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称“楷书四大家”


苏先生读史|颜真卿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称“楷书四大家”


苏先生读史|颜真卿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称“楷书四大家”


苏先生读史|颜真卿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称“楷书四大家”


苏先生读史|颜真卿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称“楷书四大家”


苏先生读史|颜真卿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称“楷书四大家”


苏先生读史|颜真卿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称“楷书四大家”


苏先生读史|颜真卿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称“楷书四大家”


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人 。唐朝名臣、书法家。

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

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

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苏先生读史|颜真卿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称“楷书四大家”


颜氏家族本籍琅玡临沂,但自颜真卿的五世祖颜之推起,颜氏家族已徙居京兆长安。

颜真卿三岁时丧父,由母亲亲自教育。长大后,学问渊博,擅长写文章,对母亲殷夫人非常孝顺 。

734年二月,颜真卿中进士甲科 。736年,经吏部诠选,任校书郎。

738年,颜真卿因殷夫人病逝,赴洛阳丁忧三年。


苏先生读史|颜真卿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称“楷书四大家”


746年,三月,迁长安县尉 。经两次提升,任监察御史,奉命巡查河东、陇州。他在巡视过程中平反了五原冤狱,受百姓称赞。

因杨国忠的排挤,于第二年被调离京师,出任平原太守。


苏先生读史|颜真卿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称“楷书四大家”


平原郡属安禄山辖区,当时安禄山谋反的迹象已显露出来,颜真卿便假托阴雨不断,暗中加高城墙,疏通护城河,招募壮丁,储备粮草。

表面上每天与宾客驾船饮酒,以此麻痹安禄山。安禄山果真认为他是个书生,不足忧虑。

755年,安禄山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河北郡县大都被叛军攻陷,只有平原城防守严密,颜真卿派司兵参军李平骑快马到长安向玄宗报告。

当时平原郡有三千静塞兵,他又增招士兵一万人,派录事参军李择交统领,任用刁万岁、和琳、徐浩、马相如、高抗朗等人为将领,分别统领军队,在城西门盛大地犒劳士兵,颜真卿慷慨陈词,泪水直流,全军都感奋。


苏先生读史|颜真卿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称“楷书四大家”


十七个郡同一天自动归顺朝廷,推举颜真卿为盟主,有二十万兵力,截断了燕赵的交通联络。朝廷任命颜真卿为户部侍郎,辅佐河东节度使李光弼讨伐叛军。颜真卿任李晖为自己的副手,而任李铣、贾载、沈震为判官。不久,被加拜为河北招讨采访使 。

李亨(唐肃宗)已在灵武登基。颜真卿多次派使者带着用蜡丸封的信向李亨汇报军政事务,李亨任命他为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复任河北招讨使。

宰相厌恶颜真卿直言劝谏,调他出京任冯翊太守。转任蒲州刺史,封丹阳县子。又被御史唐旻诬陷,降为饶州刺史。

权宦李辅国将太上皇李隆基迁居西宫,颜真卿率百官问安,此举招致李辅国的厌恶,致其被降为蓬州长史。

762年,太子李豫即位,起用颜真卿为利州刺史,没有下任命书,改任吏部侍郎。又授荆南节度使,还未赴任,改拜尚书右丞。

颜真卿掌管太庙的事务,说祭器没有整治,元载认为他诽谤朝廷,将其贬为峡州别驾,后改任吉州司马。


苏先生读史|颜真卿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称“楷书四大家”


777年,颜真卿获召入朝,担任刑部尚书,随后升任吏部尚书。 颜真卿虽然博古通今,但他的建议多被权臣阻扰,难以实施。

颜真卿因刚正而得罪宰相杨炎,被改为太子少师,仍兼礼仪使。

到奸相卢杞掌权后,更加厌恶颜真卿的刚正,改授他为太子太师,罢免其礼仪使一职。卢杞还多次派人探听哪一个方镇方便些,准备把他排挤出京都。

颜真卿去见卢杞,告诉他说:“你先父卢中丞(指卢奕)的头颅送到平原郡,脸上满是血,我不忍心用衣服擦,亲自用舌头舔净,您忍心不容忍我吗?”卢杞表面惊惶地下拜,但内心却恨之入骨。


苏先生读史|颜真卿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称“楷书四大家”


苏先生读史|颜真卿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称“楷书四大家”


苏先生读史|颜真卿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称“楷书四大家”


783年,叛乱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攻陷汝州。卢杞建议派颜真卿前往李希烈军中,传达朝廷旨意,唐德宗李适同意。朝臣为此大惊失色,宰相李勉秘密上奏,“以为失一国老,贻朝廷羞”,坚决要求留下他。河南尹郑叔则也劝他不要去,颜真卿回答说:“圣旨能逃避吗?”

颜真卿到后,李希烈想给他一个下马威。在见面时,李希烈让自己的部将和养子一千多人都聚集在厅堂内外。

颜真卿刚开始宣读圣旨,那些人就冲上来,手里拿着明晃晃的尖刀,围住他又是谩骂,又是威胁。颜真卿面不改色,李希烈才用身子护着他,命众将退下,让颜真卿住进驿馆。


苏先生读史|颜真卿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称“楷书四大家”


李希烈逼他写信给朝廷,来洗刷自己的罪行,颜真卿不听,李希烈就借他的名义派他的侄子颜岘与几个随从到朝廷继续请求,李适没有答复。颜真卿每次给儿子写信,只告诫他们严谨地敬奉祖宗,抚养孤儿,从未有其他的话。

颜真卿估计自己一定会死,于是写了给德宗的遗书、自己的墓志和祭文,指着寝室西墙下说:“这是放我尸体的地方啊!”李希烈称帝时,派使者问登帝位的仪式,颜真卿回答说:“老夫年近八十,曾掌管国家礼仪,只记得诸侯朝见皇帝的礼仪!”


