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龚贤《仙山楼台图》


萧平先生 | 读龚贤《仙山楼台图》

萧平先生

萧平先生 | 读龚贤《仙山楼台图》


龚贤(约1619—1689)字半千,号柴丈、半亩,别署甚多。祖藉江苏昆山,约在少时移居南京,一度迁居扬州、泰州、海安。1666年约四十七岁定居南京清凉山下,筑半亩园。与樊圻、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并称“金陵八家”,其为首也。周亮工《读画录》说他“性孤癖,与人落落难合。其画扫除蹊径,独出幽异。自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信不谬也!”

所谓扫除蹊径,独出幽异,是指其画风独树一帜,与众不同。明末清初那个时期,画坛受董其昌影响甚大,多以“元四家”为宗,渐形成干笔皴擦为主体的偏于简逸的风尚。龚贤早期也受到影响,那个阶段他的画被称为“白龚”,风格并不独特。他在四十岁前开始多遍积染的追求,大约经历了近十年的尝试和实践,终于到达了“黑龚”的境界。

“黑龚”的确立,对龚贤来说,是由简到繁,由白到黑的大幅度变法;对当时画坛来说,则是一种反潮流。他因此摆脱了对时流的依傍,卓然独立成家。可以说,在积墨山水范畴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成就。

《仙山楼台图》纸本、墨笔。作者置楼台屋舍于丛林烟树之中,上有重重云峦,下有叠叠清泉,这样的美境在何处呢?作者题于画幅右上端的七言绝句作了回答:“楼台一片是仙家,煮石为餐酿紫雾。常笑武陵避秦客,犹谈鸡犬与桑麻。”啊!这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家。仙家何在?大约仅存于画家的心中罢!是他的心灵追求。烟云弥漫于整个画面上,似雨非雨,似雾非雾,是雨是雾,又是雾烟是露气。这迷茫飘渺的雾气便是龚贤特有的合干笔积墨与湿笔墨晕染于一体的笔法和神韵。确是前人所未有的。龚贤又不仅仅以墨气胜,他的用笔既沉稳老厚,又松灵生动,图中山峦的皴点,树木的钩划,就足以证明。

画上未署年款,从画风及主体判断,此为龚贤晚年六十余岁所作,是其不可多得的大幅佳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