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赵丽华获得一级作家,诗人,画家?

小苏




以前我写过一篇随笔,叫做《怕见诗人》,其实这些天又出了一些盲写书法,射墨作画等等,前两年还有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所谓艺术人士找了一个中年妇女大庭广众玩兽行,美其名曰艺术卖,逼的行为艺术。当然最后因为太出格,被警方处理了。



其实那位兽行行为艺术家虽然出格,我到觉得比赵丽华的一级作家、画家、梨花体诗人的头衔更光彩一些。起码他敢赤条条的揭露丑陋,表达他对这些艺术界人士、作风的不满。他敢于用最原始最狂野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装腔作势,不一副“喝咖啡的看不起吃大蒜”的样子。



梨花体之所以能火,并不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关系,而是以丑为美的浮躁。在这个美是理所应当的时代,丑反而显得特别突出。比如快手的陈山,最近大火的嘟嘟姐,他们真的有欣赏价值吗?能给人带来美感吗?能带来愉悦的体验吗?不能!



那为什么他们能够火呢?那是因为人类的好奇心和爱看稀奇的心理。比如,有一个笑话讲的是两条鳄鱼的对话,母鳄鱼对公鳄鱼说:亲爱的,你看我们太美了。公鳄鱼好奇的说:何以见得?母鳄鱼说你看那么多人围着我们看。


现在那些写梨花体、射墨、盲写的人就是那种母鳄鱼心理,他们早已经忘却了艺术是什么?更不在乎艺术追求的唯美感觉,他们在乎的是有多少人围观。他们的境界有多高呢?星光大道的草帽姐就是他们的最佳写照,要说他们的层次,仅仅在草帽姐那个水平,草帽姐走红之后的名言就是,我只要一开口,就能挣几万块,价值观如此,活的多么悲哀。再其实他们比陈山、嘟嘟姐也高明不到哪里去。终生碌碌如蝼蚁,所求不过名利而已。至于别人怎么评价,怎么恶心,自愿围观,与他们何干?


再说我现在一看到那些顶了个作家协会、诗词协会等等虚衔,便一副代表真理的样子的人,到处去给别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俨然一副为人师表的虚伪,颇有些胃痉挛,要不是考虑到大庭广众一呕千里有些不雅,真的有些不想忍受作呕的冲动。



当下这些所谓的协会,只要善于钻营,有点名气,要个什么头衔,还不是某些关键人物一句话的事?只要请吃请喝带送礼或者捐些款,倘若舍得牺牲的话,还可以与关键人物抵足而眠、通宵长谈,一切都不是事。人家范冰冰都能混个国家精神造就奖,这世上还有什么奇迹不能发生?个人以为,带着官样文章的那些头衔,还是夹在腋下貌似显得更清白一些。



末了总结一下,以我之才疏学浅,籍籍无名,自然是没有资格评价一级作家、诗人、画家的,为了表达我对国家一级作家、诗人、画家的如长江之水绵绵不绝的景仰之情,特学作梨花体诗一首,为本篇废话做结,为了表示对赵丽华老师的尊重,必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废话更多些,但是达不到赵老师那么凝练,主要是留下供赵老师指点的空间:


我认为梨花体诗

是最好的

当人们在擦屁股的时候

看到纸张上写满梨花体

为了不让大便受委屈

居然选择了放弃

伟大的梨花体

是你,保住了文字的尊严

避免了高贵的文字

沦为大便纸

毫无疑问梨花体是天下最好的



我了解的赵老师

是最好的

当人们饱暖思淫欲的时候

看到了她沾沾自喜的美丽

顿时想效仿圣人

终生禁欲

伟大的赵老师

是你,让迷乱的心归于平静

让性犯罪的冲动走向阳痿

因为你的美就像梨花体

让胃的贲门为之失禁

翻江倒海,一呕千里

毫无疑问赵老师是最好的


谢金澎


在赵丽华诅咒李敖之前,我不知道赵丽华是谁,但那之后,我好奇怎么有这么一个“奇葩”。

但是,我百度“赵丽华”之后,发现这位“奇葩”还真的很“奇葩”。

赵丽华是一级作家,这似乎不是她自封的,而是“被评为”。

专业机构为什么给她“一级作家” 不得而知,估计这会儿,专家们正在厕所里哭呢!

