篇的过程稿收益更大、提高更快。那一篇篇的过程稿,一次比一次成熟,一次比一次高明。所以,要用心体会领导和同事们精心删改之处,用心体会为什么“不应该那么写”,明白为什么“应该这么写”,这样写作的悟性就慢慢修炼好了,拿笔作文的水平也就上来了。

要通过反思,及时总结、记录自己成功的写作经验,把写作中的独到、创新、精彩之处及时记录下来,不断加以充实和改进,供以后借鉴;要通过反思,找出每次写作中的失误或败笔,通过客观分析在以后写稿时加以调整和改进;要勇于再次实践,善于将反思、收获付诸新的文稿起草过程,做到“为写而反思,在写中反思,用反思指导写”。

羡慕炉火纯青的笔杆子吗?走好第六步,你也能“案头纵马任骋驰”

同时,无论在语言和素材的运用上,还是在整体结构和格式上,机关文稿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不同体裁的文稿还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规律,讲话与条例、通知与总结、决议与大事记、批复与调查报告,差别很大。因此,在积极参悟的时候,要善于总结不同文稿写作的特点和规律。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写起文稿来才能得心应手,至少可以做到写什么像什么。

每看一篇稿子要总结,每写一篇稿子也要总结,还要经常把一些相同体裁的文稿,一段时间以来起草的材料收集起来,集中进行学习和总结。只有不断研究,不断思索,孜孜以求,才能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初级水平提升到高级水平。这时,也只有这时,才能由文稿写作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成为一个好“笔杆子"。

所以,写文稿要下苦功夫,既要在学习他人上下苦功夫钻研,也要在超越他人、超越自己上下苦功夫钻研。没有钻研思索就难以总结提高,没有总结提高就难以创新突破,没有创新突破就难以炼成真正的“笔杆子”

善不善于总结经验对于提升写作水平至关重要

现在有不少同志虽然能够写文章,但讲不出所以然,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恐怕与平时不善于总结、不会总结是有关系的。经验是实践的产物,反过来对于实践又具有指导作用。善于总结得失,这是一个重要工作方法,机关文稿写作同样如此。

⑴抓住灵感及时总结。如果你学习过中国古代文学史和中国文学批评史,就会发现,历代诗人词人都非常善于一边创作实践一边总结经验。中华书局出版的《历代诗话》《历代诗话续编》共收录历代诗话56种,而由当代词学大师唐圭璋先生搜集整理的《词话丛编》则规模更加宏大,它们都记录了古代诗人词人对于创作经验体会的归纳小结,片言只语,灵光闪现,既写诗又评诗,这种做法很值得学习借鉴。

我们在机关写作,道理也一样,不仅要会写,而且还要会论,把写与论有机结合起来。这就需要边写作边总结,也就是及时总结,不能写完了就完了,下次还是老样子。

⑵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在写作的过程中,哪些方面处理得好,一般自己心里会比较有底,事后确实这些方面得到领导的认可和群众的好评,证明自己在这方面的思考和把握是正确的,这就是成功的经验,对此要认真总结。相反,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认真总结,深入分析并找出其中的原因,提出今后改进的方法和对策,力求避免同样的问题、低级错误再度发生。

羡慕炉火纯青的笔杆子吗?走好第六步,你也能“案头纵马任骋驰”

总结成功经验比较容易,而要汲取失败的教训则比较难。扬长避短、好了伤疤忘了痛,这几乎是人的天性。但对于机关文字工作者来说,一定要正确对待文稿写作中的得失,善于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总结,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⑶注意选择总结经验的合适载体。经验的载体,可以是笔记本,可以是小文章,也可以是专著。很显然,把自己的写作经验记录在笔记本上,这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随时随地都可以写,想到什么写什么。古人写诗话词话往往都是三言两语,精彩独到之处,画龙点睛之笔,能够准确地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给人无穷无尽的思考和启发。

