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超5萬人評8分,這部國外電影憑什麼能在日本獲得大獎?

2003年上映了一部名叫《最後的武士》的電影,剛開始以為這是一部完全的日本電影,後面才知道這是一部美國人拍的,出於好奇去看了一遍,因為覺得美國人畢竟不是日本人,想要很好的理解日本文化,並把文化用電影的方式表現出來,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豆瓣超5萬人評8分,這部國外電影憑什麼能在日本獲得大獎?

電影封面

首先談談這部電影,電影主人公是一個美國內戰南北戰爭時期的英雄,在戰爭期間見過了太多的鮮血與殘暴,以至於迷失了自己的靈魂,在戰爭結束十年後,主人公因無所事事而整日酗酒,後因朋友介紹而機緣巧合來到日本,幫日本政府訓練新兵,日本正值明治維新時期,而主人公訓練的新兵需要對付的第一個敵人就是由日本部分不願拋棄武士道精神的武士組成的武士集團,在一次戰鬥中,主人公訓練的新兵被打敗,主人公也被俘虜,然後認識了電影中的靈魂人物,武士集團首領勝元。在接下來的一系列接觸中,主人公被日本武士道文化深深吸引,空虛的靈魂彷彿也慢慢找到了寄託。可是時代註定是要進步的,武士註定也是要被淘汰的,在電影結尾勝元以自己的犧牲來向日本天皇表達著自己的追求——時代需要進步,但傳統不可拋棄。


豆瓣超5萬人評8分,這部國外電影憑什麼能在日本獲得大獎?

電影劇照

可能看過這部電影的人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日本武士道精神上,確實武士道精神始終貫徹在日本人的骨子裡,我們可以從二戰時日本“神風隊員”身上看到,也可以從二戰後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日本人的行為縮影上看到,暫且不討論武士道精神傳承是否正確,我認為從本電影帶給我們更多的思考不是日本人的武士道,而是日本人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勝元並不是一個一味守舊的人,他也在學習英語,不斷進步,他希望的不是閉關守舊,而是希望在學習先進文化和技術時,不要忘了傳統文化。

自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生後,日本捐獻了幾批物資,全是緊急物資,但是物資本身沒怎麼引起國人的熱議,反而是在捐助箱上寫的文字引起了大批網民的熱議。有取自日本國長屋偈子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有取自《詩經·秦風·無衣》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還有王昌齡《送柴侍御》中的一句“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鄕”等等,一經曝光之後,便直接衝上了熱搜,可見國人關注度有多高,多數人都是誠懇表達了謝意,也有少部分人心裡有點泛酸,因為日本文化主要是從中國學習的,詩歌也跟中國文化脫不了關係,可是日本在這個高度發達的時代還能如此有詩意,將文化繼承得那麼完美。


豆瓣超5萬人評8分,這部國外電影憑什麼能在日本獲得大獎?

圖片來自微博

其實不止在詩歌方面,很多傳統文化傳承方面日本確實做得比國內要好,日本的和服、木屐、茶道、日式婚禮等等,今天遊客走在京都的大街上,都能讓遊客感到濃濃的傳統文化氣息,令人驚歎的是日本在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方面所作出的不懈努力與取得的巨大成果,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借鑑和思考嗎?

日本通過頒佈法律、教育滲透、政策支持等方面不遺餘力的保護和發展著傳統文化,正是因為這樣,很多國人才會覺得國內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還不如日本這個學生做得好,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國幾千年歷史遺留下來的瑰寶,我們沒有理由去遺忘,這個社會推動著所有人都努力向前奔跑著,可是我們跑著跑著就忘了回頭看看,看看我們遺忘了什麼,不希望有一天我們已經跑到了一個很遠的地方,已經徹底忘了回頭,然而當我們的後輩問我們從哪兒來的時候,我們卻無法回答。

雖然在文化傳承方面我們依然做得不太夠,但是慶幸我們生活在這個充滿歷史的古老國度,因為我們在不斷進步,越來越重視文化的傳承,很多年輕人也越來越喜歡傳統文化,始終有那麼一些人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做著我們不知道的事,讓我們能夠知道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


豆瓣超5萬人評8分,這部國外電影憑什麼能在日本獲得大獎?

30餘名網絡名人故宮行 感受文化傳承弘揚文化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