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樹花好看好吃難栽培,用微噴技術規模化管理,節約成本創效益

灰樹花別名貝頁多孔菌、蓮花菌、千佛菌、栗子蘑、雲蕈、舞茸(日本),屬多孔菌科,樹花菌屬,是一種有很高食用和藥用價值的真菌。

灰樹花好看好吃難栽培,用微噴技術規模化管理,節約成本創效益


野生灰樹花多發生在海拔800~1400米的闊葉林下,喜溫暖的氣候和潮溼的土壤,夏秋季多生長在板栗、蒙櫟、米櫧、青岡櫟等樹樁周圍陰溼的土壤上,是一種木腐土生菌。

一、栽培原料的選擇及配方

一般以適生樹種(板栗等)的木屑或他葉樹木屑為最理想,棉籽殼、玉米芯、豆秸也是栽培的好原料。灰樹花抗雜能力比較弱,又比其他食用菌要求更高的通氣性。因此,所用的原材料顆粒不宜過細,裝料時也不宜過緊。此外,富含腐質的山地表土、壤土也是灰樹花高產優質栽培中不可缺少的原材料。各地常用的和比較高產的配方有以下幾種

1、以適生樹種或其他闊葉樹木屑為主的配方

①慄木屑34%,棉籽売34%,麩皮10%,玉米粉10%,泥土10%,石膏、紅糖各1%。

②果木屑40%,棉籽殼42%,麩皮16%,紅糖、石膏各1%。

③雜木屑17%,慄殼(須先經堆制發酵處理,以除去蠟質)17%,棉將殼34%,麩皮10%,玉米粉10%,細土10%,紅糖、石膏各1%。

④雜木屑73%,麩皮10%,玉米粉15%,蔗糖0.8%,石膏12%;或雜木屑38%,棉籽殼38%,麩皮7%,玉米粉15%,蔗糖、石膏各1%。

灰樹花好看好吃難栽培,用微噴技術規模化管理,節約成本創效益


2、以稻草、麥秸為主的配方

①稻草63%,麩皮11%,玉米粉5%,石膏1%,細土20%。

②麥秸73%,麩皮8%,玉米麵10%,石膏1%,細土8%。

將稻草、麥草切成3~4釐米長,放入2%石灰水中浸泡4小時,撈起瀝去多餘水分,拌入肥土等,調節pH至7~8,含水量以手緊握料指縫間有水痕而不滴水為宜。再將拌好的料建成梯形堆發酵3天,用17釐米×35釐米的聚丙烯袋裝料,每袋裝乾料200克,滅菌接種後培養20~25天,菌絲可長滿袋。如果溫度、光線適宜,10天左右即現原基,此時可脫袋進行出菇管理;也可進行畦床覆土栽培。生物學效率一般可達40%~60%。

灰樹花好看好吃難栽培,用微噴技術規模化管理,節約成本創效益


二、灰樹花栽培方式

灰樹花的栽培方式有菌床栽培和袋式栽培等。

1、空調袋栽

根據灰樹花對生態條件的要求,利用冷暖空調設施進行週年袋栽。其栽培技術要點如下:

①菌袋製作

培養料配方選用配方。栽培袋採用17釐米×30釐米×0.05釐米聚丙烯折角袋,每袋裝溼料約700克,袋口用套環和海綿塞蓋。滅菌接種按常規法進行。所用菌種為新菌株白色灰樹花Gf-8,菌絲生長最適溫度26~30℃,子實體發育最適溫度16~18℃,子實體色澤潔白,鮮菇脆嫩,幹品香味濃郁。

②發菌期管理

接種後排放在培養室內遮光培養,袋與袋之間相隔2~3釐米,有利於散熱。室溫控制在28℃,接種後15天左右,菌絲生長加快,呼吸量增加,料溫會升高2~3℃,這時室溫應下降3℃,調控在25℃;菌絲基本走透後,將室溫降至2℃左右,避免菌絲生長過盛而後勁不足。空氣相對溼度前期保持在60%,有利於提高成品率,後期應調至70%,有利於原基形成。前期不需要光照,後期則需給予一定弱光,光強50勒克斯左右。當培養料表面有菌絲束形成,呈饅頭狀隆起,隆起部分會產生皺褶,顏色由灰白漸轉為深褐色,並有水滴凝成,這時應移入出菇室進行出菇管理。

