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方方小说《万箭穿心》里的李宝莉看,不学习何尝不是一种罪过


从方方小说《万箭穿心》里的李宝莉看,不学习何尝不是一种罪过

一直以来,我们都为了获得一张文凭,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而学习。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很多职业面临淘汰,出现更多新的领域,如果不能终身学习,凭吃老本,很可能会失业,还有孩子教育问题、婚姻问题、社交问题不能做到自如以对,甚至健康都可能得不到保证。

由著名作家方方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万箭穿心》,里面的女主李宝莉,很爱自己的家人,很在乎那个家,搬进丈夫企业分房后高兴得像个孩子,没想到厄运悄然降临。因为没文化,处理不好婚姻和教育问题,丈夫提出离婚,后出轨,她报警致使自己的男人被免去国企厂办主任职务,后来直接被下岗,尊严被彻底践踏,选择自杀。凭着做“扁担”(当挑夫)挣钱供儿子考上名牌,最后却被自己的最爱(儿子)赶出家门。她不懂尊重,犯了大忌,让老公颜面全无。她不知道榜样的力量,在孩子面前给丈夫和婆婆脸色,甚至使性子,强势、泼辣、简单、粗暴,控制欲极强。她甚至认为自己很委屈,都是别人的错,其实她一直生活在错误里。没有文化,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出卖廉价劳动力,在社会的最底层爬滚。虽然后来她有所觉悟,但已成定局,生活没有彩排,只有现场直播。男主马学武软弱,没担当,冷暴力,虽然是一个知识分子,却选择逃避,不能直面自己的妻子,不会积极主动经营婚姻,一厢情愿,不商量就让老母搬进来,让宝莉不能接受,行为过激。也没有给儿子传递正能量,一副受害者的样子。心胸狭窄,带着仇恨离开,死都不怕,还有什么不能接受的?抛下妻儿、老母“轻松”去了。如果他懂得宽容、原谅、心理强大至于跳河自杀吗?儿子小宝,高考状元,应该成人了,但被课本知识武装起来的头脑里,只有仇恨,不懂感恩,揪着妈妈的错误不放,硬生生地把全世界最爱他的人赶出家门,不是罪过?但失去爸爸的痛让他不要以怨报怨也很难。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女主坎坷的命运难道不是她的思想在左右吗?而正确的思想是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和学习来获取的。

从方方小说《万箭穿心》里的李宝莉看,不学习何尝不是一种罪过

一切讲究平衡,小宝奶奶的学识和理智使家庭的天平不至于太失衡,她失去儿子那撕心裂肺的穿心之痛,指责、抱怨儿媳能理解,她一心照顾自己视为全部的孙子,怕影响孩子高考,让宝莉出去两天后再回来也能理解,她让宝莉把房产过户到小宝名下也没错,她还提醒宝莉有合适的可以考虑,还有宝莉得不到儿子的原谅,大晚上跑出去准备结束生命,她很担心,也指责了孙子,催促其出去找妈妈。我想故事的最终结局会在奶奶的协调下,小宝放下仇怨,宝莉得到自省,一家人会过上好日子的。唯一让我不解的是奶奶是退休教师,宝莉至于用命来赚钱吗?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山西一男子曾自豪地说“我终于拿棍棒把儿子赶进了南开大学的校门”。但是,他高兴得太早了,学校通知让儿子退学,这个父亲不知缘由,来到学校被告知孩子所有学科挂科,再看看他儿子的形象:头发乱乱,眼睛红红、皮肤黄黄,指甲长长,走起路来晃晃。通宵上网呀。父亲气得快晕了,孩子反问他“你不是说考上名牌大学就不管我了?”。他学习的动力是为了父亲不再管他,多么惨痛的教训。这个夸夸奇谈的父亲不知道学习是孩子自己永远的课题,目光是不是太短浅了?

从方方小说《万箭穿心》里的李宝莉看,不学习何尝不是一种罪过

有一位教育方面的专家,在陪上高中的孩子喝下午茶的时候,从来不讲学习,只讲英国的茶文化、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万人迷贝克汉姆、英式电影《泰坦尼克号》以及英国的气候、森林、建筑等。这个孩子认为,那才是他最向往的地方,所以后来就暗暗跟自己较劲,努力学习,最后考进了牛津大学。父亲就是用对话、交流、谈心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而不是一味地刻意说教、唠叨、抱怨孩子,即“无痕教育”。

天津六岁神童李尚容胎教听的是世界名曲,三岁就开始接触《四书五经》,五岁已认识4000多字,熟读《诗经》、《易经》、《皇帝内经》、《老子》、《大学》等经典,不仅记得牢固而且运用自如。不排除她有这方面的天赋,但我认为主要是她妈妈喜欢读书,懂得身教重于言传,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明白一个人的成长规律。

从方方小说《万箭穿心》里的李宝莉看,不学习何尝不是一种罪过

记得我校原来有一个幼儿班孩子的家长,那个父亲经常下课后在校园和他女儿玩。有些人可能看不惯,觉得一个大男人,没事干和几岁的孩子玩,没出息。可是这个孩子后来学习非常好,现在考上了西安一所重点高中,并成绩遥遥领先。这个女孩非常阳光、自信,经常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各方面都很出色,别看她身体瘦小,还是学校长跑冠军呢!这个被一般人看作是另类的家长懂得良好的亲子互动不仅有利于增进亲子间的感情,更是有利于孩子的教育,与孩子在一起玩耍可以培养孩子沟通、交流、尊重、倾听的能力。

现在的社会,学习资源如此广博,通过互联网可以说躺在床上就能找到自己所有想要的东西。我们每个人是不是都应该做到终身学习,广泛学习呢?鲁迅先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用这个精彩的比喻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读书要广博。当然还要精通一门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学科或技能,这样才能搞好自己的健康;才能在风云变幻的时代站稳脚跟;才能良好人际关系;才能使自己内心强大,对坎坷、挫折能直面、能积极向前;才能追寻诗和远方。

从方方小说《万箭穿心》里的李宝莉看,不学习何尝不是一种罪过

吴爱萍,陕西绥德人,中师学历,小学语文老师,一级教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