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和懶惰,而是最親的父母

在教育學中存在一種行為,它對於孩子的教育百害而無一利,並且這對孩子造成傷害之後也很難糾正和彌補。這個行為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惡語相向。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和懶惰,而是最親的父母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情上,父母有著無可比擬的天賦,李玫瑾教授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之後得出結果:

在家裡經常被家長責罵的孩子出此案性格缺陷的幾率是最大的,有25.7%的孩子會出現"自卑、抑鬱"的情況,22.1%的孩子變得"冷酷",而最後56.5%的孩子會變得很暴躁。

小孩子其實寧願別社會"毒打",也不願意自己最親最近的家長對他冷嘲熱諷,有時候我們能夠看到孩子身上的傷痕,但是卻看不到孩子內心的創傷。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和懶惰,而是最親的父母

毀掉孩子的一生不需要依靠遊戲,也不是孩子的懶惰,而恰恰是孩子最親的父母的語言暴力。

語言暴力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生的痛。

有專家研究指出,在中國68%的家長曾經在語言上傷害過孩子,而語言暴力,會成為孩子一生的傷痛。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和懶惰,而是最親的父母

曾經有這樣一個動圖,父子之間發生了爭執,隨後父親拿出一把手槍擺在櫃檯上,兒子被父親言語羞辱之後萬念俱灰,於是立馬接過手槍,對著自己的腦袋扣下了扳機。

於是一個鮮活的生命就終結了,是冷漠的語言對攻破了孩子的心理防線,這是一種殺人於無形的武器,兵不血刃就讓一個人被摧毀。

福柯曾在《瘋癲與文明》中說過:在種種社會規條約束下,大部分人都已經捨棄身體的暴力,從而選擇一種更文明的暴力——語言暴力,用這種方式繼續侵害他人。

父母們總認為孩子是自己的附屬品,所以可以隨便打罵,但其實孩子的心靈遠沒有父母想象的那麼強大,他們根本就無法忍受父母對於自己不留情面的羞辱和人格的踐踏。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和懶惰,而是最親的父母

有的孩子可能不會如此極端,但是他們卻被父母潛移默化地影響,變成一個更惡的人,當家長對孩子惡語相向的時候,孩子會全盤吸收,並且將這些惡反饋到其他人身上,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完全沒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和懶惰,而是最親的父母

其實父母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不是讓他賺大錢,成為成功人士,而是讓孩子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

所以家長應該成為孩子的榜樣。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和懶惰,而是最親的父母

  • 家長有責任和義務讓孩子看到一個值得尊敬的父母,讓孩子在家長的身邊能夠感受到依靠,孩子在家庭中能夠感受到愛的存在。
  • 在生活中,家長還要多給孩子傳遞正能量
    ,從小家長就會給孩子講一些聖賢故事,也許孩子根本就聽不懂,但是這些聖賢思想一定會在孩子的心靈深處打下烙印。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和懶惰,而是最親的父母

  • 最最重要的是家長應該與孩子建立起信任關係,這樣當孩子在成長道路中面臨坎坷的時候,家長才能夠更好地幫助孩子。

當孩子到了青春期,有了一些困惑的時候,孩子才能從容地對家長打開自己的心扉,家長才能更好地疏導孩子的情緒。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和懶惰,而是最親的父母

那份早就已經建立起來的信任會拴著孩子,家長與孩子的溝通管道也會一直保持暢通,這樣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是事半功倍。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和懶惰,而是最親的父母

熊媽在懷孕期間讀過一套書覺得非常不錯,書中的內容講得非常合理,並且確實在我之後的育兒道路上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和懶惰,而是最親的父母

  • 不僅有書教育家長如何不吼不叫就能教育好孩子。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和懶惰,而是最親的父母

  • 還有一本書專門和家長說說孩子的那些事,讓家長能夠更好的走近孩子的內心。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和懶惰,而是最親的父母

一套5本各有其長處,讀下來覺得受益匪淺。

熊媽為大家爭取了福利價,原本167一套,現在只需要78元,便宜了一半都不止,平均每本只需要15.4元,一杯奶茶的價格就能夠提供更多的育兒思維,我認為是十分超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