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細胞生物學專業創立者:既然回來就應該去最需要的地方

2014年,在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隆重揭幕了一尊手捧書卷的老人銅像,銅像沉默地座落在大廳裡,安靜的守護著老人奮鬥了大半輩子的地方。這座銅像是為了紀念鄭國錩先生誕辰100週年而立的。


我國細胞生物學專業創立者:既然回來就應該去最需要的地方

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內的鄭國錩銅像


鄭國錩,我國著名的植物細胞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中國細胞生物學主要奠基人之一、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所長。


我國細胞生物學專業創立者:既然回來就應該去最需要的地方

鄭國錩


他長期從事植物細胞生物學教學和科研工作,在蘭州大學首創了中國的細胞生物學專業,先後發表學術論文140餘篇,曾任國務院第一屆學位委員會學科組成員、中國細胞生物學會副理事長,更是連續三屆擔當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坎坷求學路,一顆報國心


1914年,鄭國錩出生於江蘇常熟縣。家境貧寒,他幸得親戚幫助得以完成學業。1943年,鄭國錩畢業於重慶國立中央大學博物系,獲得學士學位;1947年獲得該校的碩士學位,同年底鄭國錩獲得獎學金到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我國細胞生物學專業創立者:既然回來就應該去最需要的地方

鄭國錩(左一)赴美途中在輪船上與同學合影


1949年,新中國成立,在美留學讀博的鄭國錩非常高興,新中國的建立更加激勵了他學成報國的信念,留學的每一天,他都在夢想著回國的日子。


我國細胞生物學專業創立者:既然回來就應該去最需要的地方

鄭國錩初到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細胞工作室工作


1951年,鄭國錩完成博士答辯後,沒有來得及拿到學位證書,就迫不及待地同妻子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此時新中國成立不久,百廢待興,正是需要人才的時候。南開大學、廣西師範學院和蘭州大學都向鄭國錩夫婦發出了就職邀請。


鄭國錩說:“如果只是為了優越的條件,完全可以留在美國。既然選擇回來,就應該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鄭國錩夫婦毅然選擇了位於荒涼大西北的蘭州大學。


說是大西北荒涼可是一點都不誇張。當時的蘭州被稱為“無風三尺土,下雨滿街泥。” 灰濛濛的天,光禿禿的山,路是坑窪不平,最好的交通工具僅是馬車。


在去往蘭州的路上,他帶著夫人和小女兒幾經輾轉,聽著馬脖子上的銅鈴叮噹作響,走進了蘭州大學。


教書育人,培養新生力量


自從進入蘭州大學以後,鄭國錩就再也沒有離開過。


當時的蘭大植物系,算上兩位兼職教師全系僅有6位教學老師,14名學生。實驗設備更是少得可憐,幾架性能很差的顯微鏡、一臺不能切片的切片機、一個不保溫的保溫箱、標本切片子奇缺,相關的圖書連小書架的一半都裝不全,系裡所有的圖書和標本切片都還沒有鄭國錩從國外帶回來的多。


滿懷熱血的鄭國錩沒有被匱乏的教學條件嚇退,經過短暫的休整,開始了自己的教學之路。


我國細胞生物學專業創立者:既然回來就應該去最需要的地方

鄭國錩(左一)與細胞室科研小組人員一起工作


1953年,鄭國錩擔任蘭大植物學系主任,同年暑假,他親自到上海採購實驗儀器和試劑、並向國外訂購實驗設備、訂購大批中、外文的圖書和期刊,邀請在威斯康星大學時的同學、植物生理學教授呂忠恕先生來蘭大授課。


鄭國錩在蘭州大學開設了國內最早的細胞學課程和實驗,並編寫了我國第一本《細胞生物學》高校統編教材,該書連續印刷了10萬多冊,同時由他主編的《細胞生物學實驗教材》,也是我國生物專業的“經典”實驗教材。


