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6種習慣幫娃越早養成越好,第六被90%的家長忽視,第三讓你笑醒

有本書叫《習慣的力量》,書裡說:我們日常生活中40%的行為都出於“習慣的力量”。

也就是說,我們的人生,有將近一半是靠習慣推動的。

古希臘聖賢奧維德說:“沒有什麼比習慣的力量更強大”。

英國哲學家培根也說:“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

由此我們看出,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有多重要。

我國著名作家巴金先生也說:“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


今天我們來說的這6種習慣,無關吃喝拉撒,事關學習、思維和情商。

孩子未來的閃亮人生,將建立在這些習慣之上。


1.閱讀習慣。

閱讀的重要性咱們就不用多說了,因為家裡有孩子的人都知道了。不管是教育部、學校還是各種培訓機構,都把閱讀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大數據顯示,學霸和學渣有一個非常大的差別,那就是閱讀習慣。

因為閱讀不僅僅是幫助提高語文成績的事情,更幫助孩子理解各科題目。

閱讀水平低的話,連題目都讀不懂,或者讀題讀得慢,怎麼可能考好?

更重要的是,閱讀能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品質。因為書裡各種故事,都蘊藏著人生哲理。為什麼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因為書中的那些哲理,都潛移默化為美好的氣質了。

假如孩子在讀書中發現了榜樣,他就會學習榜樣身上的品格,比如勤奮、堅韌、自信樂觀,等等。

記得哪個教育家說過:愛讀書的孩子不會變壞。

而親子共讀的話就更好了,不但有利於培養閱讀習慣,還能促進親子關係融洽。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孩子學習好一切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也是人生幸福的基礎。

現在的娃,很多都從媽媽肚子裡就開始培養閱讀習慣了。

閱讀的習慣,培養得越早越好。

這6種習慣幫娃越早養成越好,第六被90%的家長忽視,第三讓你笑醒

2.獨立做作業的習慣。

相信陪過寫作業的家長都深有體會,獨立做作業的習慣太重要了。

一寫作業就雞飛狗跳的場景,真的不希望看到不是嗎?

所以要早點培養孩子獨立寫作業的習慣。

我們可以從幼兒園大班就開始培養孩子的這個習慣,比如簡單的題目,不需要家長指導的題目,都讓孩子自己去完成。

剛開始寫作業的時候,可能孩子還摸不著頭腦,這時候需要我們幫助慢慢過度,不要期望孩子能很快掌握這個技能。

另外,想讓孩子獨立寫作業,其他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也要讓他獨立完成,這是相輔相成的。

孩子只有從生活中得到了自信、成就感、掌控感,他才能在各方面獨立自主。寫作業,只是孩子生活學習的一部分。

這6種習慣幫娃越早養成越好,第六被90%的家長忽視,第三讓你笑醒

3.自主學習的習慣。

自主寫作業只是自主學習的一小部分,學習,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往大了說,有學校學習和社會學習,往小了說有課堂學習和課後學習。

更有我們當下提倡的終身學習,如果沒有自覺性,不自主,什麼事情要靠別人催,靠外力,那多半是學不好的。

所以,自主學習的習慣也要早點培養。

可以從小事做起,比如準備第二天的學習用品、收拾書桌書包,比如對一天的學習覆盤、瀏覽當天的筆記、記日記,還比如製作錯題集,等等。這些習慣,都可以從小就讓孩子去接觸、去培養。

這6種習慣幫娃越早養成越好,第六被90%的家長忽視,第三讓你笑醒

4.早睡早起的習慣。

這個也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它的重要性。

我們很多成年人也都在培養這個習慣,不過好像並不是太容易。

而任何習慣呢,都是越早培養越容易,越晚開始越困難、成本越高。

所以要從小開始培養。

不妨跟孩子一起吧,早睡早起。據說很多家長因為陪孩子睡覺,自己的作息習慣也培養好了。

孩子能幫助我們成長,一點不假!

這6種習慣幫娃越早養成越好,第六被90%的家長忽視,第三讓你笑醒

5.思考的習慣。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什麼是罔,那就是迷惑,迷茫,從而無所收穫。如果我們只學習不思考,那是得不到什麼的,因為學得再多那都是別人的知識,而思考,能幫助我們內化,只有內化了的才是自己的。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聽老師講得非常好,但過後全忘了,都還給老師了。

這就是沒有思考的結果,如果對老師所講的有所思考,比如哪個知識點可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哪個案例可以舉一反三對照自己的情況,哪個方法可以回家就嘗試起來?這個思考過程一定可以幫助你獲得更多,因為那是一個內化的過程。

不僅僅是學習方面,在生活當中也是同樣,思考能讓你收穫更多。

現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如果沒有思考,你會焦慮不安。

我們可以從小培養孩子的這個習慣,不管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可以多問孩子幾個為什麼,引發孩子的思考。

尤其是孩子在“十萬個為什麼”階段,一定不要打擊孩子,不要不耐煩,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和習慣,其利長遠。

這6種習慣幫娃越早養成越好,第六被90%的家長忽視,第三讓你笑醒

6.情緒管理的習慣。

我們都知道情緒管理的能力,很少說情緒管理的習慣。

不過,有能力不一定有習慣。

所以,我想說培養情緒管理的習慣也很重要,習慣養成了,就成了一種思維方式。

比如我們遇到不符合自己期望的事情,有人立即大發雷霆,有人立即去思考為什麼是這樣、怎麼解決問題,這就是習慣不同。

對待不如意,你習慣生氣、鬱悶,還是習慣思考、解決?

你有能力,如果沒好習慣,照樣是任憑“動物腦”支配人生。

我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常常就是生氣、不耐煩,我發現她就快養成壞習慣了,像條件反射一樣。於是我就引導她,面對問題,可以想想怎麼解決,可以說沒關係,也可以說“這只是一個錯誤”。

她有這個能力,如果養成習慣,就更好了。我們正在一步步鍛鍊和前進中。

現在這個社會提倡高情商,而情緒管理得好就是情商高。

我們都期待有一個高情商的孩子,那就好好培養情緒管理的習慣吧。

當然,情緒管理要從能力開始,有了能力才能說習慣的事情。

一起加油吧!

都說中國的爸爸們很少參與育兒,這位爸爸深度參與了。作者豆爸,國家心理諮詢師,美國正面管教註冊家長講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歡迎關注頭條號 爸爸很棒,有更多爸爸育兒的文章等你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