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黃縣:幸福碾子頭 全面奔小康

內黃縣中召鄉碾子頭村是河南省鄉村振興示範村、省定貧困村,於2017年整村脫貧。2019年以來,中召鄉緊緊圍繞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針要求,立足碾子頭村區位優勢,科學規劃、統籌資源、聚焦產業、倡導新風,將碾子頭村打造成了一個美麗宜居、文明富裕的明星村。

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走進碾子頭村東頭的下沉式遊園可以看到,垂柳、國槐、金枝槐、龍爪槐等綠化苗木環繞周圍,村民在悠閒地散步,鳥兒在岸邊嬉戲,宛如一幅精美的畫卷。但這裡以前可不是這樣,據村民介紹,之前這裡是一個垃圾坑, 2019年,中召鄉投資220萬元,利用坑塘低窪地勢進行改造,不僅改善了環境,還配備了汙水處理設備,解決了村內排水問題。村民趙國相今年已經62歲,他現在只要一有時間就會到遊園散步。

內黃縣中召鄉碾子頭村村民趙國相說:“通過整治建成公園之後,環境非常好,周邊村的群眾閒了都來這,都來這玩,小孩到這都不走,願意在這玩。全村的群眾、全村人非常滿意,每一天都有人到這來玩。”

下沉式遊園只是碾子頭村改善人居環境的一個縮影。2019年,中召鄉先後統籌交通、衛生、住建、扶貧等各類項目資金1300餘萬元,對碾子頭村實施了安全飲水、弱電入地、廁所革命、天然氣入村、道路硬化亮化、園林小品、牆體門頭提升等項目。從村外到村內,從地下到空中,縱到底橫到邊,全方位進行了提升改造,真正實現了“淨、齊、亮、美、暢”,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硬件基礎。

內黃縣中召鄉碾子頭村村民柳香枝說:“這個街道跟以前大不一樣了,這會也修好了,綠化樹也栽好了,燈、線啥都接好了,看哪兒哪兒都順當,老少都滿意。”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石。碾子頭村有耕地1450畝,人均1畝多地,除種植糧食以外,還種植花生、西瓜、露地蔬菜等經濟作物。為了進一步升級優化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中召鄉通過到山西省學習,又引進了冬棗種植,流轉土地200畝,建設了映山紅密植紅棗產業園,目前棗樹長勢良好,正在計劃大面積推廣。村裡還通過扶貧項目和企業自籌的方式引進了安陽市鑫祥服飾服裝加工車間,吸納了包括貧困戶在內的本村勞動力40餘人,不但增加了農民務工性收入,還有效補充了村集體收入。

內黃縣中召鄉碾子頭村村民於豔紅說:“我在這個廠已經兩年多了,離家非常近,也非常方面照顧家裡面的孩子,也不耽誤地裡面的農活,月工資兩千左右補貼家用,這生活越過越好,非常的方便。”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靈魂。碾子頭村廣泛開展道德模範、好婆婆、好媳婦、美麗庭院、最美衚衕等評選活動。充分發揮典型帶動作用,引領鄉村文明,形成人人崇德向善、家家文明衛生、戶戶整潔美觀的文明新風尚。

鄉村振興讓群眾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變化和好處,村民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明顯提升,也激發了村民參與鄉村振興建設的積極性。

內黃縣中召鄉黨委副書記 人大主席陳富斌說:“下一步,我們中召鄉將以碾子頭村為突破口,以點帶面,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一是堅持以產業振興為依託,繼續抓好產業發展。依託江偉種植合作社,在碾子頭建設佔地面積200畝的花卉苗木種植基地,帶動20戶家庭增產增收。二是以碾子頭村為引領,再打造五個有亮點、有產業的鄉村振興示範村。三是持續抓好精神文明建設,以精神文明建設推進鄉村振興落地生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