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还会出现李白杜甫那样的诗人吗?

weiyiserg


不会。

因为时代不允许。时势造英雄,如今是“小时代”,只能出小诗人,不能出“大诗人”。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封建王朝时代,和我们如今的商业社会相比,更加注重诗歌、文学和传统文化。




什么时候我们注重诗歌?需要精神鼓励的时候。当下疫情,我们看到央视元宵节特别节目上,有诗歌朗诵,很多人都在写抗疫诗歌。等疫情过去,诗歌又没有什么人过问了。


慈善文化研究


问:以后还会出现李白杜甫那样的诗人吗?

答:永远不可能再出现李白杜甫那样的诗人了!以前没有出现,以后更不会出现!

唐朝是一个让人无比神往的时代:国泰民安,九州升平,百货云集,物华天宝,思想开放,那是一个盛产优秀诗人的温床,上承天时,下得地利,中汇仁和,最终饱学之士井喷……

不仅有大李杜,还有小李杜,初唐四杰,王孟、元白、高岑、宋沈、韩柳……

过去的诗人几乎都是全才:除了不耕作种地以外,诗词曲赋、琴棋书画,天文地理、医学占卜、星相堪舆、仙道禅宗……都有涉猎,而且都是有史可查,如李白会击剑骑马,苏轼会看病开方(还会酿酒,烹饪……),邵雍会看相卜卦,赵孟頫会鉴赏古玩……

除了十年寒窗的苦读,涉猎广泛以外,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阅历丰富。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们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李白仗剑走天涯,杜甫足迹半天下,

王维大漠笑圆月,李颀龟兹赏琵琶,

王翰鄯善饮美酒,岑参轮台雪如花……

他们不仅行了万里路,而且还喝了千杯酒。毫不夸张的说,唐诗可能有只有一小半出自书房,大部分的诗作都是在旅行途中或者说酒桌之上吟诵出来的!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而现在的人分工精细,业有所专,加之阅历不深,酒力难胜,所以再也出现不了比肩李杜的诗人了……

一家之言,承题戏说,不足为道……


楚襄蛮


以后还会出现李白杜甫那样的诗人吗?、

实势造英雄,英雄造实势,任何人物的出现,都和社会背景密不可分。诗圣,诗仙这样的人物,肯定不会在出现了。李白经历的是一个繁华的唐朝,一个文化繁荣的唐朝,一个万国来朝的天国。杜甫则经历过得的是唐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后,唐一步一步走向没落。在这些时代背景下造就了这两位伟大的诗人。

我们在讨论会不会出现他们这样人同时,我们更应该珍惜我们当前时代这些作家文人,他们虽不是诗圣,诗仙,但是每个人身上都会有他们的影子,这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鲁迅,郭沫若,是那个战火纷飞时代中华民族的李白,杜浦。

陈忠实,莫言,贾平凹,路瑶,柳青,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李白,杜浦。未来几十年,也会出现未来几十年的李白,杜浦。

随着时间变化,人物在不断的转变,但是诗圣,诗仙的风骨,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永远不会断。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鄠邑赵权力


比肩甚至超越李白杜甫的诗人,肯定会再出现的。

郭沫若先生在鲁迅先生逝世后曾经这样评价他,“鲁迅之前没有鲁迅,鲁迅之后会有无数个鲁迅”。同样,李杜之前没有李杜,李杜之后会出现无数个李杜。

我是一个乐观历史主义者,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后来者总是要超越前人。不用说现在,即使是距离唐朝不远的宋朝,苏轼就被公认超越李白了。当时仁宗皇帝问满朝大臣,大家认为水可以比肩李白?大家一致看向了苏轼。仁宗皇帝说,苏轼才情比肩李白,但学识却早已远超李白了。

宋朝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图书典籍远远超过唐朝,文人的读书量也远超唐朝。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实际上读书对于学识的提升效率远远高于行路。正因如此,苏轼的读书量远远高于李白,学识也远远高于李白。这就是科技对文化带来的动力。

历史发展到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图书更是远远超过宋朝,我们读过的经典著作也远远超过宋朝,除此之外我们还有机会读到国外诗人的作品。这都是唐宋时期无法想象的资源。

李白杜甫是天生的诗人,可惜他们生在一千年前的唐朝。现在的小学生看过的书读过的诗可能都快赶上他们了。

如果再出现那样有天资的人,有现在的海量图书资源加成帮助,一定可以超越李白杜甫!

