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寶塔的橫需要逆鋒起筆嗎?

李玲


書法的起筆都要求“逆入”,這是首先要明確的。但對“逆入”要有正確的理解,不能認為它就是簡單的藏鋒。

為什麼起筆要求“逆入”?

“逆”是為了積蓄力量。武術中,出拳前我們先要將拳收回,如此打出的拳才有力。

小時候玩陀螺時,揮鞭前要先將鞭子反方向收回,再迅速揮出,鞭子在空中發出“嗚”的一聲,如此陀螺才能高速旋轉。

寫字也是如此,逆入才能讓點畫更有力度,才能讓墨入紙三分,力透紙背。

但是,《多寶塔》的橫畫起筆有藏鋒,也有露鋒……

《多寶塔》是顏真卿的開篇之作,相對其中期、晚期作品要顯得稚嫩,中間多少帶有歐陽詢、虞世南的痕跡,不過,它確實是學習顏體的入門之帖。

此作不只是橫畫,其他筆畫也都是既有藏鋒起筆,也有露鋒起筆,當然,藏鋒居多。

那麼,這是不是說,“書法起筆要逆入”的說法錯誤呢?

對起筆“逆入”,要有正確的理解。

“逆入”是必須的,但如何“逆”是有說法的。

1、“逆”分“有形之逆”與“無形之逆”。

“有形之逆”好理解,即欲右先左、欲下先上,也就是藏鋒、藏頭。

“無形之逆”是什麼呢?以下面的露鋒筆畫為例,我們試想一下,落筆之前,是不是有一個向左上提筆的動作?

對了,“無形之逆”就是在“空中作逆”,而後反向落筆,表現在紙上就是露鋒。

也就是說,“有形之逆”寫出的是藏鋒,“無形之逆”寫出的是露鋒。

2、行草書中“字組”的書寫。

以下圖為例,有人會問,你說的“有形之逆”和“無形之逆”,我都理解,但這幾個字都連在一起,後面的字起筆如何“逆入”?

其實這便是行草書中常見的“字組”,將幾個字或一行字作為一個組合來創作,書寫時只需在首字的首筆“逆入”即可。

以上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如果在正式進入臨摹之前,專門有筆法動作訓練過程,知道中鋒出圓角、側鋒出方角,筆畫起止處的稜角怎麼產生的,一眼就能看出來,也就知道是怎麼寫的了。例如:顏體《多寶塔》、歐體《九成宮》,用側鋒法書寫,輕而易舉,不用描畫。如圖:▲圖為本人教學示範——筆法動作

仔細想想看,《多寶塔》原拓字體3釐米左右,哪個筆畫的稜角能是描畫出來的? 只需按原帖原大對等練習就知道了。

據我所知,《多寶塔》當中的橫畫,多數都是露鋒直入,起筆法動作上有掭筆、斜落兩種形式,其中,短橫(左尖橫)起筆為掭筆,筆尖著紙即走,不作停留,保持側鋒行進,收筆為側鋒駐筆→迅速回提。長橫起筆為斜落,稍駐即行,中間略提筆鋒意在使變細,收筆順勢重按一下即可。乾淨利落,迅速果斷。如圖:

▲圖為本人教學示範——筆法動作

實際上,橫畫“逆鋒起筆“這個問題源於早期書法教材,當中的筆法示意圖都是描畫出來的。現在仍然有很多人在依據這樣的歪理邪說從事教學、自學。所謂“起筆逆入、藏鋒,行筆調成中鋒,收筆上提→下按→兜回”,這樣的寫法是錯誤的!違背了原作書寫技法。如圖:

▲圖片源於網上書法教材

即使是《勤禮碑》,也不需起筆逆入藏鋒、收筆提筆描畫,如圖:

▲圖片源於網上書法教材

我覺得,碑帖拓片是經過多道工序製作的,與原創書丹肯定是有工差,去看一下碑文上的字口是比較真實的,所謂“藏鋒逆入”是一種錯覺,只要作個書寫對比實驗立見分曉。以同樣的筆法動作,分別在熟宣、生宣上書寫,出來的筆跡效果不一樣。所以,傳統書寫技法核心要點是: 自然書寫,意趣天成。如圖:

▲圖為本人教學示範——紙法對比試驗

同樣的筆法動作,左邊是用熟宣寫的,右邊是用生宣寫的,紙性不一樣,筆畫起止處形狀質感有所不同。

書寫技法、訓練方法是永恆的主題,書法實驗尤為重要,凡事不要憑空想象

以上是我的教學研究心得,僅供參考。感興趣的朋友請點贊,或關注我,翻閱之前發佈的相關練字論述,我的抖音、火山裡有小視頻可以看看,興許對您有所啟發和幫助。謝謝支持!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我們都知道,唐代書法是最講法度的,而猶以顏真卿體為最,《多寶塔》是顏真卿最具代表的書法,也是唐代書法的典範,所以說 《多寶塔》絕大多數橫畫是要逆鋒起筆。"無往不復,無垂不縮"這是書法必須遵守的普遍規則。

