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韌:再沒有比寫字更容易的事了

劉韌:再沒有比寫字更容易的事了

一、再沒有比寫字更容易的事了

本文寫於2006年10月

1、我在報社的時候,自己採訪、寫作、畫板、校對。寫作是私人的事情,幾乎不必和人合作。我一個人可以寫出很多本書。

2、後來,我辦雜誌,一個人一期用不同的筆名寫40頁,再加上編輯所有的稿件和畫所有的版。最終我失敗了。辦雜誌不是個人寫作,總編輯要乾的事情要比一個記者多得多。

3、經常看到,記者們對公司業務的批評。沒有比用文字來做公司業務,更容易的事情了。

4、現在,很多以前寫字的人想做網站。我的建議是“不要做”。這個建議至少在99%的情況下是對的。做網站比在互聯網上寫字,困難多了。而且是連續的困難。資金、技術、內容、產品、市場一樣也不能少。寫字一張紙或者一臺電腦就足夠了。

5、要說有用的文字。我認為,說明文最有用。我最認真讀的文字就是各種說明書或者操作手冊。很多人看不起這種文體,其實,未見得,有幾個人能將說明書或者操作手冊寫好。比如很多軟件的使用,明明就那麼幾個關鍵點,卻偏偏不得要領地寫幾十頁。

二、淺論文學新人陳年處女作《歸去來》語言節制特徵

本文寫於2006年4月

1、怎樣的語言算是好的語言?簡單的。

2、兒童的語言最明澈。媽媽我餓。直接得沒有歧義。

3、簡單的語言是好,但不豐富,無法表達複雜的感情。用兒童語言談戀愛,會被當成花痴。

4、節制的語言能做到既簡單又豐富。

5、什麼是節制的語言?詩是節制的語言。為什麼詩能用幾十個字勾勒出一個歷歷在目的意境?因為詩在跳躍。因為詩在省略。因為詩決不鋪張。所以,詩的語言能指遠遠大於了所指。

6、為什麼說這個文學家比那個文學家厲害?文學家之家比什麼?比細節能力,比同樣一個細節,誰寫得更細,誰寫得更長。

7、作家在細節鋪張的時候,很容易同時也進行語言的鋪張,以達到表面的更細、更長。

8、偉大的作家細節是鋪張的,而語言是節制的。詩史是也。

9、青年小說家陳年的語言是節制的。他坐在5G的沙發上。和我一起譏諷,某散文家形容自己父親躺下的身軀是偉岸的身軀。

10、我翻了翻《歸去來》,句子很短。形容詞很少。看著不累。

11、去武漢,挖陳藝光的路上,陳年將書稿傳給了我。我問有:愛情嗎?“沒有”;有政治嗎?“沒有”;有暴力嗎?“沒有”那有什麼?陳年說:“是一份親情的紀念。”

12、這樣的小說怎樣賣啊?只能賣語言了吧。

13、陳年當年就是一名名記者,記者應該讀讀《歸去來》,能學到怎樣錘鍊語言。

14、著名風險投資家林棟樑手撫《歸去來》,知名遊戲人陳藝光說,你知道你的老闆陳年一小時值多少錢嗎?

《歸去來》是本值錢的書。因為它是陳年寫的。

三、邏輯與邏輯基礎

本文寫於2006年3月

1、昨天與郝璽龍談天。說到了邏輯和邏輯基礎。邏輯基礎=假設。

2、郝璽龍邏輯很強,10個邏輯之後,照樣清晰。陳年也是這樣的人。

3、邏輯一般靠後天的培養,比如數學基礎能使邏輯更加地量化。

4、但只有感覺好的人才會有正確的假設。假設不需要證明,所以,不需要邏輯。假設除了和感覺有關,還和性格有關。

5、比如,我是悲觀主義者,我假設任何事情都做不成,做成了是運氣好,所以,我不停地努力,時刻準備著,如果不行就再來一次,希望通過很多次碰上一次好運氣。

6、我時常問自己,我憑什麼要比別人過得好。第一、我運氣好。我努力去試,總能碰上好時運;第二、我堅持往一個方向上努力,免得錯過好時運;第三、我時刻爭取更多的人的幫助,為了爭取更多人的幫助,我要時刻準備幫助人,同時,研究提高幫助別人的效率方法;第四、我剝削的計算機多;第五、我存款。

刘韧:再没有比写字更容易的事了

劉韌新聞寫作經驗分享

1、劉韌:我這樣做新聞

2、劉韌:言論僅是立場的判斷

4、網絡媒體教程:網絡媒體記者

5、網絡媒體教程:採訪與寫作

6、網絡媒體教程:人物素描

7、劉韌:記者的數字力量

8、劉韌:新聞體要求

9、劉韌:他是誰?

10、劉韌:餓死記者

11、劉韌:與陳年論文字功夫

12、劉韌:初級寫作者必讀書單

13、劉韌:判別網媒好壞的10個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