其实毛主席郭沫若鲁迅的诗词造诣就已比肩李白杜甫苏轼,毛主席诗词大气磅礴气象万千,郭沫若的诗词充满着浪漫主义的奇丽想象,鲁迅先生的诗词深刻批判社会。

借用李白的一句诗,“宣父尚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文化综艺荟


肯定不行!那个时代的古诗文天天日常生活都用“之乎者也”,就像曹雪芹的《红楼梦》仅属于他所处的时代,以后几代同堂都不存在。这也是我们现代人难以理解《红楼梦》的原因,亲属关系不再那么复杂化了,还怎么写出来那样的作品呢?

这个时代会有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品,以后会有后人评说最后的精品,并不是当时非常流行的作品。因为曹雪芹的作品当时也不流行,达不到油印的标准,只是私底下有抄写本。



燕子归巢作家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新事物层出不穷。我觉得已经不会出现诗词兴盛的社会景象了,更不会出现"大李杜"、"小李杜"这样的人物。

(1)我们现在的写作要求和古代封建社会有根本性的区别。诗词是有格律的,在形式上注重声韵和对仗,有很高的规范要求。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我们现代的作文基本上都是白话文,只要把事情写清楚,道理讲明白,引证正确就行,作文体裁也多样化,已没有古诗词的格律要求。

(2)诗词创作的兴衰和国家的教学大纲、学校的日常教学大有关系。像我这样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生人,到八十年代初期开始上学,老师要求的是会背诵古诗而不是教导我们去是如何作诗作词。整个教学体系和目标不再以作诗作词作为对学生的考核要求。虽然现在也有人在作些古诗词,但要达到古代社会那种境界和水平,我估计很难有人。

(3)现代社会人际交流方式、氛围和古代社会有本质上的区别。古诗词以往是古代社会文人会友论道的主要方式,喝茶饮酒之时吟诗作对视为高雅之事。而现代社会是工业化大生产,人们工作生活节奏这么快,实话说没这个雅兴也没这个时间,当然更主要的是绝大多数人没有这个作诗作词的文学基础。



周一文


世易时移,时移世异!万年前,此代文明初生,其光辉灿烂,永耀后人。

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其后华夏民族,经三皇五帝,历夏商周秦,兴汉唐之世,盛宋元明清,延绵五千余年,成铸中华!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黄帝一统华夏各族,成就炎黄子孙。其人问“可有与之比肩者?”

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兼灭六国,成就大一统之帝国。可比肩否!

汉武追匈奴于漠北,唐宗击突厥于塞外,成就万国来朝。可比肩否!

宋之富,元之广,明清使之中华版图江山永固。可比肩否!

以后的事,以后的人说!

历史的长河中,千年也只是一瞬。

周之礼,至今沿用!《诗经》传颂古今!孔孟之道,诸子百家,今人不离!唐诗宋词,仍朗朗上口!

历朝历代,自有后人论前人。亦迸发感慨“后世之世,是否还能出现此人?”

说说李杜

杜甫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现实主义诗人,生活在盛唐由盛转衰的时代,其中感慨,今天的人是无法切身体会的。

贫或富,只是人生常态,平稳行进都可接受。但突然从景盛繁华到国破家败,这个落差,又有几人能够承受!今天的人,又有几人能够理解!

杜甫成了后世人的“诗圣”!心怀国家,忧心社稷,悲天悯人!有大情怀!因此在诗中“成圣”!

李白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浪漫主义诗人,可以说生逢盛世,正得其时!只可惜仕途不顺,时运不佳!唯有纵情山水,游戏人间,洒脱不羁!“斗酒诗百篇,臣是酒中仙”!

李白成了后世人的“诗仙”!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迈;亦有“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豪情;还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气!

如此豪情洒脱之人,在诗中“成仙”!

以后还能出现此人否?

以后的事,又有何人能说清道明!雾里看花罢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就!无须去计较后世是否还有“李杜”,也许有,亦或许已成绝唱!

