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龔賢《仙山樓臺圖》


蕭平先生 | 讀龔賢《仙山樓臺圖》

蕭平先生

蕭平先生 | 讀龔賢《仙山樓臺圖》


龔賢(約1619—1689)字半千,號柴丈、半畝,別署甚多。祖藉江蘇崑山,約在少時移居南京,一度遷居揚州、泰州、海安。1666年約四十七歲定居南京清涼山下,築半畝園。與樊圻、鄒喆、吳宏、葉欣、胡慥、謝蓀並稱“金陵八家”,其為首也。周亮工《讀畫錄》說他“性孤癖,與人落落難合。其畫掃除蹊徑,獨出幽異。自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信不謬也!”

所謂掃除蹊徑,獨出幽異,是指其畫風獨樹一幟,與眾不同。明末清初那個時期,畫壇受董其昌影響甚大,多以“元四家”為宗,漸形成幹筆皴擦為主體的偏於簡逸的風尚。龔賢早期也受到影響,那個階段他的畫被稱為“白龔”,風格並不獨特。他在四十歲前開始多遍積染的追求,大約經歷了近十年的嘗試和實踐,終於到達了“黑龔”的境界。

“黑龔”的確立,對龔賢來說,是由簡到繁,由白到黑的大幅度變法;對當時畫壇來說,則是一種反潮流。他因此擺脫了對時流的依傍,卓然獨立成家。可以說,在積墨山水範疇取得了“前無古人”的成就。

《仙山樓臺圖》紙本、墨筆。作者置樓臺屋舍於叢林煙樹之中,上有重重雲巒,下有疊疊清泉,這樣的美境在何處呢?作者題於畫幅右上端的七言絕句作了回答:“樓臺一片是仙家,煮石為餐釀紫霧。常笑武陵避秦客,猶談雞犬與桑麻。”啊!這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家。仙家何在?大約僅存於畫家的心中罷!是他的心靈追求。煙雲瀰漫於整個畫面上,似雨非雨,似霧非霧,是雨是霧,又是霧煙是露氣。這迷茫飄渺的霧氣便是龔賢特有的合幹筆積墨與溼筆墨暈染於一體的筆法和神韻。確是前人所未有的。龔賢又不僅僅以墨氣勝,他的用筆既沉穩老厚,又松靈生動,圖中山巒的皴點,樹木的鉤劃,就足以證明。

畫上未署年款,從畫風及主體判斷,此為龔賢晚年六十餘歲所作,是其不可多得的大幅佳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