如果要把自己的经验写成文章,相对来说则要费时费事得多,但这种文章写得好对于初学者帮助很大。胡乔木同志生前被誉为“中共一支笔”,他的两本书《胡乔木谈中共党史》、《胡乔木谈语言文字》,有很多篇目是讲文稿起草的,属于事后回忆录,都带有总结性质,非常好看。还有,龚育之的《党史札记》、《党史札记二集》,里面也有很多篇目涉及我党历史上一些重要文稿的起草,也属于这一类的,看了让人受益匪浅。

在总结的基础大胆创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

孔子曾经公开评论学生子路,“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意思是说仲由,也就是子路的学问已经不错,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升堂入室,这是比喻的话。“堂”是正厅,“室”是内室。先入门,次升堂,最后入室,表示做学问的几个阶段。“入室”犹如今天的俗语“到家”。我们说,“这个人的学问到家了”,就是表示他的学问极好。

我觉得孔子关于做学问入门、升堂、入室三个阶段的论述,正好可以用来描述从事机关文字工作的阶段特征。按照孔子的标准,仅仅入门是远远不够的,入门之后必须“升堂”,“升堂”也只是说已经不错了。在机关从事文字工作,撰写讲话稿等各种材料,要让领导满意认可,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因为领导的从政经验、人生阅历、辞章修养都比具体文字工作者要丰富。

然而,现实又要求必须做到让领导认可。如何是好呢?那就只有进行创新,从入门阶段向“升堂”阶段迈进。机关文稿尤其是领导讲话稿写作,创新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⑴角度创新。对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一定会得到不同的印象。写文章要写出个性特色,一定要在思考问题的角度方面下功夫。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说得非常到位、非常经典。

羡慕炉火纯青的笔杆子吗?走好第六步,你也能“案头纵马任骋驰”

⑵结构创新。面对大量的事理材料,需要运用合适的结构进行组织,组织材料的方法如果很新鲜也能够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此所谓新瓶装老酒是也。

⑶观点创新。文章一定要以思想观点取胜,因为工作总是在继承的基础上逐步创新发展,所以一篇文章不可能全部都是新思想新观点,只要有一些新的东西能够叫得响就不错了。

⑷话语创新。领导讲话的语言,与其说要话语创新,不如说要返朴归真。现在最为常见的是把领导当作“官”来对待,所以讲话稿官话很多、官腔很重、官气很足,结果必然是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直接影响到文风会风和政风党风。目前这种状况可能一时难以彻底改变,但也不是无路可走。

从机关文稿起草角度考虑,只要把领导当作“人”而且要当作普通人,也就是人民公仆来对待即可,因此领导讲话必须是群众语言,多讲群众喜闻乐见的普通话。这就要求在起草讲话稿的时候,拟稿人要设身处地投入感情,尽量缩短领导与群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多说心里话;要勇于创新,不落俗套,不人云亦云,多讲新鲜话;要讲究文采,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多讲生动话

简言之,所谓话语创新,也就是要讲富有个性的话、富有地方特色的话、富有时代精神的话,归根到底就是要说真话

我认为,一个机关文字工作者如果能够在创新方面苦下功夫,其结果就不仅仅是“登堂”的问题,而是离“入室”也只有一步之遥、指日可待了。关于“入室”的问题,孔子说是“精深”的意思,用今天的话也可以解释为“到家”,总之都是一种自由的境界。这种非常高的标准,对于一般文字工作者不必作出要求,但是对于有志向、有抱负的年轻干部,则可以作为一种努力方向不断激励自己。

早点跨越六个步骤三大阶段,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化境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古来辞人,异代接武,莫不参伍以相变,因革以为功,物色尽而情有余者,晓会通也。”意思是说,“自古以来的作家,时代不同先后继承,没有不是错综地求变化,又继承又革新地收到效果,景物的形貌虽有穷尽,情思却写不尽,这是懂得“继承前人再求通变的道理”。

