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重大突破!MIT開發出擺脫人類定勢思維的人工智能平臺,找到出乎科學家預料的全新抗生素丨科學大發現

人類在與超級細菌的大戰中,終於祭出了超級大招人工智能

前不久,麻省理工學院(MIT)醫學工程與科學研究所合成生物學中心的James Collins團隊,與德研究所的Regina Barzilay領銜的研究團隊,在頂級期刊《細胞》上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重大研究成果[1]。

《细胞》:重大突破!MIT开发出摆脱人类定势思维的人工智能平台,找到出乎科学家预料的全新抗生素丨科学大发现

James Collins(左)和Regina Barzilay(右)

他們開發了一個跳出人類思維框架的人工智能抗生素預測平臺,這個平臺不需要知道藥物的作用機制,甚至不需要科學家標註化學基團,它能一個原子一個原子地獨自學習,最終實現預測特定分子的功能,以一種科學家不瞭解的方式,幫助人類尋找全新抗生素

這個新的智能平臺身手不凡,Collins和Barzilay團隊用它找到了多種與現有抗生素結構差異較大的抗菌化合物。其中有一個原本用來治療糖尿病的臨床前藥物,展現出強大的抗菌效果,對多種超級耐藥菌展現出強大的殺傷力

更厲害的是,這個抑菌小分子以一種科學家完全沒有預料到的方式殺死細菌,而且研究人員認為細菌很難對其產生耐藥性

《细胞》:重大突破!MIT开发出摆脱人类定势思维的人工智能平台,找到出乎科学家预料的全新抗生素丨科学大发现

《細胞》封面

自青黴素誕生以來,抗生素就成為現代醫學的基石。隨著抗生素的廣泛使用,超級細菌的耐藥性問題又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大敵。如果現在不遏制住耐藥性產生的勢頭,到2050年,預計有1000萬人會死於耐藥細菌的感染[2]。

遺憾的是,用傳統的篩選方式,已經越來越難篩選到新的抗生素了[3]。在現有抗生素的基礎上改造出新的抗生素,也是敗多勝少。

近年來,尋找新抗生素的科學家已經開始從大型合成化學文庫中篩選[4]。先不說這種方法的操作難度大、成本高,實際效果其實也非常有限,從1980年開始使用這種方法開始,一直到現在還沒有應用於臨床的抗菌藥物出現

機器學習技術和化學信息學的進步[5],讓科學家們看到了另一種可能:讓人工智能平臺自主學習化學分子的特徵,然後預測它的作用

《细胞》:重大突破!MIT开发出摆脱人类定势思维的人工智能平台,找到出乎科学家预料的全新抗生素丨科学大发现

Regina Barzilay

Collins和Barzilay團隊首先開發了一個人工智能平臺,這個平臺可以自己學習化學分子的結構和特徵,然後根據它掌握的這些信息,預測分子的功能,即預測它是否能抑制特定細菌的生長。然後再把這些化學物質按照抑制效果的好壞排序。

隨後,研究人員給這個智能平臺餵了2335個不同的分子,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已經獲得FDA批准的藥物,剩下的是有廣泛生物活性的天然分子。

在完成訓練之後,研究人員讓這個人工智能平臺從博德研究所化合物庫的6111個分子中,找出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

《细胞》:重大突破!MIT开发出摆脱人类定势思维的人工智能平台,找到出乎科学家预料的全新抗生素丨科学大发现

篩選流程

最終,這個平臺找到了數十個有抗菌潛力的化合物。經過全面的分析排名之後,一個叫做SU332的化合物排在了第一名。SU332原本是c-Jun的N末端激酶抑制劑,它是一個處於臨床前期的治療糖尿病的藥物

從分子結構上看,它與已有的任何一種抗生素都明顯不同。為了致敬經典科幻片《2001:太空漫遊》裡的人工智能系統HAL 9000,研究人員把SU332命名為halicin。

進一步分析發現,halicin是殺死了細菌,而不是抑制細菌的生長和繁殖。傳統青黴素殺不死的處於代謝抑制狀態的大腸桿菌,halicin也能殺死。甚至是抗生素處理之後殘留的持久性細菌,halicin也能殺死。

研究人員還用攜帶多種耐藥基因的質粒轉化細菌,讓細菌具備特定的耐藥性,不過這些耐藥基因也不能幫助細菌抵擋halicin的屠刀

隨後,研究人員用36種多耐藥細菌試刀,結果除了銅綠假單胞菌之外,沒有一個耐藥菌能逃過一劫。後續分析認為,銅綠假單胞菌之所以能耐受halicin,可能是因為“皮太厚”[6],halicin進不去。

《细胞》:重大突破!MIT开发出摆脱人类定势思维的人工智能平台,找到出乎科学家预料的全新抗生素丨科学大发现

圖片來源:DAVID GOULDING/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WELLCOME

那halicin究竟是如何殺死細菌的呢?

