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豪奢在民間”——淺析重商文化下的“晉派”與“徽派”傢俱


“自有豪奢在民間”——淺析重商文化下的“晉派”與“徽派”傢俱

晉作傢俱一造型古樸,做工圓潤端莊而精緻

在我國古代傢俱史上,除了蘇、廣、京三大流派外,還有不少地方流派,在眾多的地方傢俱流派中,山西地區的晉作很有特色。

晉作傢俱大約形成於明朝前期,特別注重實用且用料大氣,往往追求一種威武的風格。在製作上表現為造型淳厚,結構嚴謹,做工精細,樣式上有明顯的北方特色。

晉作傢俱最突出的特點是櫃類的技藝精湛和鄉土味濃重,直到清代尚在沿襲生產。晉作傢俱製作考究,形式、內容的完美結合體現了傳統文化在日用傢俱上的藝術美,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其獨特的具有地域性特色的製作技藝,有很大的藝術價值。

“自有豪奢在民間”——淺析重商文化下的“晉派”與“徽派”傢俱

兼之晉作傢俱歷史悠久,製作上還融合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因此也有著不可替代的歷史價值。

晉作傢俱自明中期後,在蘇、廣、京等傢俱的影響下不斷創新向前發展,與其他派別共同推動了明傢俱的提高。

晉作的後期傢俱開始博採眾長,造型上開始精巧古趣,運線多變。廣作古色古香的造型、精緻的銅飾件、悅目的大理石鑲嵌、通法熟練的雕漆等,也被晉作借鑑了一部分。

“自有豪奢在民間”——淺析重商文化下的“晉派”與“徽派”傢俱

晉作傢俱最早的製作技藝源於秦漢,宋元時發展,明代中期最為輝煌,並從此一直延續到清代末期。從當今留存下來的明清傢俱來看,晉作傢俱的用料大多為柴木,極少數使用的是硬木。

究其原因,一是山西地處邊塞,交通運輸不便,使得昂貴的進口硬木難以在傢俱上大量應用。所以山西商人因地制宜地使用了本地出產的核桃木作為黃花梨木的替代材料,核桃木木質細膩,不易變形,極易雕刻,色澤淺淡偏灰、柔和且有玉質感,經打磨上蠟後會出現硬木般的光澤,從遠處看與黃花梨木很像。而且核桃木木紋流暢,高貴典雅,重量又比櫸木輕,用手撫摸可以感到細膩潤滑。

“自有豪奢在民間”——淺析重商文化下的“晉派”與“徽派”傢俱

核桃木所做傢俱都是明式的形制上線條簡練、大方古樸,品位也非常高。

晉作傢俱的用料俗有“一榆二槐三核桃,柳木傢俱常用料”的說法,這些木材遠不及紫檀、紅木那樣珍貴,但它是山西土生土長的木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晉作傢俱製成後,多塗深棕色或橘黃色,外罩桐油。這也可以算作是晉作傢俱的另一個重要地方特色。

晉作傢俱中頗具地域特色的是炕頭的儲櫃與炕幾,這是由於北方普遍採用暖炕來取暖的習俗。儲櫃格板玻璃上多繪有オ子佳人、書生逸土等戲曲故事,顯得別緻活潑。山西莊戶人家必備大櫃、供案、對桌、炕幾等傢俱,官宦之家則再添上屏風、畫桌、鼓墩圈椅、香幾等。晉作傢俱大件則有架子床、悶戶櫥、多寶福;小件則有梳妝盒、面盆架半圓桌,等等。

“自有豪奢在民間”——淺析重商文化下的“晉派”與“徽派”傢俱
晉作傢俱表面多塗生漆,也就是俗稱的大漆。櫃類多塗為紅色,其他傢俱塗黑漆,這是晉作清代傢俱的一個傳統。當時生產塗漆傢俱的地區很多,無不做工精細,技藝純熟。裝飾紋樣多用龍、風、麒麟、獅子、鹿、雲紋等吉祥圖案。到清末時常用漢字做裝飾。

如喜、福、壽等,這種裝飾風格是其他地域的傢俱所不具備的。晉作傢俱以多種材料並用、多種工藝結合,達到裝飾上的大滿大全,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自有豪奢在民間”——淺析重商文化下的“晉派”與“徽派”傢俱

