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古人也有異地戀之苦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是最為典型的用明月意象寫男女相思的離愁別恨的名篇。詩中幾乎句句寫月。“海上明月共潮生”,“何處春江無月明”,“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寫思婦對離人的懷念,詩人不直說思婦的悲和淚,而是用“月”來烘托她的懷念之情,悲淚自出。

張九齡《賦得自君之出矣》中“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直接描摹思婦的消瘦形象,她日日夜夜思念,容顏都憔悴了。宛如那團團圓月,在逐漸減弱其清輝,逐漸變成了缺月。比喻美妙慰貼,想象新穎獨特,給人以鮮明的美感。

“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願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這是一個皓月當空的夜晚,丈夫戍守南疆,妻子獨處空閨,想象著憑藉雁足給丈夫傳遞一封深情的書信;可是,春宵深寂,大雁都回到自己的故鄉去了,斷鴻過盡,傳書無人,此情此景,更添人愁緒。於是女主人公希望自己能像月光一樣,灑瀉到“伏波營”中親人的身上。明月是可以跨越時空的隔絕,人們可以千里相共。願隨孤月,流照親人,寫她希望從愁怨之中解脫出來,顯出思婦的感情十分真摯。



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因異地戀而與自己摯愛的伴侶分手,有人說熬過了異地戀兩個人的愛情就會更加堅固,可又有多少人熬過來了呢?在我看來,異地戀就是考驗兩個人愛的凝聚力,愛在信任,重在堅持

。你是否有異地戀之苦呢?

原來古人也有異地戀之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