我國細胞生物學專業創立者:既然回來就應該去最需要的地方

許智宏(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北大校長)為《鄭國錩細胞生物學》題名


1980年,他在我國首創細胞生物學專業。他是我國提出細胞生物學概念的第一人。


鄭國錩不僅對實驗有著嚴格的要求,對學生們的學業同樣如此。


工作期間,每天早上鄭國錩都會來實驗室,檢查試驗檯是否清理乾淨,儀器是否擺放到位。


在九十多歲的時候,他還要讓學生每隔一段時間都到家裡,挨個向他彙報最新的研究結果、實驗數據,製作好的顯微鏡切片等。


我國細胞生物學專業創立者:既然回來就應該去最需要的地方

2006年教師節和學生們在一起


每次學生們去見鄭國錩都很緊張,因為他總是能一眼看出學生實驗中的不足之處,以至於學生們對於科研實驗絲毫不敢懈怠。鄭國錩一貫嚴謹的科研態度,深深地影響了學生們。

在鄭國錩嚴格的要求下,蘭大細胞所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生物學領域人才,如西北大學賈敬芬教授、山東大學的張舉仁教授、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楊維才研究員等。

蘭大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王崇英與鄭國錩共事40餘年,到現在王崇英教授依然記得,與自己同期的研究生,每月都要寫一篇讀書報告。每個人的讀書報告,鄭國錩都會非常認真的去看,對於文章的流暢度,標點符號是否使用恰當,每一點差錯都要給學生們指出來。


我國細胞生物學專業創立者:既然回來就應該去最需要的地方

鄭國錩在蘭州大學榆中校區看望本科生


鄭國錩對待教學一絲不苟,同時也非常關心學生的生活。


在學生王崇英與丈夫出國訪學的那一年,女兒剛考上初中。鄭國錩特地去拜託熟人,給他們的女兒分一個細心的班主任,好讓王崇英夫婦可以安心在外學習。


聽聞自己的學生結束國外學習,想要回到蘭州大學工作時,鄭國錩特別高興,幾次到學校的人事處,落實學生的來校手續。


我國細胞生物學專業創立者:既然回來就應該去最需要的地方

鄭國錩在博士論文答辯會


鄭國錩教導學生做學問要先學做人,“為學先為人;業精於勤,勤能補拙;行成於思,思可創新。”這三句話鄭國錩讓學生牢記在心,不管走到哪裡,心中都要有祖國,迴歸祖國。對於那些在國外求學的學生,他也是時刻關注著,鼓勵學生們學成後,迴歸報效國家。


淡泊明志,奉獻祖國


在上世紀70年代,學校的科研經費有限,鄭國錩認為每一分經費都要花在刀刃上,用在學術研究上。


同時,鄭國錩在生活上十分的簡樸,改革開放後,面對大多數人都向往的發達城市,他不為所動,家裡的傢俱還是幾十年前從老宿舍搬過來的老傢俱,不吸菸,不沾酒,一件衣服能穿十幾年,不求名利,一心撲在科研事業上。


我國細胞生物學專業創立者:既然回來就應該去最需要的地方

鄭國錩(中戴帽)在蘭大院士林植樹


鄭國錩雖然生活樸素,但總是大方助人。1998年,南方發生洪澇災害,鄭國錩夫婦立刻拿出3000元捐贈給災區。


2003年,鄭國錩獲得香港何梁何利基金會頒發的“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獎金20萬港元后,便和夫人一同將全部的獎金捐贈給學校,成立“鄭國錩生命科學獎學金”,鼓勵學生努力學習。平日裡,鄭國錩對生活困難的學生也是多加照應。


鄭國錩在生物學領域上有著卓越的研究,是我國細胞生物學界的泰斗人物,著作甚多,是享譽海內外的著名植物科學家,但這些名譽稱號卻都比不上學生的一句“先生”讓他笑得開懷。


我國細胞生物學專業創立者:既然回來就應該去最需要的地方


參考文獻:

1. 《鄭國錩:中國“細胞生物學之父”》,蘭州新聞網

2. 《一生無違青雲志 半世躬教白首心》,中國科學院

3. 《鄭國錩:中國細胞生物學奠基人》,蘭州大學新聞網

4. 《鄭國錩:中國細胞生物學奠基人》,甘肅日報

5. 《居一隅而雄天下——懷念鄭國錩院士》,中國科學院

6. 本文圖片來源於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蘭州大學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