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晚》中哪两句了描写乡村生活?觉得如何?

用户239189396379


《村晚》来自于南宋诗人雷震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描写的是黄昏的农村景象,以欣赏的视角赞美了悠闲恬静的田园风情。

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首诗展示的是一幅牧童骑牛晚归图,真正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周围的景物,也是给下面的两句起了一个衬托的作用。后两句才是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意图。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这才是一副完美的乡村晚景!在这样宁静优美的背景中,主人公——牧童登场了。他骑着牛儿,走向村庄,手中拿着支短笛随意的吹着。画面中这个天真烂漫的牧童,为我们演绎了恬静优美的农村景象,更是为诗人意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平阳一虎


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诗前两句写乡村生活。首句“草满池塘”是说节令已在春末,池塘里的青草已经长满。“水满陂”,是说正逢多雨季节,因此水涨得很高。次句写远山落日。用一个“衔”字,形象地现出落日挂在山头上的情况,与杜甫“四更山吐月”的“吐”字同见炼字之工。又用一个“浸”字,写落日青山倒映水中,与王安石“北山输绿涨横陂”句情景非常相似。诗围绕池塘为中心,以池塘中的绿草与澄净的池水,带出青山与落日,中间以一“浸”字作维系,使池塘显得很热闹,色彩也十分绚丽。

这首诗展示的是一幅牧童骑牛晚归图,真正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中的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意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读心赏文


《村晚》是宋代诗人雷震的一首七言诗,后两句“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描写了农村傍晚很常见的生活情景。80、90年代很火的一首歌曲《乡间的小路》,歌词便化用了这首诗的意境:乡间小路,暮归的老牛,牧童短笛隐约在吹响……

在乡村诗里,牧童吹笛或唱歌的意象很常用到,用以表现乡村生活的悠闲、宁静、远离尘世。有牧童出现的诗歌里,总是带着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美好。唐代吕岩有“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宋时黄庭坚有“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清代时袁枚一首所见也是非常有名,“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在雷震的《村晚》这首诗里,后两句也是表现这样的场景。农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傍晚时分,是忙活一天的人们收工归家的时刻,所以心情分外愉悦;对于小孩子们来说,也结束一天的放牛时光,所以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吹着短笛。

牛背宽广,还可倒坐……

在夕阳西下的映照之下,这两句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一幅牧童骑牛晚归图,牧童的天真可爱、淳朴无邪都在这两句间有了鲜活的画面。

而诗的前两句描绘乡村傍晚的景色也写得很有特色:“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青草,池塘,青山,落日,寒波,倒映,组合成一幅宁静的乡村田园图景,并用一个“满”字,一个“衔”字,一个“浸”字写出动态感。

这是一幅景与人和谐宁静的美好乡村晚景图。

《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读书灯下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描写了乡村生活,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意的吹奏。这首描写了乡村的晚景,真正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



嘿诗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一幅自然风光展现眼前,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好像要溢出来了,远处的大山好像衔住了那将要落下的夕阳,淹没了那水面荡起的阵阵波纹。

这夕阳西下,代表着夜间即将来临,盎然了一日的生机也将沉沉睡去,为明日的活力储蓄精神;平静里偶尔泛起波纹的水面、那远处寂寥大山的身影,展现了世间万物即将归于沉睡的平静与寂寥,同时也深感天地广袤,自身融于其中的怡然。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偶然听到那信口吹出的笛声,寻声而去,看到的是牧童横坐于牛背归去的身影,乡村生活就是如此悠闲自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规律自然,合乎其道,自然心旷神怡,难怪现今陷身于忙碌中的我们甚为羡慕。

羡慕归羡慕,谁又真正舍得放手那忙碌,有时真的在想:

是忙碌困住我们么,

是我们无法挣脱么,

这些问题我们心如明镜,

不是的,

是我们不肯放手那忙碌罢了,

是我们自己将自己围在一座城里,又甚为羡慕那城外的风光罢了。


奶茶爱尚咖


自然是“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这是典型的乡村生活,是都市里不可能发生的情景。诗句将这一情景描述得十分生动传神,牧童放牛归来,横坐牛背是常见的,在牛背上吹笛也是常有的,放牛时玩得不尽兴,归途上继续娱乐。短笛不一定无调,只是说乡音里乐都市人不熟悉罢了。这样的诗句,是对乡村放牧苦中有乐的轻松愉快的描写,象“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一样生活气息浓郁,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很有艺术创意与感染力,我认为是不可多得的精彩。


深圳郑海洲


《村晚》是由宋朝诗人雷震所写。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衍落日没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前两句是写农村晚景。描绘出了一幅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红红夕日似被山咬住的自然之景。

后而句由景转情。抒写了一个放牛回家的小童,在回家的路上,横骑在牛背上,用短笛随口吹着一曲不成调的曲子,正在自由自在往家赶。这两句描写了一个农村田园的质朴生活场景。

整首诗由景而发,构划出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之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游游蜉蝣


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前两句写背景,后两句才是把乡村生活的景象活灵活现的写出来了,体现了乡野黄昏晚景的可爱,村童牛背吹笛,悠然自得,纯朴无邪而快乐。表现了诗人雷震对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们生活自由自在的环境的喜爱。


随手纪念163


很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