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為什麼可以以弱勝強,獲得靖難之役勝利?

紅紅火火講歷史


1、朱棣本人性格剛毅用忍,有雄才大略。朱棣從少年時期就跟著李文忠一起在軍營長大,參加過很多的戰爭,本身的才略加上風霜雨劍的刀砍斧正,從戰爭中學習戰爭,理論加實踐的磨礪,一代名將李文忠的指點,無疑使朱棣成為那個時代的驕子。

2、朱元璋大殺功臣的後果。朱元璋成功從一個草根階層翻身農奴做主人了當上皇帝了,然後就開始殺功臣了,那些名臣名將被他殺的殺流放的流放老死的老死。等建文上位的時候,朝中已經沒有什麼可用之人,唯一能用的耿炳文,是因為只會防守才被朱元璋留下。所以最後朝廷沒辦法,用了一個貌似不錯的飯桶李景隆,幾乎敗光了建文的家底。

3、這起兵講究天時地利人和,不得不說朱棣運氣太好了,朱允炆太實誠了。在朱棣起兵之後,朱允炆第一時間也召集幾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出軍反叛,在出軍誓師大會上,朱允炆說:大家打仗歸打仗,不得傷害我的皇叔。雙方交戰,擒賊先擒王,你居然說不能對對方最高領導人動手動腳?我射箭的時候還得思考幾秒不能射到他,然後就被別人砍死了,佩服佩服,雖然沒有好的將領帶隊是很大的戰敗失誤,但是這句話也給平叛帶來不可磨滅的影響。除此之外朱允炆還做了一件蠢事被歷史學家批判,就是朱棣曾把自己的兒子送到京城當人質證明自己清白,而朱允炆 把他們又放回去了…放回去了,你這是親手把人質送回去告訴朱棣說,皇叔啊,我很相信你,我要削藩了,兒子就不留了先還你。

4、第四個我要講的就是宦官了,朱元璋上位的時候對宦官打壓的很嚴重,可以說宦官地位極其低下要看任何人的臉色,而朱允炆建文帝也是遵循他爺爺的思想,對宦官打壓很深,你們懂得這些人後天造成缺陷入宮導致內心有一種心理缺陷,有時候想法會變得十分惡毒,而在朱棣造反之後這些人又在建文帝那裡受了打壓,心裡不平衡就惡從膽邊生的投奔了朱棣,把消息都透露給了朱棣,內憂外患,這樣的情況下朱允炆怎能不輸!不過朱棣上位開始大寵宦官,開創了宦官新時代,眾所周知明朝中後期宦官經常執掌大權殘害忠良,還有魏九千歲這樣“名傳千古”的人物,不得不說朱棣開了一個好頭。

5、朱棣的謀士姚廣孝。這個人還是不得不提,姚廣孝可以說一點也不遜色與劉伯溫,甚至在陰謀領域,我覺得更勝劉伯溫一籌。姚廣孝精通謀略,對社會現實和人心,無比精通,朱允炆這邊和姚廣孝一個身份的黃子澄,兩個人簡直不是一個重量級別的對手。黃子澄可以說就是一個書呆子,胸中既無半點韜略,也無識人之明,讓他和姚廣孝做對手,我都覺得姚廣孝太虧了。如果換一個範曾這樣的對手,沒準還能給中國歷史留下更絢爛的一筆。


易水170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許多農民都活不下去了,紛紛揭竿而起。其中以朱元璋為首的淮西集團,經過長期的鬥爭,終於取得了天下戰爭的勝利。戰爭的結果則是朱元璋開創了新的王朝。這個王朝就是被後人歌頌的大明王朝。大明王朝的開創是迎合了人心的。但在繼位人的問題上有很大的矛盾。其中長子朱標死得太早。而朱允炆又沒有建立起自己的勢力。使得朱棣有機會奪取政權,那朱棣是如何在朱朱允炆成為皇帝之後,再次將他趕下臺,獲得靖難之戰的勝利呢?