皖南徽派清式傢俱一一實用性與寓意性兼具

徽州州有三絕一一民居、祠堂和牌坊,這三樣就是徽派建築的代表,而建築內的各種傢俱,是建築的延伸,也是徽州文化的一種象徵,是徽州文化的縮影。徽州的古村落素以山水俊秀而著稱,大多依山傍水,這樣比較利於生產生活和交通聯絡。

徽州人營造村落時不是在造沒有生命的物件,而是把自然村落建成了“山為骨架,水為血脈”的生命體。純粹天然而完美的人居環境,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富饒的資源優勢,成為該地區發展出自成一派的傳統傢俱的重要原因。

徽派傢俱的另一個重要表現就是人文氣息濃厚,在其他流派傳統傢俱中的人文特點也有一些體現,但徴派傢俱的人文特點,在綜合性和整合性上十分突出。

“自有豪奢在民間”——淺析重商文化下的“晉派”與“徽派”傢俱

安徽的工匠隊伍擁有精湛的技藝,這為傢俱製作提供了技術上的保證。徽派傳統民居建築中的裝飾圖案和製作手法被運用到傳統民間傢俱中,而所產生的效果也很好。

在充分的製作條件及物質材料下,徽派傢俱高度地美化了構件。在裝飾上將各種圖案賦予美好而吉祥的寓意,如傳統題材中的龍、鳳和麒麟等;花卉中各種花朵的獨特紋樣;民俗題材的雙喜、壽字、配字、八節和回紋,以及人物題材中的力士、仙佛、羅漢等動態形象,並將這些圖案應用在裝飾的部位上。

“自有豪奢在民間”——淺析重商文化下的“晉派”與“徽派”傢俱

在徽派傢俱木雕題材上,以江南民間吉祥圖案、宗教人物、戲曲故事、山水和花鳥蟲魚等應用最多。在裝飾手法上多采用深浮雕和圓雕,提倡鏤空效果,製作出來的圖案層次分明,栩栩如生,顯示出工匠高超的雕刻技術。

徽派在木雕裝飾上應用較多的是床和衣櫥,這種大件傢俱主要用一些高級木材製作。一般均採用朱漆和金箔裝飾木雕的表面,做出的傢俱會更加鮮明生動。早在明代初年,徽派木雕就已初具規模,只是雕風還比較粗獷,手法也以平面淡浮雕為主。

“自有豪奢在民間”——淺析重商文化下的“晉派”與“徽派”傢俱

中葉以後,徽商的財力增強,加上炫耀鄉里的意識日益濃厚,對雕刻裝飾也更加看重,所以木雕藝術也逐漸向精雕細刻發展,多層透雕的技法取代了平面淺雕。明代以後,更加刻意追求木雕裝飾的美感,而且在雕飾上塗金透鏤,窮極奢華。

徽派傢俱最為難得的是將傢俱與建築、生活融合為一體,在居所固定的地方擺放固定的傢俱,增加一體性,使傢俱與建築既為一體,又相輔相成。

廳堂作為家庭生活起居空間的中心,其地位不言自明,是各家舉行婚喪嫁娶、壽禧慶典的重要場所,所以也同樣是傢俱陳設的重點位置。中堂正面裝有“太師壁”,是用在廳堂後金柱間安裝的樟板製作而成,太師壁上可以懸掛匾額,匾額下懸掛祖宗畫像或者中堂畫,太師壁的下面擺有一張窄長的條案,稱為“花條”。

“自有豪奢在民間”——淺析重商文化下的“晉派”與“徽派”傢俱

條案前擺設八仙桌,兩邊配有兩把太師椅,這是主人和客人落座的地方。座次以東為上首,東西次座圍繞茶几,兩旁再各放一把靠背椅。

當時家境富裕的人家還會在中堂擺放一張可分可合的圓桌,合併時稱為團圓桌,分開時稱半月桌,擺出半月桌便是寓意男主人不在家,若有男性朋友來訪,看到半月桌就可以知道主人不在家,由於“男女授受不親”,就自動離開了。

廳堂的這種陳設,既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又有濃厚的象徵意義,體現了徽州人審美價值的特殊性。

“自有豪奢在民間”——淺析重商文化下的“晉派”與“徽派”傢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