她是作家,也算是诗人,而且她的诗只要百度,就有很多,我拜读了,然后,觉得我白活了,赵丽华做的诗 ,叫梨花体,好婉约的名字。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我真的孤陋寡闻,这个真的叫做诗歌,而且是赵“一级作家”的代表作?

至于画家,由于没有专业的机构评定,所以,画家应该是自封的。据说已经开班教学了,不知道她的弟子如何评价?

可是,就这么一个“像个笑话一样”的女人,却的确“妇孺皆知”了。

当一个人放弃底线的时候,她就是无敌。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也只能这样看了。


步武堂


这个问题不仅仅只是她个人的问题,即便没有了赵丽华,还会有钱丽华、孙丽华、李丽华的出现。当今的所谓的作家、诗人的称呼,跟作品本身几乎是无大干系了。这种现象自古就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很多讽刺这样“有才华的人”,比如贾奉雉的才名冠绝一时,但是科举总是不中。后来他遇到一个秀才很有学问,看了贾奉雉的文章说道:“想取个榜尾恐怕也不够格。”就拿出两篇文章作为标准,贾奉雉以为是什么好文章,一看简直就是狗屁不通。秀才笑说道:“天下之事,仰着头踮起脚去高攀倒很难办到;而低下头去俯就却容易得多,这些道理还用得着我来说吗!”后来以这种文章为标准果然中了,用这种狗屁文章居然中了,回来闷闷不乐。

又比如在《司文郎》一篇中,有个盲僧,只要把写好的文章烧了,他用鼻子闻就能知道文章的好坏。王平子和余杭生都是考科举的考生,王平子把文章烧了,盲僧一闻,点点头说:“你是初次仿效几位大名家的手笔,学得虽然不十分像,也做到近似了,我刚才是用脾领受的。”余杭生非常不服气,就烧古代名家的文章,试试他,鼻子闻一闻说:“妙啊!这篇文章我是用心受的。不是归友光、胡友信等的手笔,怎么能写这么好呢!”余杭生就用自己的文章烧给他闻,盲僧咳嗽了好几声,说道:“不要再烧了,实在咽不下去,现在勉强咽到胸膈;再烧,我就要呕吐了。”但是后来余杭生竟考中举人,王平子反名落孙山。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其实赵丽华就是余杭生一类,可能还不如余杭生,而她的所谓的诗、画,就是可以使人呕吐的。蒲松龄虽然是大才科举不中,但至少他的才华被世人知晓。但是当今像赵丽华这样的人不在少数,而真才实学的人在这个时代恐怕难以发现,但是真正的文章、诗画,不是以现下的情况看得,交给历史审批,沉淀下来的就是金子。所以对赵丽华这样的人和所谓的诗画,没什么可评论的,因为这和诗画毫无关系。

(破口大骂中的赵丽华)

作家莫言评价她的画:“一是色彩艳丽;二是画面稚拙。有天然之趣,跟陕西户县那些村里的大嫂画得有几分像。”“艳丽”,就是只有颜色;“稚拙”,就是不会画。最后总结“大嫂”,意思很明了了。


怪谭先生




先上图,画家赵丽华女士作品【猛的被吸收】!

村姑我不懂画,但就这副惊天地泣鬼神的画作

呢,我真忍不住想打油一首:

【荷包蛋】

丹青染色有风范

红橙黄绿紫青蓝

大师煎炒荷包蛋

烹饪手艺非一般


赵小姐大师画作【携】,又是一副可能流传

千古的大作, 又激发我诗兴大发呢,再打油

一首:

【卫S巾】

红斑醒目湿淋淋

昨夜闺蜜来探亲

大作灵感连天至

急购画布卫 S 巾



至于赵丽华女士一级作家,诗人的诗词,拜读

了那首【一个人来田纳西】,前无古人,后无

来者:

【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有诗评家评论,此诗语言简练,风格沉着,

偏重口语风格,以朴素的幽默感偏重人与

世界的关系。真是牛掰评论!为了表达对

一级作家 的尊敬,诚惶诚恐,战战兢兢模

拟一回大作家。

【一个人曲高和寡】

毫无凝问

我发现赵作家

是全中国

最最最搞笑的奇葩


一汪瞳剪水


赵丽华获得“一级作家”肯定是符合一定的规定的。关于这个问题,大家可以自己去了解相关的规章制度。



至于“诗人”,这个可以肯定是受到广为认可的,她的文学领域主要是诗歌和散文,尤其是诗歌的影响力很大。我们来看看我所看到的她的几首诗:

《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是不是觉得这样的诗歌太他妈的扯淡?这个无聊又自恋的呓语,而且毫无意义的内容和毫无诗歌的吟唱特质的大白话也是诗歌?