朱棣在性格方面比朱允炆好很多

性格是決定一個人成敗的重要因素。好的性格能夠成就人生,壞的性格能夠拖垮人生。這是從劉邦和項羽的鬥爭得出來的經驗。在秦朝末年的時候,兩個人因為性格的原因使得天下最終歸屬而朱允炆則不同,他從小就出生皇族沒有吃過多少苦。一個人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一個人過著艱苦樸素的生活,這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對比。

從小在軍營長大。為他以後從馬上得到天下做了鋪墊。朱允炆則不同。從小過著幸福的生活,衣來張手飯來張口,根本不懂民間疾苦,對於自己的叔父親戚也沒有多少感情,上臺的第一件事就是削藩,結果把自己所有的親戚都得罪遍了。在最後兩個人鬥爭的時候,朱允炆也沒有多少能夠抵抗朱棣的底牌,一遇到失敗就退縮,而朱棣則是越挫越勇,最終登上皇位。

朱元璋剷除功臣的影響

朱元璋是一個崇尚武力的皇帝。他在反抗元朝的過程中就積累了豐富的軍事經驗。他知道一旦自己的手下做大掌握過多的權力,那很有可能就對他的皇位不利。因為這種原因,朱元璋在平定天下之後選擇了削弱這些人的權利,要麼將它們找個罪名殺害,要麼把他們手上的兵權全部剝奪,這種情況造成的朱允炆登位之後無人可用。

朱允炆因為沒有能夠獨立一方的將才,只能夠啟用一些草包飯桶,把好好的幾十萬大軍都給浪費掉了。就像當時和朱棣作戰的耿炳文,他就是一個只會防守的將軍。遇到戰機也抓不住,當年本來可以消滅朱棣,卻因為他的謹慎而錯失機會。還有一個叫做李錦龍的人,他和戰國時期的趙括一樣只會紙上談兵,帶南京保衛戰之中敗光了明朝的精兵。

雙方謀士和宦官的影響

因為朱元璋十分討厭宦官,他害怕宦官弄全會影響明朝的傳承。所以在朱元璋時期一直禁止宦官干政,並且禍害他們,宮中的宦官活得十分委屈。朱允炆繼位以後繼承了自己祖父的這種政策。大力打壓宮中宦官,只是讓他們做一些雜活,根本不把他們當人看,這使得宦官心中都十分恨建文皇帝。宦官對建文皇帝的仇恨給了明成祖朱棣機會。

宦官提供情報給朱棣的軍隊,這是建文皇帝內部混亂的表現,這一點上面他大不如自己的叔叔朱棣。 而在雙方謀士對比。朱棣有一個謀士叫做姚廣孝,這個人的才華和劉伯溫相差無幾,但他一直蟄伏選擇在合適的機會出手,從燕王當上皇帝的這段時間裡面,他功不可沒。


建文皇帝就不同了啊,只是一味地信奉儒生,而儒生對於權力智謀這方面根本沒有什麼擅長,一個黃子澄還只是死讀書成為了愚昧的代表。朱棣能夠戰勝朱允炆不僅是他個人的原因,在天時地利人和多方面,他都已經勝過朱允炆的這些原因的總和,使得它超過朱允炆成為了明朝第三位皇帝。


無根樹花正孤


明朝永樂皇帝朱棣之所以能以弱勝強,獲得靖難之役的勝利,主要原因有兩點:

1,永樂皇帝是一代人傑,具有傑出的個人能力。永樂帝的文治武功都要高出建文帝朱允炆一大截,因此建文帝才會在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失敗。

2,建文帝朱允炆,是在他祖父洪武帝的細心呵護下成長的。作為太平天子,建文帝缺乏人生閱歷,沒經歷過永樂帝那樣的打磨。這是建文帝失敗的主要原因。

①俗話一句“玉不琢,不成器”,洪武帝護雛心切,沒注意對孫子的打磨。雖然洪武帝一直對他的乖孫認真教導,為其布好局,但是有些道理,沒有經過親身經歷,是無法體會的。建文帝就是栽在這個方面。

②由於建文帝缺少閱歷,只會紙上談兵,因此做事不周全,漏洞百出。

如果建文帝不該急著削藩,而是禮遇皇族成員,保持一團和氣。那麼永樂帝起兵時就無法嚮明朝皇族,作出什麼承諾,而且還會讓明朝皇族,感到驚恐。驚恐之餘,明朝皇族就會團結在建文帝周圍,一同對抗永樂帝。也許永樂帝就沒機會上位了,也許永樂帝也不會有起兵之念了。

總而言之,從靖難之役,可以看出建文帝並沒有掌控天下的能力,在握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痛失好局。永樂帝起兵,一方面是永樂帝有心,另一面是建文帝無能。

從建文帝的能力來看,即便沒有靖難之役,即便永樂帝不起兵,建文帝也不見得能善終。身居高處,能力不足,一般不會有好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