研究人員的初步研究表明,這個halicin的殺菌機制還真不一般。它沒有破壞細菌的什麼結構,而是不知道通過什麼方式,破壞了細菌細胞膜維持電化學梯度的能力。這個細胞膜的電化學梯度有個重要的作用,就是與ATP的合成有關

ATP我們都知道,它就是能量啊。如果細菌不能在生產ATP了,那就是必死無疑了。研究人員認為,

細菌可能很難對halicin的這個殺菌技能產生耐藥性,因為細菌很難通過單個或者幾個突變,就改變自己維持電化學梯度的能力

隨後的耐藥性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證實了研究人員的猜測。

他們在實驗室中讓細菌連續傳代30天,也不能獲得對halicin耐藥的菌株。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哈佛大學和以色列理工學院的科學家2016年在《科學》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在實驗室條件下,大腸桿菌對達到最低致死濃度1000倍的抗生素產生耐藥性,僅僅需要10天時間[7]。

《细胞》:重大突破!MIT开发出摆脱人类定势思维的人工智能平台,找到出乎科学家预料的全新抗生素丨科学大发现

黑底的培養基從兩邊到中間分成5個濃度梯度(0-1000倍),培養基上面是白色的細菌從兩邊往中間(抗生素濃度由低到高)飛速往中間生長

在後續的研究中,他們在小鼠身上測試了halicin的抗菌效果,確實很強大。目前研究團隊正在計劃與製藥公司或者公益組織展開合作,以期將halicin用於人體。

為了證明這個系統的強大篩選能力,Collins和Barzilay團隊的研究人員隨後又把超1億個化學分子丟給這個系統,從中篩選到了8種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其中兩種的抗菌活性還非常強大。整個篩選過程只用了3天時間

真是不敢想象。

難怪色列理工學院生物學和計算機科學教授Roy Kishony會說[8],“這項開創性的研究標誌著抗生素的發現,乃至更普遍的藥物發現發生了範式轉變。

全體奇點糕嘔心瀝血嘔心瀝血嘔心瀝血打造的重磅音頻課程《醫學趨勢50講》終於上線了。我們一口氣幫你同步了全球醫學前沿領域最重磅的進展。

只需500分鐘,讓你徹底搞懂最重磅的醫學前沿進展。

課程亮點如下:

1、全面:一網打盡最重磅的醫學前沿進展。

在這套《醫學趨勢50講》中,我們囊括了免疫治療、幹細胞、微生物、人工智能、二代測序,抗癌新藥研發等15個重要的前沿領域,幫你將全球最頂尖的科研成果一舉收入囊中。

2、緊跟趨勢:幫你無縫同步全球認知。

奇點跨學科專業知識團隊,依靠強大的自有數據庫系統,每天跟蹤全球3000多本醫學與生命科學領域的重要期刊,實時把握醫學前沿科技最強勁的脈搏。和全球認知同步,你不需要費心費力,我們把全球脈動送到你的耳邊。

3、有趣易懂:

不用絞盡腦汁,就能理解全球醫學頂尖難題。

醫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論文往往晦澀難懂,再加上語言的隔閡,導致很多人對此望而卻步。這一次,我們幫你把艱深晦澀的前沿學術調製成清新爽口的科學小品,讓你在享受科學之美的同時,輕輕鬆鬆理解醫學頂尖難題。和全球最聰明的大腦思考同樣的問題,你也可以。

兩人拼團即可享有超值優惠價格。

為了進一步提升我們知識服務的品質,歡迎您添加奇點主編的微信,隨時交流課程感想。

[1].Stokes J M, Yang K, Swanson K, et al. A Deep Learning Approach to Antibiotic Discovery[J]. Cell, 2020, 180(4): 688-702. e13.

[2].O'neill J.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Tackling a Crisis for the Health and Wealth of Nations. 2014.

[3].Cox G, Sieron A, King A M, et al. A common platform for antibiotic dereplication and adjuvant discovery[J]. Cell chemical biology, 2017, 24(1): 98-109.

[4].Tommasi R, Brown D G, Walkup G K, et al. ESKAPEing the labyrinth of antibacterial discovery[J].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2015, 14(8): 529-542.

[5].Camacho D M, Collins K M, Powers R K, et al. Next-generation machine learning for biological networks[J]. Cell, 2018, 173(7): 1581-1592.

[6].Yoshimura F, Nikaido H. Permeability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outer membrane to hydrophilic solutes[J]. Journal of bacteriology, 1982, 152(2): 636-642.

[7].Baym M H, Lieberman T D, Kelsic E D, et al. Spatiotemporal microbial evolution on antibiotic landscapes[J]. Science, 2016, 353(6304): 1147-1151.

[8].http://news.mit.edu/2020/artificial-intelligence-identifies-new-antibiotic-0220

《细胞》:重大突破!MIT开发出摆脱人类定势思维的人工智能平台,找到出乎科学家预料的全新抗生素丨科学大发现

本文作者 | BioTalker

用人工智能對抗細菌的進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