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可能因疫情中断?中国绝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不仅造成了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也明显影响了世界经济,美股两周内四次熔断,各大国际机构和经济体纷纷调低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本次疫情期间,国际舆论一方面高度称赞中国政府的抗疫努力和能力,另一方面,也有不少批评和污名化的声音,甚至借机诋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建设可能因疫情中断?中国绝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

▲ 经历过疫情的考验,“一带一路”建设的韧劲会更大。

自今年年初以来,少数西方政要、机构和媒体不断将疫情政治化、污名化,片面放大疫情对“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的影响,极力渲染中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一带一路”建设的“脆弱性”。比如,中国欧盟商会在年初发布的报告中表示,中国国有企业靠国家补贴和廉价融资包揽“一带一路”大多数建设项目,“一带一路”建设缺乏透明度。不少媒体也关注到部分“一带一路”项目“面临延期”的情况,断言“一带一路”甚至“可能会中断”,“大型项目成为冠状病毒牺牲品”。还有少数人鼓噪“转移”“脱钩”,鼓动相关方放弃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事实上,大多数“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正在经历疫情的挑战。世卫组织每日疫情报告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3月18日18时(北京时间19日1时),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达到207860例,死亡病例8657例,已报告病例的国家和地区达166个国家和地区,欧洲成为新冠肺炎疫情“震中”,绝大多数国家已经将抗疫作为当前首要任务。受疫情导致的人员复工延迟、物流不畅、供应链断裂等因素影响,部分在建“一带一路”项目暂时停工。

中国的疫情防控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举国上下艰苦努力,中方防控措施取得积极成效,已经走出最困难、最艰巨的阶段,初步实现了稳定局势、扭转局面的目标,也为国际疫情防控争取了机会窗口,积累了宝贵经验。3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国民经济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虽然工业生产、消费、投资、出口等经济指标出现明显回落,但在各项政策措施作用下,企业复工复产加快,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国民经济实现有序运行。疫情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影响是短期的、可控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支持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没有改变,国际社会依然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一带一路”建设可能因疫情中断?中国绝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

▲ 3月10日,“万里尚为邻,相助无远近”捐赠伊朗防疫物资交接仪式在伊朗驻华大使馆举行。(来源:中国网)

中国已经为“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最新挑战拿出了办法。为降低疫情影响,保障“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实施,中国外交部、发改委、商务部等部委采取了多项举措,包括严控疫情输出、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加强双边协调、做好企业服务、对受疫情影响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和企业给予开发性金融支持等。很多企业也主动想办法,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在建项目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国际疫情防控合作方面,中国人民懂得感恩,把情义看得很重,迅速向意大利、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等国派出专家组,向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物资援助。“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中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的实践,让很多国家动容。

各国对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普遍期待。目前,中国与16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突如其来的疫情,并不会逆转各国与中国合作的态度。正如塞尔维亚总统亚历山大·武契奇3月15日发表演讲时所说:“今天我寄了一封特殊的信,我们对于在困境中唯一能提供帮助的人期望很高——那就是中国。”我们也能从3月14日晚意大利罗马A线地铁站Re di Roma附近小区响起的《义勇军进行曲》中感受到信心。有国外网友还在运送专家组和物资的东航主页下面留言:“中国一直向意大利提供援助。即使在(意大利)阿马特里切发生地震的时候,中国也派出了一个专家小组。‘一带一路’的纽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

“一带一路”建设可能因疫情中断?中国绝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

▲ 3月18日,浙江省组建的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再次赴意大利,这是十天之内中国派出的第二批援助意大利的专家。意大利是首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G7国家。

“明年春色倍还人”。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影响都将被证明是暂时的。经历过疫情的考验,“一带一路”的韧劲会更大,各方的期待会更多,应对风险挑战的经验也会更足,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必将行稳致远。


- END -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研究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