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晚》一诗用了什么手法?具体如何?

吉祥龙梁


诗句别裁诗意彩

村晚(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一首唐诗《阳关曲》可供比较: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诗中“草满池塘水满陂”、“客舍青青柳色新”两句,是倒错杂糅句式,正常表述应是“水满池塘草满陂”、“柳色青青客舍新”。两位作者有意悖常规,字词串杂、措辞错位,为什么这样处理呢?反常使得句式奇谲、语感奇瑰,诗意婉曲微妙。

《村晚》首联使用拟人修辞手法。草与水有自主意识,满装池塘满生山坡;山头衔着夕阳,又一起把倒影浸入清冽池水洗个澡。

在表现手法上,二诗各有其妙。

《阳关曲》比兴精彩。雨洗清晨,柳色青青,由留人殷殷的送别场景,引出感怀,君将远行,再干一杯,远方难有我们这样的老交情。

《村晚》赋法成篇。先描绘乡村大背景,拟人修辞,安排草与水与山体与夕阳互动,使静穆征象律动起来;其后截取特色画面,牧童归牧、骑牛吹笛,随口吹奏的笛音有声无调;朴质壮丽,静谧动感,好一幅温馨恬远的田园牧歌情景。


樊虚


《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用了拟人、借景抒情的手法,描写了美好的乡村生活。

长满青草清泉满溢的池塘,像被远山咬住倒影水底的红日,还有坐在牛背上晚归的牧童,随性地吹着不成调的短曲。静中有动,远近结合,山水一色,天地合一,人行其中...展现了一幅唯美的田园风貌。

作者通过对池塘、远山、落日和牧童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向往之情!"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牧童天性纯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正是作者所追求向往的生活方式。回归乡村,拥抱自然,乐于其中...



蓝姐的天空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宋代诗人雷震用的是借景抒情的手法。

古诗摄取的画面不大,写景则集中在池塘上,写人则集中在牧童上,又都围绕着“村晚”二字落笔,把人引入了江南优美的田园之中 ,使人对恬静的乡村生活充满着美好的向往。

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喜爱和赞美之情。






样样红136819


我是西早走天涯,我来答。

村晚

宋.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诗歌描绘了一副乡间牧童晚归的生活景象。

上两张现代照片应应景:

“山衔落日浸寒漪”是拟人化的用法,“衔”、“浸”这一动词很好地体现出来。好比一个人衔着落日,又把落日浸到水里面,诗歌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观点。


西早走天涯


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这首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人生如戲888


(汉子~五首*夜诗* 🙏🙏🙏)

《夜山》

夜寻桃梨 泥中栖

轻吹悬月 忍泪啼

山中金云 满头挤

银河斓星 吹残笛

〈李恭觉~2019年5月1日*三月初廿七日*夜于北京密云大月山〉

《大运河之夜》

残月疏 枝停

夜阑风 寂静

舟绰岸 孤影

梦飘运 河中

〈李恭觉~2019年4月21日*三月初十七日*3时17分夜宿好友北京通州*月亮河*寓中赋〉

《夏夜》

花花隐蕾红,啾啾栖林中。

星星浩渺灯,月月淡天空。

沉沉山入梦,疏疏枝绰影。

寂寂夜无声,淅淅雨剪风。

〈李恭觉~2019年7月17日*农历六月十五日夜*2时17分于北京延庆松山~友之墅舍~赋……〉

《中秋夜》

皓月照千秋,玉盘举夜空。

谁呼外乡人,不敢抬头应。

《汉子诗人~2019年9月13日*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于北京》

《北京大觉寺之夜》

悠闷钟声 寺抖动

疏烟氤氲 升夜空

四野山风 似泣婴

圆月坠入 八绝中

〈汉子诗人~2019年8月17日*农历七月十七日*晚于北京大觉寺……大觉寺以清泉、古树、玉兰、环境优雅而闻名。寺内共有古树160株,有1000年的银杏、300年的玉兰,古娑罗树,松柏等。大觉寺的玉兰花与法源寺的丁香花、崇效寺的牡丹花一起被称为北京三大花卉寺庙。大觉寺八绝:古寺兰香、千年银杏、老藤寄柏、鼠李寄柏、灵泉泉水、辽代古碑、松柏抱塔、碧韵清池……〉



汉子诗人


1、动静结合

作者先写静景后写动景,由近及远,景物层次分明,构成一幅幽静美丽的田园风光图。

2、比拟

“山衔落日”,用比拟手法写出日落景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3、借景抒情

借恬静优美的景色,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向往,情与景高度统一。


火勺星


这首诗是借景喻人的一种表现手法,用二满字写水,用日落山写暮,用牧童的吹笛表现无拘无束的心情。

这是老人的心情,水满则溢,由年青到老是一种自然规律,所以用涟渗表示心情,用牧童的胡吹笛悟到了人生,心情好永远年青,这才是作者的内涵。


兰竹944


,“山衔落日浸寒漪”一句中“衔”与“浸”是有生命的物体才有的动作,这里把山拟人化,写出了落日时的景色情态.所以,本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远山衔着半个夕阳,浸在冰凉的水中闪耀的美丽景象。


王耀才5751


我看到的是一种写实行为,那耒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