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詩你讀過嗎?

​朝吟風雅頌,暮唱賦比興,

秋看魚蟲樂,春觀草木情。


見過很多情話,唯“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最動人心魄。當感情跨越了生死,超越了時間,用餘生來相伴時,最感人至深。


今天,我們一起來讀《邶風·擊鼓》。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衛莊公的兩個兒子,一個是正室夫人莊姜收養的姬完,也就是後來的衛恆公;另一位是姬妾所生的兒子州籲,十分得莊公喜歡。州籲在恆公繼位後,被流放至他國,他不甘心聯繫其他公子謀反,成為春秋時期第一位篡位成功的公子。


州籲喜好武力用兵,繼位後便聯合宋國、陳國、蔡國,去攻打鄭國。《邶風·擊鼓》便是以這場戰爭為背景所做的詩歌。


思無邪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詩你讀過嗎?


《邶風·擊鼓》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

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

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

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鏜(tang):在《說文解字》裡解釋為“金鼓之聲”,是一個象聲詞,表示打鼓的時候“鏜鏜”的響聲。踴躍∶在《說文解字》裡講“踴,跳也;躍,迅也”,踴就是跳動的意思,躍就是迅速之意。兵:作戰用的兵器。土:挖土、做土工。城:修築城牆。漕:衛國的城市。孫子仲:即公孫文仲,字子仲,衛國將領。平:平定、調停(陳宋兩國的糾紛),文章作聯合之意。陳、宋:諸侯國名。不我以歸:“不以我歸”的倒裝,有家不讓回。


詩歌第一第二段用簡短的話告訴我們事情的起因經過。擊起戰鼓咚咚響,士兵踴躍練武忙。有的修路築城牆,我獨從軍到南方。跟隨統領孫子仲,聯合盟國陳與宋。上級不讓我回衛國,致使我心憂忡忡。


思無邪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詩你讀過嗎?


《韓詩》說:“三十受兵,六十還兵。"意思是古代普通男子,三十歲符合徵兵條件,滿六十歲才能退伍。


《毛詩鄭箋》也說:“與我南行,不與我歸期。兵凶事,懼不得歸,豫憂之。"在家鄉當兵就算了,偏偏我被充軍南行、駐守邊疆,非但遙遙無歸期,而且還要時刻面臨前線戰爭的威脅,恐怕自己這一生都回不去了,想到這些便心中充滿憂傷。


思無邪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詩你讀過嗎?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爰(yuan):於何處、在哪裡。居、處:居住。喪:丟失。於以:在哪裡。


第三段是過渡段,我該在哪裡居住?我的馬又跑去了哪裡?從詳細的敘事,轉到疑問和不確定,為後來的情緒抒發奠定了基礎。丟失的馬匹在哪裡呢,一路追蹤不料它已入森林。


思無邪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詩你讀過嗎?


這段的轉折有兩點要表達的意思,第一點是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中寫的:“既困役不歸,則且於是居處,軍士散居,無復紀律。”因為被留在邊疆戍守,而又不知歸期,這些士兵們都已經非常疲憊,思鄉心切,所以非常散亂,無心職守,沒有軍紀可言。這是第三段要告訴我們的第一層意思,便是戰爭給士兵帶來的心靈上的疲憊和牴觸的情緒。


第二點要告訴我們,馬本來是屬於山林的,它也不想從軍打仗,所以它回到山林中。然而作者卻連戰馬都不如,只能背井離鄉,戍守邊疆,有家難回。作為戰士,他心繫故鄉,所安之處是故鄉,這裡用疑問句將思鄉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思無邪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詩你讀過嗎?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契:相聚。闊:別離。子:你。成說(shu):約定誓言。執:牽起。于嗟:通“籲”,感嘆。活:通“佸”,相聚。洵:久遠。信:守信,守約。


一同生死不分離,我們早已立誓言。讓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戰場。只怕你我此分離,沒有緣分相會和。只怕你我此分離,無法堅定守信約。


思無邪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詩你讀過嗎?


泰戈爾在《飛鳥集》中說:“此生猶如橫渡海洋,你我相逢同艘窄船。死亡,就是抵達彼岸,在此,分手各奔他方。”世界寬廣,人生渺小,彷彿“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而相愛之人的相遇是何等不容易,彷彿汪洋大海上同乘一艘小船。


這樣的不容易,又要生離,作者只能遙望遠方,日復一日的思念心痛。讀過全詩,心痛無比。這首詩還有一種解釋是戰友之間上戰場時相約一起存活,逃離死亡。但更多的是用偉大的愛情故事來詮釋這首詩歌的背後含義。


思無邪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詩你讀過嗎?


“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當美好的誓言與殘酷現實發生碰撞,偉大的愛情更顯悲壯。那些忠貞不渝的守候,終會得來回報。“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和平年代,願有情人終能相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