羡慕炉火纯青的笔杆子吗?走好第六步,你也能“案头纵马任骋驰”

这段文字说明,刘勰主张在文学形式和技巧方面对传统的东西不可一味地因袭,而是要吸收其合理的成分,既继承又有所创新,以适应新的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做到这一点,则说明作家已经十分成熟。

我们撇开谈作家的问题,把话题转移到机关文稿写作方面来。历史进步、国家发展、个人成长都具有阶段性特征。同样的道理,机关文字工作也是有阶段的。前面谈到的机关写作必然经历的六个步骤,总体上可分为模仿、入门、创新等三个大的基本阶段。

其中,勤学多读、积累素材、模仿借鉴,属于模仿的初级阶段;常写多练、跟高手学,属于入门的中级阶段;总结创新属于提升的高级阶段。我们只有认清自己的真实水平,才能有计划地加强写作训练。

⑴搞清自己所处的阶段。我碰到不少刚到机关工作的新同志,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年富力强、胸怀大志,但写出来的文稿非常粗糙,有的连修改的基础都没有,更不要说可以使用了。他们很认真也很努力,但结果总是无济于事。这时,他们无一例外地感到自责、内疚而无所适从。

在这里,我要明确地说,他们还处在模仿阶段,要从模仿开始,没有两三年时间的模仿,恐怕是难以上路的。明确了自己所处的阶段,下功夫努力就是了,要有信心和勇气,一步步地来,走过了这个阶段,迎接你的将是阳光明媚的春天。

⑵明确其间的递进关系。模仿、入门、创新三个阶段之间是逐步递进的关系,从模仿开始,经过模仿然后必须入门,入门之后还必须向更高的阶段挺进。同时,还要知道每一个阶段的跨越,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要实现质变,首先必须有量的积累。

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破除迷信思想,破除机关文稿写作的神秘感。很多年轻同志刚到机关工作,一方面十分佩服文字工作高手的水平,另一方面却把文字工作高手予以神化。究其原因,就在于没有明确三个阶段之间是一种递进的关系。

羡慕炉火纯青的笔杆子吗?走好第六步,你也能“案头纵马任骋驰”

现在你必须明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冰冻三尺而非一日之寒“,别人文章写得好,那可能是十几年如一日努力实践的结果,要实事求是地看待他已经取得的成绩,决不可有什么神秘感而盲目崇拜。只要你肯努力,若干年之后,高手就是你啊!

⑶通过努力快速向前推进。明确自己所处的阶段,目的是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明确三个阶段之间的递进关系,目的是更加客观地了解别人。而通过自己刻苦努力,实现跨越阶段的发展,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根据自己多年在机关从事文字工作的实践经历,一般来说,经过三五年模仿然后入门,入门之后再经过三五年实践向创新阶段迈进,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不过,这里所说的三五年是需要付出艰辛汗水的时间。如果自己不刻苦学习、不狠下功夫,则三五年时间是不够的。我觉得,正常情况下经过十年的努力,成长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机关文字工作者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当然,如果悟性很好、手脚勤快、吃苦耐劳、勤于实践、善于学习总结,则可能不需要十年时间。相反,则十年肯定远远不够。

总之,以上是学习机关文稿写作的重要步骤,是一步都不可少的完整过程。提高写作水平是不可能一步登天的,需要一个过程,有时甚至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这也许会让一些初学者感到厌烦,甚至望而却步,但凡事贵在坚持。唯有艰苦付出、勤学多练、厚积善悟,才能达到文思似泉奔涌、文种运用自如、文采信手拈来、文字通顺流畅的境界。

至此,前面关于公务员写作必经的六大成长步骤、三个基本阶段,与大家交流完了,余下的就是大家自己的事情了。常言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训练成长的方法路径告诉大家了,你自己不努力,还能怪谁?别怕辛苦,从现在做起,早点行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