苏先生读史|颜真卿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称“楷书四大家”


苏先生读史|颜真卿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称“楷书四大家”


颜真卿说:“老臣没有完成使命,有罪该死,但使者是哪一天从长安来的?”宦官说:“从大梁来。”颜真卿骂道:“原来是叛贼,何敢称诏!”于是被缢杀,享年七十六岁 。

1133年,宋高宗赵构御赐颜真卿庙额为“忠烈”,尊其为神。


苏先生读史|颜真卿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称“楷书四大家”


苏先生读史|颜真卿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称“楷书四大家”


颜真卿的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

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

他的行草书,遒劲有力、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在王派之后为行草书开一生面。

颜真卿的行书遒劲郁勃,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故而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苏先生读史|颜真卿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称“楷书四大家”


苏先生读史|颜真卿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称“楷书四大家”


《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与其早年时期的作品相比更加浑厚大气,乃晚年之代表作。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他的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


苏先生读史|颜真卿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称“楷书四大家”


苏先生读史|颜真卿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称“楷书四大家”


晚年犹求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颜体”终于在书坛巍然屹立。正如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所说:“初唐的欧、虞、褚、薛,只是二王书体的继承人,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颜真卿的楷书,尤其是印岁以后的楷书,已形成一种范式,后世学习者极多,甚至有“学书当学颜”的说法。

在五十岁以前,是第一境界的历练。在这一过程中初步确立自己的“颜体”面目。


苏先生读史|颜真卿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称“楷书四大家”


苏先生读史|颜真卿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称“楷书四大家”


他志向高远,期在“齐于古人”。张旭也因此愿意再授笔法。

颜真卿依照张旭的指引,刻苦再磨砺的阶段。果然在天宝十一年后,颜真卿书碑渐多,在社会上已享有一定的声誉。

在这一时期,虽然各碑面目或有差异,但总体上说,是“颜体”的初步形成阶段。从《多宝塔》等典型作品的分析中可知,颜真卿所追求的是用笔上沉着、雄毅,以健力立骨体,敷以较厚之肉彩;结体上整密、端庄、深稳,由瘦长型变为方正形;在布白上减少字间行间的空白而趋茂密。


苏先生读史|颜真卿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称“楷书四大家”


这一阶段,颜真卿追求“雄”中有“媚”的境界:“点画皆有筋骨”,“点画净媚”,“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另外他基本上专门攻习真书、草书,虽有隶书、篆书之作,并不多。

颜真卿的第一境界,从初唐而来,又脱出初唐之轨辙,自立一家面目。这种境界的历练又多循张旭所示为门径。


苏先生读史|颜真卿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称“楷书四大家”


从五十岁后至六十五岁,是第二境界的历练。在这一过程中“颜体”形神兼具,已渐成熟。

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以及其后接二连三地排挤,使颜真卿一次又一次拓展了心灵的空间,人生体验更多,艺术体味也就更深。

颜真卿“一寓于书”,将前期的“颜体”反复锤炼,炼形炼神,从而神形兼备,终至成熟。


苏先生读史|颜真卿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称“楷书四大家”


他加强了腕力,中锋运行,取篆籀方法,圆转藏锋,如印印泥。笔画形成蚕头燕尾,直画则成弓弩蓄势之形。

笔画之间采取横细竖粗的对比错综方法。在钩末、捺末挑踢出尖锋,耀其精神。其捺笔表现出一波三折的节奏。其直钩、平钩、斜钩,饱满取势,弯度均匀,圆劲有力。

其折笔则提笔暗转,形成斜面折下,以“折钗股”拟之。从结体上说,方正端庄,稳健厚重,中宫宽绰,四周形密,不以重心欹侧取势,不以左紧右松取妍,而像篆隶以对称的正面形象示人。

在布白上,字间栉比,行间茂密,以形密取气势,不以疏宕取秀逸。


苏先生读史|颜真卿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称“楷书四大家”


在六十五岁以后的十多年中,是第三境界的历练。从成熟中加以神奇变化,一日有一日之进境,一碑有一碑之异彩。

如《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典型碑刻中,颜书在老辣中富有新鲜活泼的生机,在疏淡中显示质朴茂密的风神,在笔锋得意处显现功力的炉火纯青,在圆润丰腴中透露自己的豪迈气度。

颜真卿晚年在对生命与书艺在反省中得到悟彻,并将生命哲学与书艺哲学打通,因此在其点捺撇画中既留着生活的血泪斑驳,又在笔墨的动势中洋溢着生命的颂歌;既在线条的起落移动中灌注一腔豪情,又在栉比鳞次的布白中激射人格光辉。其书如老枿枯林,却有浓花嫩蕊,一本怒生,万枝争发。

颜真卿总结唐立国以来的经验教训,建言唐德宗要广开言路。他不但精通儒学,而且身体力行,以尽忠孝,被后世儒者奉为修身楷模。


苏先生读史|颜真卿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称“楷书四大家”


颜真卿在《颜真卿集》中所撰的作品,大多系实用性文字,言辞率真慷慨,意直气壮,生动感人,对唐代古文运动有促进作用。

颜真卿传世作品以碑刻最多,楷书有《多宝塔感应碑》、《麻姑仙坛记》、《东方朔画像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等,行书有《争座位稿》,书迹有《自书告身》、《祭侄季明文稿》。其中《颜勤礼碑》比较端庄遒劲,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

《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之一。


苏先生读史|颜真卿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称“楷书四大家”


颜真卿是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不阿于权贵,不屈意媚上,刚正有气节,以义烈闻名于时,最终以死明志。


苏先生读史|颜真卿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称“楷书四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