③出菇期管理

移入出菇室2~3天,把塞蓋去掉,若原基不是形成一整塊,就留最大的一塊,其餘的去掉。子實體發育的溫度範圍2~24℃,超過20℃生長會較快,但肉質會失去彈性,品質下降。低溫培養,生長期相對長些,但肉質好,有彈韌性,因此,出菇期室溫應控制在16~18℃。空氣相對溼度利用定時加溼器長時間在空氣中保持霧狀,維持85%~95%,但不能過溼,菌床表面不能積水,以防雜菌汙染,如果溼度低於85%,則生長緩慢。出菇的光照強度以200~500勒克斯為宜,還要注意適當通風換氣。移入出菇室培養15~20天,菌蓋已充分展開,被面管孔形成的幼菇階段,即可採收。

灰樹花好看好吃難栽培,用微噴技術規模化管理,節約成本創效益


三、 利用微噴技術規模化栽培

河北遷西縣是我國灰樹花(慄蘑)的主產地,近幾年來正在實施規模化生產,但在出菇期間水分管理的勞動量大,成本高。自引進微噴技術之後,工效提高10~12倍,從而也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微噴設備安裝有小棚沿槽式和高棚雙床式兩種。介紹其安裝及應用技術。

1、排菌槽及斜坡小棚的挖建

在室外地上按東西走向挖寬50釐米、深25釐米、長不限的槽(也叫慄蘑槽),槽上面用木棍架起南低北高的斜坡小棚,北側支架離槽25~30釐米,每隔1~1.5米,設直立木棍支撐斜坡棚架上,可用以覆蓋薄膜和草簾,以保溫、保溼。

2、排放菌袋

菌袋製作及發菌期管理與一般常規袋栽法同。將已長滿菌絲的菌袋,脫去外層的塑料薄膜,按4個為一排,排入槽內,排滿槽後,覆土1~1.5釐米。

灰樹花好看好吃難栽培,用微噴技術規模化管理,節約成本創效益


3、鋪管

排菌袋15天后即要鋪設微噴管線。先選用4分黑質塑料噴灌管,沿管呈直線用電鉻鐵或專用打孔器打噴頭孔,孔間距離為90~100釐米,趁熱將噴頭塞入孔內,噴頭用彎向單面型(也可改成下向噴頭),每相鄰噴頭相對應。噴頭安裝好後,將塑料管固定在排菌槽(慄蘑槽)北側支棍上,將噴頭伸向槽內,一般每20槽為一組,用一寸水泵(口徑3.3釐米,25米揚程)帶動,每組間用閥門控制,噴水時分組進行。打開某一組的閥門即可向某一組的20槽慄蘑噴出霧狀水。

4、噴水操作

灰樹花出菇期間需要噴水時,啟動水泵,打開一組閥門噴水,噴水次數隨天氣變化而異,春季和乾熱季節,每天噴水2~3次(噴水時間一般在上午9:00~10:00;中午12:00~1:00;下午5:00~6:00),每次噴水5~10分鐘,乾熱時適當多噴,以地面溼潤為度。夏季噴水4~5次,雨天則停噴或少噴。噴出的水務必是霧狀水,如水壓不足時要用功率大的水泵或減少每組槽數。每次噴水時必須將覆蓋在棚上的塑料薄膜掀起通風,不能噴悶水。

總之,預防為主,就是防患於未然,在生產中各個技術環節都要注意杜絕或減少病蟲入侵的途徑和機會,把病蟲基數降低至最低限度。利用微噴技術規模化栽培,既節約了成本,又減輕了工作量,為出高產、高品質的灰樹花提供了有力保障。


灰樹花好看好吃難栽培,用微噴技術規模化管理,節約成本創效益

如有不同看法的朋友,請留言以並點贊+關注!這裡每天有農業種植技術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