我们接着看。

《朵拉·玛尔》

她平躺着

手就能摸到微凸的乳房

有妊娠纹的洼陷的小腹

又瘦了,她想:“我瘦起来总是从小腹开始”

再往下是耻骨

微凸的,一个缓缓的山坡

这里青草啊、泉水啊

都是寂寞的

是不是很熟悉的文字?不要奇怪,这就是十几年前网络文学初期大行其道的下半身写作。有美感吗?是不是很恶心?

但是,她并不是都是如此的诗歌。比如:

《大雨倾盆》

窗帘和窗纱被肆无忌惮地冲开

百叶窗被拍击的一开一合,砰砰作响

我想起身去关上它怕已经来不及了

一阵紧似一阵的雷声

仿佛一群奔马在草原上疾驰

原本茂盛的草地被粗暴的马蹄踩出一个个凹槽

靠墙的一排萱草东倒西歪

可能它们再也站不起来了

像那些未曾成熟的庄稼

它们的损失

将是前所未有的

所有的凹处都盛满了汹涌的水

所有的凹处都被砸击的更凹

我无能为力

静待大雨倾泻一空

迷离中写出如此诗句:

“当大地斜起身子,

这些水会不由自主地流向大海。”

是不是也还不错的?因此,全面的了解赵丽华之后,我们才会明白,她不仅仅只有“梨花体”诗歌,也还有各种风格的诗歌作品!但是,她的“梨花体”诗歌确实是对诗歌的伤害!

“画家”,这个是不是自封的,还是别人基于她的作品的而给出的礼貌性还是严肃性称呼,这个就不知道,“画家”这个称呼本来就没有特别严肃的界定。

那我们来看看她的作品吧:

就我一个业余欣赏者的眼光看来,还是不错的!

那么,我想,这么一个还算颇有才华的人,公然侮辱和诽谤李敖先生,就有点莫名其妙。也彻底地认为,作品水平高低跟人品和修养境界真的没有关系。我要抛弃以前的惯有思考方式,重新审视一切人和事。

我们再来看看她的另外两首诗:

《爱情》

当我不写爱情诗的时候

我的爱情已经熟透了

当我不再矫情、抱怨或假装清高地炫耀拒绝

当我从来不提“爱情”这两个字,只当它根本不存在

实际上它已经像度过漫长雨季的葡萄

躲在不为人知的绿荫中,脱却了酸涩

《馒头》

一个刚蒸出来的馒头

热腾腾的

白净

温软

有香味

这时候她要恰好遇到一个吃它的人

对于馒头来说

在恰当的时机被吃掉

是最好的宿命

如果她被搁置

她会变凉

变硬

内心也会霉变

由一个纯洁少女

变成一个刻毒女巫

她诅咒要让那个吃她的人

硌掉牙齿

坏掉肠胃

变成猪狗

我一下子释然了。一个已然没有“爱情”,已然“发霉的馒头”,“刻毒的女巫”,怎么可能正常理解他人的爱恨情仇?

所以,各位网友,大家散了吧。原谅这个可怜的女人,总我们最大的真情和最可能的时间,捧读李敖先生的作品,表达我们最大的哀思吧。


家在大别山下


看到这个问题其实本不想说什么的,一个哗众取宠的小丑,自娱自乐的表演而已。最近又借助李敖去世炒作了一把。那么既然来了,我就简单说下个人的一点看法。



首先我比较同意很多人对她的形容词“奇葩”。至于她的这些认证和头衔的认证机构,我并没有了解过,不敢过于武断下结论。但有一点我很纳闷,她是怎么拿到这些头衔的?或者说那些评判的人是处于何种目的给她颁发认证的?个中原因想必大家心里有数。这里再说一下她广为人知的那篇成名作

