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紮實推進自然資源事業高質量發展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薛硯

精心呵護綠水青山,才能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近年來,我省切實加強自然資源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紮實推進國土空間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管好用好自然資源,堅持牢牢守住全省耕地紅線,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築牢西部生態安全屏障,有力推進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推動土地整治 荒山坡變成良田沃野

正是春耕好時節,定西市安定區李家堡鎮馬家岔村村民孫孝在自家的玉米地裡忙活著。“還是梯田好,土地平整,備耕起來輕鬆些。以前的坡陡地、坡耕地,拉種子、收玉米都得肩揹人扛,小型農機壓根進不去,種啥都難有好收成。”孫孝感嘆道。

不止是定西安定區,我省東部地區一直面臨著坡旱地面積大、水土流失嚴重等農業基礎條件薄弱等問題。為此,我省早在2013年就實施了東部百萬畝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項目,通過土地平整和田坎、田埂修築工程,將項目區內的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如今,項目效益日漸凸顯,農民賴以生存的土地大幅提質變優,曾經的荒山坡地變成了良田沃野。

甘肃:扎实推进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

甘肅東部百萬畝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環縣土地整治項目現場。(甘肅省自然資源供圖)

端牢中國飯碗,關鍵在穩住糧食生產能力。我省嚴格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2019年開工建設高標準農田近百萬畝,通過對田、水、路、林、村進行綜合整治,積極改善農村生產條件,夯實了農業發展基礎。

據統計,“十三五”期間,省自然資源廳共安排土地整治資金76.30億元,實施了甘肅東部百萬畝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綜合整治等一批惠及民生的項目。累計完成建設規模362.24萬畝,新增耕地面積45.69萬畝,實現了改善區域環境、提升耕地質量、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助推脫貧攻堅的目標。

甘肃:扎实推进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來,張掖市持續推進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對農用地實行分類管理,劃定永久基本農田417.53萬畝,保護比例達80.34%。 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成學磊攝

牢牢守住耕地紅線,保護利用好永久基本農田,嚴格控制非農建設佔用。我省始終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2019年全省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61.77萬畝。同時用足用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土地佔補平衡等政策,省自然資源廳爭取國家下達2019年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餘指標跨省域調劑任務1.96萬畝,2018年、2019年落實調劑補助資金93.46億元,全部用於深度貧困縣。

築牢“安全堤” 構建地質災害防治體系

天氣回暖,極易發生山體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近日,省自然資源廳組織抽調專業技術人員組成排查工作組,對所轄區域地質災害隱患再次進行全面、徹底排查,切實做好春季凍融期可能引發的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預防。

甘肅省地處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的交匯地帶,山高谷深,溝壑縱橫,地質生態環境脆弱,地質災害具有數量多、覆蓋面廣、群發突發、災情嚴重、治理難度大。加之近年來我省夏季暴雨及長期降雨比以往明顯增多,特別是白龍江流域、黃河中上游(甘肅段)、祁連山區、河西走廊等地區山洪與地質災害危害顯著增強。據省自然資源廳調查統計,我省地質災害易發區面積達21.49萬平方公里,佔全省國土面積的半數以上。

甘肃:扎实推进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來,會寧縣祖厲河地質災害治理項目取得良好成效。(省自然資源廳供圖)

為了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我省從2014年開始,用5年時間加快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截至目前,包括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監測預警、工程治理、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建設等內容的469個項目已全面完成。經過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工作5年的建設,我省基本消除和控制了絕大多數特大型隱患點對群眾生命財產的威脅,防災減災效益顯著。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堅持將地質災害防治與精準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土地開發整治、生態環境修復、新城鎮建設、棚戶區改造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最大限度發揮各類政策的疊加效應。2019年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建設工作中央及省級資金向省內“兩州一縣”及省定18個深度貧困縣重點傾斜,安排“兩州一縣”地質災害綜合治理項目10個;安排18個深度貧困縣地質災害綜合治理項目11個。通過項目實施,防止因災致貧,因災返貧,有力地助推了我省精準扶貧工作,產生了顯著的社會效益。

甘肃:扎实推进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

災後重建治理後的文縣康家崖地質災害滑坡點。(省自然資源廳供圖)

樹立生態屏障 加快綠色發展崛起步伐

3月10日,省政府國資委、省自然資源廳有關部門負責人與14家省屬企業負責人匯聚一堂,就當前企業復工復產中面臨的土地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問題,深入交流,主要商討的主題是:無論面臨什麼樣的困難和問題,企業在復工復產、項目推進中,絕對不能逾越生態紅線!

如何讓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相得益彰?這是甘肅必須答好的歷史命題和時代課題。我省把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和整治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建立健全生態修復制度體系,穩步推進保護地內礦業權退出與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加快推進綠色發展崛起步伐。

2019年,我省爭取省級財政資金10億元,提前一年完成了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144宗持證礦業權以及歷史遺留無主探採礦點(坑、硐、槽)退出及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結合“綠盾”行動開展,推進全省各級各類保護地內礦業權的清理退出與生態環境治理恢復工作,截至去年底,全省各級各類保護地內536宗礦業權(不含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退出462宗。

甘肃:扎实推进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

3月10日,我省召開專題會議,解決省屬企業在復工復產中面臨的土地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問題。 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趙君範攝

我省還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去年首次與甘肅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簽訂協議,在酒泉市瓜州縣開展國土空間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逐步構建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修復機制,進一步築牢西部生態安全屏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