相见不如怀念!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東霖Damagelee


李白号称“诗仙”,杜甫号称“诗圣”,我最喜欢的诗人是李白,最喜欢的词人是苏轼。李白的诗豪放,大气,充满浪漫主义气息,我也算是一个古典文学爱好者,虽然我写的诗还达不到李白的水平,李白一直是我的偶像,标杆。

一个文人,想成为李白,杜甫样的人物,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肚子里要有足够多的墨水才能挥出来墨。另一个是恰逢时运造英雄,文人作诗一般是非常高兴的时候或者是非常抑郁的时候,像我多属于后者。

现代社会想再次出现李白,杜甫的人物已经很难。首先现代人的大脑内存已无法与古人完全匹配,其次现代人也无法复制古人的人生阅历。

但是,我们也不应该气馁,我们无法再拥有李白,杜甫,我们还可以成为古文与现代文的大集成者。我最喜欢的一首词是“青花瓷”,当然曲谱的也很好,在流行歌曲中很难再找到第二首可以与“青花瓷”媲美的歌词。所以,我们现在应该期望的是能够有更多类似的歌词涌现,成就更多的经典歌曲,重新让歌迷的神经蹦起来!





三门学问


没有人能说得准。

李白和杜甫是大诗人没错,但是成就他们的却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李白,盛唐浪漫主义诗人,渴望做官但却与官场无缘,由于他的才华,官府特赐予他“赐金还乡”的名誉,意思就是他只要没钱了就可以去官府领官银,也亏得当时是盛唐时期,人民富裕,才能给他这样一个待遇,所以远离官场的李白就开始了他浪迹天涯的生活,同样,他的诗词才赋被彻底激发出来了,创作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佳句。

杜甫,晚唐现实主义诗人,他前半生是一个富家子弟散漫诗人,后半生穷困潦倒,不断被贬逃亡。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他的诗大多是大多是反映现实,和他的所见所闻有很大关系,最后他的结局也是客死他乡。他的经历就是他创作的源泉。

李白和杜甫跟我们所处时代不同,未来会不会出现像他们一样的诗人还很难说,但是,要想成为他们那样的诗人,必是满腹经纶,才华卓绝之人。




狼堡里的大灰狼


大唐之前不会,大唐之后更加不会。

在冗长的历史进程中,闪耀的诗人不胜枚举,可偏偏李白杜甫屹立巅峰,诗文广为传唱,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让我们至今仰望。与其说,是他们选择了诗歌作为抒情达意的体裁,不如说历史选择了他们。总有一些人成长、一些事的发生恰恰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其中的一些佼佼者必然会被历史铭记。

说到李杜难再出,有很多的依据:

一、文化传承的羸弱。近代的中华民族多灾多难,很多的文化传承物(书籍、器物、技艺)毁于战火和浩劫,使我们对很多领域的认知相当薄弱甚至空白。文化传承的断代成为很难弥补的损失,我们赖以借鉴和瞻仰的前人风采消散在了历史的尘埃中。另,很久以来,很多人抱着“古不如今”的优越感,忽视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人为制造了古文化传播的障碍。

二、文化土壤不复存在。现代社会人文素养(非学历等量化指标)不如大唐 。我的意思不是说“今不如古”,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一方面,现代大部分作者,不可能抛开生存压力和社会责任感寄情山水,潜心研究,所以精品难再;另一方面,受众群体可供选择的艺术形式丰富多样,没必要为了愉悦去斟酌艰涩的诗文。

三、时空的变迁。我们欣赏古人诗词,尝尝陶醉于诗人营造的种种意境中。或飘逸婉约或慷慨悲歌或灵气逼人,我们常感叹诗人生活的多姿多彩或传奇坎坷,但历史、文化、政治 、经济,绝难复刻,没有相同的体验来触发人们的诗兴。

四、历史的必然。所谓诗必谈盛唐,词不离大宋。每个时代都必然有符合当代气质与价值的文学体裁和叙述风格。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学体裁会更加的多种多样。现今社会,随着科学的进步,将声光电融于一体进行留存和传播更为便捷,所承载的信息量也更为巨大。很难说视频和其他影像是否会成为这个时代的高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