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少種糧食多種樹”,農村“種樹熱”的背後意味著什麼?

新大風歌


你好!我的看法不一定正確,但是我還是說一下,少種糧食,多種樹,這個觀點,得因地制宜,比如:大山裡農民的地不成規化,而且地勢高,種一葫蘆打一瓢,那種樹就比種糧強。習主席講,中國人要把糧食裝在自己的飯碗裡,如果農地都種了樹,糧食就會短缺,靠進口糧食是可以補充,但中國人還要靠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創造財富,深挖洞,廣積糧。那麼中國人的飯碗就永遠不會有斷糧的可能。現今我國發展電商已延伸到農村,有智慧的農民調整農業結構,種特色、優質的小雜糧,價格賣的很高,種一般糧食也能致富,有了足夠的糧食,搞綠色養殖,如:不喂飼料的柴雞蛋、柴公雞都能賣出高價錢,養生態豬,一斤豬肉能賣到八十元,靠智慧辛勤勞動幹什麼都能致富。種樹綠化環境,能吸引人注目,可靠旅遊項目,是致富的好途徑。


手機用戶wangLaicheng


我是職業農民壹千弎,做農業七年,現在已經順利擠入到負翁行列。

先說說種糧食,雖然我沒種過糧食,但我有很多同行的朋友。偶爾也聊聊天。

中國的基礎糧食水稻,玉米,小麥,利潤都非常低,機械化先進的地方,風調雨順一畝地能掙個幾百元,一般3~50畝地年收入多少?還不如打工。

那麼如果遇到天災,天旱或者澇呢?或者機械化不是很發達的地方呢?


那麼我種的哪些樹,又為什麼也選擇種樹呢,下面我說說我的思考。

我荒山土地差不多300多畝,現在種的果樹有桃樹、李樹、核桃、板栗、還兼帶厚朴、銀杏與珍珠黃楊苗。

綜合性種樹相比其他還是安全一些,果樹勞動強度大一些是桃樹與李子,核桃板栗好多了,厚朴,銀杏、黃楊管理起來更方便,還不怕天災,除了苗期累一些,除草麻煩,後面就比較輕鬆了。樹有半大鋤草也省事了。

所以綜合比較,我另願種樹。


壹千弎



斜槓青年社


越來越多的農村掀起了一股種樹熱潮,有的地方甚至都看不到農作物莊稼地了。

以本人所在農村為例,現在正是麥子成長季節,但是由於種樹熱的原因,根本看不到莊稼地了。種樹熱的背後到底意味著什麼?

一、種植農作物糧食收入已經滿足不了當今農村生活開銷

根據季節種植麥子、玉米、大豆等糧食是中國長期的傳統,隨著現在種植水平的提高,糧食產量也提高不少,但是每畝地一年1千多元收入已經遠離了現在的花銷,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項支出的增加,農村很多人也不願意去種植糧食了。


二、建設工程的發展對綠化苗木需求大

農村很多務工人員湧進城市,全國各地房地產的大力開發,市政風配套建設工程的完善,都需要大量的綠化做修飾,剛開始幾年由於苗木種植戶比較少,樹苗木價格一直處於上升期,很多農民看到龐大的市場需求和昂貴的樹木價格,都加入到種植樹木的行業當中。

有的種植樹木比較好、管理比較規範的農戶,甚至種樹兩三年的收入趕上種植糧食幾十年收入。更多的農村人看到這種現象,就模仿學習去種植樹,所以“要想富,少種糧食多種樹”的現象一直在農村流行。


三、反應出農村種植的盲目跟風

不少農村人種植樹木確實掙了很多錢,也有一些種植樹木的農戶沒有掙到錢,和種植糧食差不多的收入,這些人就是因為只看到現象,沒有認真去對待種植樹木。

有的種植樹木品種不研究,然後在種植的過程中缺少管理和規範,一畝地只求數量,不求質量,長好幾年的樹木也沒有人要,最後扔在那不管理了。

總結:

“要想富,少種糧食多種樹”從思想上看是有道理,從實踐上看還是有很多知識需要學習和研究的,避免盲目和懶惰,這樣才能在糧食和樹木當中找到致富之路。


農情鄉味


你好我是星夜下的行者,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要想富,少種糧食多種樹”我認為這種觀點有點偏激,為什農村少種糧多種樹就一定能致富呢?