《一个人来到田纳西》全文如下: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



试问这样的水准敢自称为“诗歌”,如果不是脑子坏掉,那一定是恶意炒作,但就是这个恶意,她红了,虽然被人唾骂,但是她不在乎,她更在乎的是被骂之后带来的经济效益。近些年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余秀华、赵丽华、乌青这些人哪个不是如此?她们自己都自称诗人,有的甚至撰书出版,美其名曰“现代诗歌”。



对于这种现象其实最好的做法就是不去理会。一个炒作的人最害怕的事,莫过于上串下跳之后无人理睬。如今的赵丽华,就如同马戏团的小丑一样,使尽浑身解数博取眼球,一旦招数用尽,黔驴技穷,她,不过是一个笑话……


流觞浅酌月


是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赵丽华是想借骂李敖先生造网红之势呢?

我说不是的。回想2006年9月发端于网络的“赵丽华诗歌事件”波及之广、影响之大、持续时间之长,被媒体称为自1916年胡适、郭沫若新诗运动以来的最大的诗歌事件和文化事件。赵丽华无须再用吟无数骂名来出名的,因为她远不是网络小白了。

李敖先生是极具争议性的人物,现在大众接纳了他的精华,称其为大师。那么,对于赵丽华,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用这个种辩证的方法论来看待呢?


其实,对赵丽华的诗最不能容忍的人群中,真正懂诗,爱诗的有多少?人云亦云的,乱中添乱的,亦或蜀犬吠日的,等等有很多吧!

现在我国诗坛非常沉闷,赵丽华的诗无疑是一抹亮色,一眼清泉。梨花体诗的优劣还有待时间的考验和沉淀,我们不能人云亦云,不分好坏地一味地批判。


梨花体诗歌正在荆棘中前行,莫彷徨,别悲伤,因为还有诗和远方!


小咖王说事


我用文字记录生活,喜欢读书和电影,关注我一起分享身边的故事。 之前对“赵丽华”这个人没有太多的了解,经常会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她,其备注是一级作家和诗人、画家。但我个人而言并未看到过她的诸多作品。社交媒体上她的表现往往是这样子的,给读者一种微商的感觉。她个人特殊的行为方式使得她已经成为一个具有较大争议性的“文人”,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



既然被称之为“文人”那么我们可以来看看她的作品怎么样?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

亲爱的 那时候我也老了

我还能给你什么呢?

如果现在都没能够给你的话

这是赵丽华写的一首诗,她特有的诗体也被诸多人模仿追风,并将其称之为“梨花体”。不知道大家读完这首诗有何感想,就我而言这首诗缺乏气质与精神,再短的诗只要有气在就是好诗,正如我们所熟知的那两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同为诗作,感觉明显不同。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幅她的画作。

不知道她的画作应该归于何派?作画如写诗一样都有画龙点睛之笔。个人而言赵丽华的作品还需要再继续努力晋级。 诗人作家,画家,他们都有自己该有的样子,看看路遥、陈忠实等老辈作家们的态度和样子。如果一个人真的走进了诗人作家的圈子还请她认真对待这个行业。


文娱吃喝


我特么真是搞不懂!我心中的诗可以是五言,可以是六言,可以是七言,是押韵的,是对仗工整的,是平仄有序的!而不是把一段莫名其妙的文字按几次回车键,这不配叫诗,请不要亵渎诗歌!这种人能火起来,是对诗歌的不负责任,是对后人的不负责任!能评上一级作家,那是作协瞎了眼!我看她的水平连张宗昌都赶不上!


里奥梅西的迷弟


几个月之后回来还见到这个问题,也算有点意思了。还记得当时赵氏趁李敖走了,说他早死早好,弄得人神共愤。不过大众的口诛笔伐没什么卵用。实力,社会对实力的推崇早就畸形了,多一个赵氏也不过是多一条佐证。相似的公众人物在此不一一例举。

也许在百度里能找到赵氏的履历,不过兴趣不大。妖精也不是一天就能炼成的。毕竟是社会造就了这类人,那么社会就要承担她的危害性。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反复讨论赵氏的是是非非,对她影响都有限。名利场上使用泼粪营销手段,以前是双刃剑,现在不是,因为道德伪装撕掉后,心理防线反而铜墙铁壁化。

名人无所顾忌,视规则如无物。赵氏不是第一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