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箭穿心》:女性悲剧命运的起源,站在原罪上的女人味儿

妇女节前后,大家都喜欢谈论一下女性电影。中国真正高质量的女性电影不多,而不少女性作家在创作女性题材的时候,也往往带入高级知识分子的情感,缺少生存常态下的女性人文主义关照。基于此,颜丙燕和李现主演的《万箭穿心》,及其《万箭穿心》的原著小说,则更为底层很多,并且可以窥见绝大多数的中国女性的生存命运问题。

《万箭穿心》:女性悲剧命运的起源,站在原罪上的女人味儿


《万箭穿心》的故事,已经不必多言。李宝莉生性刚强,举报男人马学武嫖娼,致使男人自杀。而此后,这位命硬的女性,开始了几十年的对马学武家祖孙几代“还债”的历程。甚至于等到儿子马小宝成家立业,她依旧被当作外人看待,没有获得自己作为母亲的养老权利。

在文本意义上,李宝莉属于妻性和母性的“双重失语”。于贫苦劳动者出身的李宝莉看来,自己要成为一个好妻子,一个好母亲,只需要管理好自己的丈夫,养活好自己的儿子即可。殊不知,这种强大的管理意志,成为李宝莉作为女性悲剧命运的真正起源之一。《万箭穿心》的最大价值,也正是透视这种女性悲剧命运。

《万箭穿心》:女性悲剧命运的起源,站在原罪上的女人味儿


在一个家庭生活当中,如果男人承担管理权,仿佛就成了天经地义。而在《万箭穿心》当中,生性刚硬的李宝莉要承担这种管理权力,却适得其反了,最终的男人自杀、儿子永远不理睬自己等等,都是妻性和母性的完全败北。这种败北,都是软刀子面前更加的无力感。

李宝莉的男人马学武,名字便起到非常有趣。武者,总有更多强硬。学武,就是学着强硬。马学武,一辈子想要向李宝莉“宣战”,但他无法真正强硬起来。在家庭生活当中,李宝莉确实占据了上峰,并且实现了自己对于家庭管理权的获取。但最终,等待她的,可能正是巨大的悲剧命运。

《万箭穿心》:女性悲剧命运的起源,站在原罪上的女人味儿


马学武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以自杀实现对李宝莉家庭管理权的最大嘲讽。多么刚硬的妻子,才能让自己的男人自杀呢?我想,方方老师的《万箭穿心》一定是有原型的。这种刚硬女子的典型,我便见过。是生存的艰辛,让女人成为刚硬的典型,她们在工作当中刚硬非常,却把刚硬也带入到了家庭生活当中来。

那么,女性悲剧命运的真正起源是什么呢?纵览《红楼梦》,林黛玉、薛宝钗等等,都是诗书女性,她们的悲剧,大抵是洞察了人生悲剧的更多哲学,继而葬花伤身罢了。而像《万箭穿心》这样,李宝莉可是无从洞察什么人生哲学的,她是要在人生当中摸爬滚打的人,是一个要生存的女汉子。

《万箭穿心》:女性悲剧命运的起源,站在原罪上的女人味儿


所以,在《万箭穿心》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李宝莉成为汉正街的扁担客,要为了儿子的上学花销去卖血等等。生存的艰辛,让她养成了刚硬的性格。而这种性格,又被李宝莉带到了家庭生活当中来。在这个角色身上,她的社会属性和家庭属性,是相同的,甚至于是不需要做任何转换的。

于李宝莉而言,对待生存的艰辛,和对待老公儿子,都是一样的。生存、老公、儿子,都是李宝莉人生当中的艰辛代名词。所以,她只为自己的人生提供了一种刚硬的性格。这种性格,让她战胜了生存的艰辛,但也带来了更大的艰辛。在生存面前,李宝莉像一把钢刀,但这把钢刀,也引颈了自己的男人。

《万箭穿心》:女性悲剧命运的起源,站在原罪上的女人味儿


方方老师的原著小说当中,马小宝大学毕业,起步月工资上万元,要卖掉李宝莉的房子,拿着钱款去买一套更好地房子,把爷爷奶奶都搬过去住。而李宝莉呢?马小宝告诉她,你不要来,自己想办法。读者和观众,当然可以斥责马小宝的不尽孝道。但与此同时,难道不是马小宝对于这种刚硬女性生存观的有效拒绝吗?

在马小宝那里,看到了女性和母性身上最大的“劣根性”,如果我们可以称之为劣根的话——那就是将面对生存而产生的刚硬,带到家庭生活当中来,以最刚硬的方式,管控自己的男人和孩子。于马小宝而言,李宝莉更像是一个时刻管控自己的暴君式的魔鬼。

《万箭穿心》:女性悲剧命运的起源,站在原罪上的女人味儿


马学武怎么说李宝莉?“你不像一个女人!”这是男性对女性最恶毒的评价了。男性到底需要女性什么呢?近乎所有的男性,其实更像是婴儿,一边要吃奶,一边又要嚎哭以表示自己的强硬。马学武之于李宝莉,是不是这种吃奶性格呢?如果还不够明显的话,那马小宝身上,就是更为典型的吃奶性格了。马小宝这个名字,比马学武,还要传神。

一个母亲奶孩子,是怎样的呢?大抵都是温柔无限的,一边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乳汁,一边又笑容满面地给着他们温柔。反观李宝莉,她“奶”马学武和马小宝的时候,虽然也是无私的,但她不是笑着的。这仿佛就造成了她的悲剧命运。

《万箭穿心》:女性悲剧命运的起源,站在原罪上的女人味儿


李宝莉的刚硬,当然是不对的。家庭生活当中,我们总是喜欢强调让女性要有“女人味儿”。但什么是“女人味儿”呢?我觉得,不过是男性的吃奶性格作祟罢了。一面希望女性承担更多的家庭义务,一面又要有着温柔如水的性格,这本身其实是冲突的。女人味儿,更像是对女性天然而原罪地审判。这种审判,绝大多数的女性,都没有招架之力。

李宝莉一样的女人,活到最后,都没有明白自己到底哪里错了。她真的错了吗?还是我们这个时代,对女性,有着过分的苛责呢?刚硬生存的李宝莉,其实需要一个足够有力的肩膀,让其依靠,继而将其软化。然而,现实生存当中,我们的男性,往往最先软化,无力面对生存之艰辛。基于此,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而女人的一半,还是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