清代書法家包世臣專門論述了這一點:"平橫為勒者,言做平橫 乃必勒筆,逆鋒落字,卷毫右行 緩去急回"。就是強調橫畫必須要逆鋒起筆。

具體來說有以下幾種要逆鋒起筆:

1平橫如下圖。雖為平橫,也要自左起筆逆鋒,向右取斜勢,

2凹橫,常用於第一橫,在空中逆鋒落筆,不用太刻意。

3凸橫,起筆逆鋒較重,中間部分向上拱起,收筆向右下回鋒 完成一個起收筆過程。

也有起筆落筆不逆鋒的,但必須要在之前的落筆之前,要在空中逆鋒動作,所以說還是要逆鋒起筆。大多是短橫和橫點。

1左尖橫,左起筆空搶逆鋒虛筆落筆成左尖形。收筆處回鋒。

2右尖橫,左起逆鋒起筆著力,方切 自左向右上取斜勢 逐步提筆,收筆不頓,成右尖鋒狀。


張勁逸


先把《多寶塔碑》的橫畫看清楚了,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要有的橫畫是逆鋒下筆,於是所有的橫畫都逆鋒起筆。

如果看到《多寶塔碑》的橫畫是不逆鋒下筆的,別人又說橫畫下筆要逆鋒,是相信自己的眼睛,還是相信自己的耳朵?

古人稱相信自己的耳朵人是“耳食”,但凡耳朵進化而眼睛退化的人,必然導致大腦舒服。

書法在筆法,筆法貴用鋒,用鋒重自然。唐以前人無論是寫書法還是作書寫,基本上是自然用筆,直接下筆,不用逆鋒。如楷書《多寶塔碑》、《靈飛經帖》,行書《蘭亭序》、《伯遠帖》,等等。只要是用眼睛而不是用耳朵看,都可以看明白。

那麼怎麼會有人說寫橫畫要逆鋒起筆?各人理解不同,那就讓他去說吧。






王乃棟說書畫


回答,在學習書法中,特別是多寶塔,是很多人非常喜歡和入手的一本字帖,他也是顏真卿年輕時期的一個代表作。我有以下分析,希望能幫助到你。

一、首先我們要學習多寶塔,要有一個大概的輪廓,學習他的風格和特點,這個是首要的。因為顏真卿在書法成長的過程中,也有不同階段的不同書體表現。我們要有大的格局,縱觀去分析顏真卿,的成長之路,這裡我們只說他的書法。

二、具體的時間段的表現形式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因為對於書法來講,多寶塔也不是顏真卿最好的佳作。只能是那一個時期他的書法水準。

三、對於多寶塔的行,是不是有逆入?這一點要看這一個字,裡面有幾個行,因為我們在書法的要求中和,審美觀點,來看我們要求是每一個行的方向角度都不同,有很多橫它在入筆的時候。不是一頓,並不是說逆入。

以上是我對顏真卿的多寶塔行的認識,希望能給你有所幫助,如有不對,我們可以相互評論,共同探討,回答完畢。


書法鏡子老宋


我不太懂書法,看了看法帖,大概是筆尖著紙向斜左上去,然後向下左方向來,在這轉動基礎上,就開始問右運筆了。最後回鋒。如果學這種書法,得先練這個橫筆,這也算藏鋒吧。是經過轉動筆尖的。這橫是三個稜角,而別的書法是欲右先左,兩個稜角,顯出柳體的功夫,字跡強勁。


手機用戶51495304732


這問題不大但非常關鍵,我試作一答。顏魯公的用筆是(築鋒下筆,皆令完成,不令其疏)。築鋒下筆的筆力,比藏鋒要重一些,但比藏頭又輕的多。

潘伯鷹先生講過,橫畫豎下筆,豎畫橫下筆的道理就在此處啊。寫顏體楷書逆鋒起筆筆力就弱了許多,蔵頭起筆力就重了許多,所以這兩種下筆動作都不是很理想,同顏楷的築鋒下筆都相去甚遠。

所以學古人法帖一定要心細如髮才能窺見一點東西,臨碑最難的地方就是把碑上靜靜的字,用自己的思維和想象變成五光十色的勢,去臨寫才算到家呀!

一管之見,方家教正。


無為大聖o


根據我讀帖臨帖的實踐經驗,《多寶塔》中的橫多數都是露鋒的,逆鋒有但不多也不太明顯。那些說藏鋒多的甚至筆筆藏鋒的都是看搜索引擎搜出來的,錯把《多寶》當《勤禮》


東貝士


怎麼美怎麼寫


長白


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