少種糧,導致物價上漲,危險國家安全!

首先少種糧食帶來的問題就是,糧食短缺供應不足,導致糧食價格上漲,老百姓買不起,在嚴重一點直接威脅到國家安全。沒有解決農村貧窮落後面貌,反而會雪上加霜。

多種樹,耕地面積減少糧食供應無法保證!

多種樹看似是人類為了彌補自己犯的錯而向大自然做的努力。但是帶來的結果就是所有耕地全部種成了樹子,糧食誰來保證呢。糧食都沒法保證,種再多樹也沒法讓老百姓真正的富起來。

樹固然要種,但前提條件是在保證土地耕種面積基礎之上,不能以犧牲農村耕地為代價。所以說要想真正讓農村富起來並不一定就得多種樹這一條路可選。

上面所說為個人觀點,有不同意見可以評論區交流討論。


星夜下的行者


我個人認為,這不一定是什麼好事:

宏觀調控,理性思維,才能把大地變為財富家園!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本中之本,所以國家三令五申強調,退廢還田,保證農業發展。

當然,由於地形地勢地貌差異,經濟林、美化林等林業,開發種植順其自然也是勢在必得的!

總之:生活保障了,豐衣足食了,綠樹成蔭的青山綠水,是我們和諧家園的基本!



寒友


村生活水平的整體提高,意味著經濟開支越來越大,單純的種植莊稼,已經很難滿足我們的生活需求,不少農民工為了生計,不得不去外出打工來賺取經濟補貼家用。農村壯勞力的大量流失,帶來的就是耕地地拋荒現象。為了不讓土地拋荒,很多地方的耕地開始種上了各種樹木,甚至還流行起了“要想富,少種糧食多種樹”的說法,種樹真有這麼大的經濟?農村出現種樹熱的背後意味著什麼?



海南細路仔生鮮


“要想富,少種糧食,多種樹”。農村“種樹熱”的背後,意味著什麼?


農村不再像以前那樣,只會單純的種地。

要知道,在農村依靠傳統的種地,一年下來,收入是很少的。現在的人誰不想“發財”?可農民種糧食,儘管不會缺吃,但是單純靠賣糧食賺錢,達到“發家致富”是非常難的。:100斤小麥或玉米賣的錢,只能買兩三斤豬肉,這是不爭的事實。所以,人們總要謀“新出路”,不然的話,雖不缺糧吃,但會缺錢花。

種地不如外出打工

如果是單純的種地,遇上好年景的話,倒還好說。可如果遇到不好的時候,收成也不會好,再加上種地本身就是一件辛苦的事,沒有幾個人願意留在家裡,去種那幾畝地。倒不如,全家一起去外邊打工,雖然賺錢也不是很多,但是要比種地得到的收益要高。而對於留守在家,年邁的老人來說,也不再適合種地。自家的地,還捨不得“扔掉”。此時,種樹就是首選。因為種樹不需要管理,既不荒廢土地,又可以實現經濟效益,還可以安心在外打工,一舉多得啊。

村道兩旁,栽滿了樹。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d8c48f3df605475da467afa93a5d39ab\

魯南小邵


農業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改革開放前,改革開放後和十八大三個時期。改革開放前中央施行了人民公社化、大躍進和農業學大寨。農業發展主要靠開發土地,當時大範圍開墾荒地,種糧食,才能基本滿足生活。



到了改革開放後,中央繼續推進農業事業發展,資本的投入進一步加大,國家經濟的發展,機械化水平變高,農業機械化越來越高,科技投入加大,農業單位產出增加,所以種植面積減少了也可以養活當時的人口。


這樣的話,就有剩餘的土地,生活水平提高,土地有了剩餘,還有生態環境惡化,所以就開始種樹,改善生態環境。還有一個方面就是相比較種植來說,經濟林木種植的收入大大高於種植,林木種植一次性投入,可以長久收入。所以說要想富多種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