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晚》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霏霏5312


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宋代诗人雷震的七言绝句《村晚》,是一首别具特色的田园诗。它以一个士大夫的视角,通过描绘宁静安详的村晚景色,寓情于景,抒发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眷恋向往的情感。下面,茂森分结合诗句加以陈述。


首句中,傍晚时分,江南水乡,诗人漫步村头,搜寻着一切让他有新奇感的事物。凝视着眼前的池塘:池水满满,水草青青,铺满水面。这水应该是春水,它源源不断地从山上流下来,带来小村勃勃生机与活力,新给人丰收的希望。诗人不避重复,连用两个“满”字,含蓄地透露出他的激动喜悦之情

次句写远景。由于对池水的关注,诗人不由自主地眺望远处的山峦。他在想像,那里叮咚的泉水借着山势,潺潺而下,汇聚到脚下的陂塘。春寒之时,太阳总是带给大地暖意。此刻它要落山,诗人有些依依不舍,略有些落寞。不过,这种情绪马上就被消解掉了,余晖洒满大地,映红了水面的涟漪。一个“浸”字化静为动,暗示出诗人此时心中小小的激动来。

第三句笔锋一转,主角出场了,画面中有了人,才能够气韵生动。牧童暮归这种场面,村民司空见惯,激动不起来,却是一个文人最喜欢看到的,他们总是喜欢一些原始野性的事物。诗人目送归去的牧童,脑海里定格了他横坐在牛背上顽皮的笑颜。在诗人心中,笑颜就代表了农村生活的淳朴本性,牧归象征了人性本真的回归。

尾句收合全篇,“信”字格外有深意。牧童悠然自得地在牛背上吹起了短笛,笛声没有什么悠扬动听的旋律。牧童无师自通,随意地信口吹曲。在诗人的心里,那笛声才是至真至纯的音乐。吹笛归去分明是动态,却让人领略了宁静安详和闲适的意味。

从那声音中,诗人调动起感官和心灵,听到了人们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嗅到了泥土的馨香,感受到了他们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幻化出了一个心向往之而又可望不可即的桃花源……


杜里茂森


【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

首七言绝句,它是描写当时农村晚

景的一首诗。全诗如下: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该诗是一幅美丽的牧归晚图。它展现

在我们眼前的是:满塘的碧水和满山

的绿草。这时夕阳将至,只见在落日

余晖中牧童骑在饱腹的牛背上,横笛

吹起了不着调曲子,披着晚霞悠然自

得地向村里归去。

【村晚】这首诗所描绘的确实是一幅

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田园画面,

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

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诗的画中之

景、画外之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

的美好感觉。





申卜元


《村晚》古诗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雷震,生卒年不详,四川眉州(今四川眉山)人,也有说南昌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宋朝,政治开明,经济富庶,文风自由,中国诗词艺术发展的一个巅峰。

这也体现在这首《村晚》诗里。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首诗描写了一副美丽的农村晚景:树木葱茏,池塘青青,红彤彤的落日似被山峦咬住,放牛回家的孩子调皮地横坐在牛背上,用短笛不成声调地吹奏着曲子。诗人用他充满自然与人文情怀之眼,描绘了一幅富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清风漫旅


《村晚》[宋]雷震。第一句,草满池塘水满陂。画面好美与诗名同赏,一边写草,另一边写水,草和水组成的池塘,就是个小村庄。第二句,山衔落日浸寒漪,看山好似口含的落曰映在清凉的水波汶里。夕阳光斜入水里,水在光的折射里泛起涟漪,好恬然。第三句,在这夕阳西下的傍晚,“牧童归去横牛背”。这画面好美。横坐牛背的小牧童,悠然自得,随老牛的慢之节拍,第四句,“短笛无腔信口吹"。不要什么高雅,朴朴实实的农村田园风光,迷恋了诗人的心。


重阳247961633


诗人生活在宋代,生平不详。《村晚》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诗人在写此诗之前,心情郁闷,可能是忧国优民,也可能是个人不得志有感而发。傍晚诗人慢步在池边,眼前的景象是;水草长满池塘,而且塘里的水很满,西山口将要落山的太阳浸泡在有些凉意的池塘里,不时的还泛起一层层的涟渏。不经意间,又有牧童顽皮的横骑在暮归的牛背上,手拿短笛吹着些没有音调曲子。

诗人慢步在深秋的池塘边,心情极度低落,眼前的此情此景,更钩起了诗人有志无处报国的优闷心
情。


山水常相守


应邀简答:《村晚》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首诗是一幅美丽的牧归晚图。满塘的碧水,满坡的绿草。太阳快落山了,牧童骑在饱腹懒散的牛背上,横笛随意吹着自鸣得意的曲调,披着听醉了的晚霞慢悠悠的往村里走去。



阿祥79874


这首诗展示的是一幅牧童骑牛晚归图,真正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中的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意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诗摄取的画面不大,写景则集中在池塘上,写人则集中在牧童上,又都紧紧围绕着“村晚”二字落笔,把人引入了江南优美的田园之中,使人对悠然恬静的乡村生活充满着向往。


闲和艺术馆


《村晚》宋.雷震。诗人曾任职官府,热爱多姿多彩的乡间生活,写出了优美感人田园诗作:

草滿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用户2379202394590


《村晚》的作者雷震,是赵禔时代的人,曾任职官府。处于宋室徧安的大局之中,他真的在“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氛围下,写出了这首若无其事的田园诗来: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作者应该熟知农事,观察晚春江南日暮田间的景色,堪称细致入微。甚至可以说,他当时被眼前的一切迷醉,不着痕迹地用诗句将之固定下来,让我们在今天,也能神𣸯这美好的境界。

烟雨江南的佳景,多在清明前后。这时草长莺飞,春水满池,农事始兴,“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指的就是这个时节。你看,直到“山衔落日”耕耘方罷,这时候西墜的夕阳倒影,也感受到料峭的春寒。“老牛初了耕耘债”,可憨厚的它,还是让知己横坐在自己的背上,倾听他即兴演奏无调有腔的横笛。

我要说诗里的“寒漪”,“横”坐(非骑),“信口”都是神来之笔,任何人动不得!作者对字理的推敲功夫,让人折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