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死扶傷,佑生命繁榮

醫學是一場與疾病的長期抗爭。當疾病襲來,給人類健康帶來無盡的傷害,醫務工作者就像戰場上的勇士,與生命之惡做著堅決鬥爭。救死扶傷,意思是搶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顧受傷的人。1941年夏,毛澤東同志為成立不久的中國醫科大學題詞:“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從此以後,這句話就成為了中國醫學的道德規範,被醫學工作者視為自己的義務和責任。

救死扶傷,佑生命繁榮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在祖國大地上肆虐之時,多少醫護工作者不計報酬、無論生死,義無反顧請戰出征。千千萬萬白衣戰士挺身而出齊聚武漢、齊聚湖北、齊聚各省市抗擊疫情的一線,展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偉大戰役。走上前線的,既有鍾南山、李蘭娟、張伯禮、王辰等院士大家,也有全國各地來自基層的醫生、護士,還有那些默默無聞的衛生後勤保障和管理工作者。他們中有剛剛從醫的年輕一代,有為人父母的家庭頂樑柱,還有為此重新回到工作崗位的退休人員。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刻,他們一個個奮勇爭先,走向戰場。因為在他們心中,“救死扶傷”是醫務工作者的天職。

在全國動員、全民戰“疫”中,醫務工作者更是把病房當作主戰場,竭盡全力阻擊病魔。“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是戰“疫”命令,“戰勝疾病、挽救生命”則是每位醫務工作者的堅定信念。武漢市肺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胡明接受採訪時講起,救治一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通常需要五六位醫生通力協作,何等不易。

這場戰役中,我們痛惜地看到,數以千計的醫務人員被感染,還有人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用熱血詮釋了救死扶傷的又一重內涵——“勇於犧牲”。可以說,他們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來換患者的生命。或許隨著時間流逝,這些醫務人員的容貌會在人們的記憶中漸漸模糊,但他們英雄的名字和付出的卓絕努力,將被永遠載入史冊,成為中國當代醫學史上最華彩的一章。

不久後,當人們重歸日常工作和生活,醫療事業恢復正常運轉。救死扶傷的精神或許看似不再如火焰般熾烈,但它會展現出更溫暖的一面,那是面對病人身心痛苦時的細緻呵護,孤獨無助時的熱切幫助,恐懼死亡時的心靈慰藉。

“救”者,助人脫離苦境;“扶”者,護佑生命繁榮。救死扶傷,是永恆的醫學道德精神,是人性的美麗光輝!(作者是天津中醫藥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中華醫學會醫學倫理學分會常務委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