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日誌|ICU人在武漢,要用過硬的專業特長,救死扶傷

【北醫三院援鄂日記一】

ICU人在武漢——生日隨想

北醫三院ICU護士張佳男

清晨,貨輪的鳴笛聲溫柔而內斂,棗木輪子在江水裡劃過,漾起無盡微波。橙色的陽光沿著窗框緩緩移動,漸漸奪目,拉開窗簾波光粼粼的江面上霞光萬丈,生機祥和。

長江用她的包容開啟新的一天。今天是援鄂抗疫第二十四天,2月17日,農曆正月二十四,我的28歲生日。

如果有人問姑娘來武漢後悔嗎?我的答案是NO,青年能把熱血灑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職責所在是無上榮光。

我是一名危重醫學科護士,就是人們常說的ICU。常年的臨床綜合訓練,早就把我們這支隊伍訓練有素。此次援鄂抗疫,北醫三院危重醫學科共派來13名醫護人員。大家在這裡相聚,常常想起在科裡的深夜搶救。葛慶崗是我們危重醫學科的副主任,也是這次的隊長,他說,ICU人不怕苦 不怕難,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迎難而上。ICU人在武漢,要用我們過硬的專業特長,救死扶傷。

援鄂日志|ICU人在武汉,要用过硬的专业特长,救死扶伤

在武漢的每一天的都是感動的,感動來自我的病人。

穿上厚厚的防護服,病人需要我們,隔離病毒但不隔離愛。給病人輸液時大爺說戴著防護手套,扎兩針沒關係;送病人做CT,排隊的病人指了指我的姓名卡說謝謝你們來了,武漢感謝你們。病人重你們先來做,隊伍迅速讓出一條通道;巡視病房阿姨問我,姑娘我能出去嗎?當然能…還有一個患者,帶著南方女子特有的溫婉,朝我握緊拳頭,會心地笑著。內心某個地方被猛烈的撞擊著;給病人發藥一位年輕的患者對我“姑娘你又上班啦。”“您怎麼知道是我?”“雖然沒見過你的樣子聽聲音我知道又是你”。

這支隊伍時刻提醒著我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凌晨3點剛接班,37床搶救,跑著推開病房門,指揮搶救的是我同科室戰友趙志伶,趙老師沉著冷靜每一條醫囑擲地有聲,每一次按壓心裡只有一個信念,無論如何救活他,救活他…很遺憾我們沒能留住他,做屍體護理的時候,認認真真擦拭過他的臉龐,願天堂沒有病痛,願天堂可以摘下口罩自由呼吸,處處是櫻花香。

在武漢的每一天都是感動的。感動來自我的戰友。

給隊員們穿好衣服,清潔區到隔離區一共5道門,每扇門開門落,內心會被撞擊5次,護目鏡裡彎彎的笑眼,鏡框裡凝滿了汗珠,你衝我揮揮手,勇敢亦如戰士,我的戰友祝你平安。這是一支充滿愛的隊伍,隊伍裡有喬媽媽 袁媽媽 王媽媽,有沈姐姐,雲姐姐 還有葛隊,有同濟的兄弟姐妹。像極了完整的家庭。

武漢下了場雪,喬媽媽一早操心能不能早點給隊員弄來羽絨服,上班路上別凍著;男隊員風寒感冒袁媽媽早上去敲門燒水疊被子;女隊員生理期王媽媽6點半把艾草貼掛在房門把手上,說孩子們多睡會。在他們心裡我們都是寶貝兒…

在武漢的每一天都是感動的,感動來自陌生人。

前線的每一位戰士臨行前都有一個物資箱,裡面的物資都是工會老師總務處老師連夜裝箱,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每一次感謝他們說我們是一家人。是的我們是血脈相承的一家人,龜背上長出了漢字,漢字上長出了華夏。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國人。感謝每一次不知名的捐助,前線隊員們身上穿的每一件保暖衣,吃的每一桶泡麵都來自不同的捐贈,或許我們不知道你們的名字,集裝箱上的“馳援武漢”是我們共同的名字。武漢下雪了,武警隊員出來掃雪說路滑你們注意安全,駐地的保潔阿姨說孩子們多穿點,凌晨送我們上班的司機師傅說,謝謝你們,武漢人民感謝你們。我也想說,謝謝你們,辛苦了!

2月15日,武漢下了今冬最大的一場雪,了卻每個北方孩子的思鄉情。長江內外惟餘莽莽,防汛紀念碑上紅色的五角星在雪景裡分外亮眼,像燈塔矗立江邊城市,想起毛主席的一首詞“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武漢是座英雄的城市!

今天的武漢雪後放晴,風光月霽,陽光普照,江面上棗木輪子的船又開了。載著愛,載著希望駛向遠方。站在窗邊,江水泱泱,微闌的心帶著期盼,擊碎生活的寧靜。那些默默無聞的付出,多年後穿越歲月飄零的風沉,棲息在湮滅的時光中,也許會寂靜無聲。一字一行我會記住那些教會我們成長的瞬間,感動的眼淚,我會記住江面上雪色如花水佩風裳的美,我會記住那些陽光裡奔跑的詩句,沉默的悸動大愛鑄起的一座城。

如果問我有什麼生日願望:願國泰民安,山河無恙,願我的病人早日出院,願同我的戰友重逢故里。

如果問我有什麼要對我們隊長說?“葛老師,謝謝你帶我來武漢!”

【北醫三院援鄂日記二】

請收下五星好評!☆☆☆☆☆

文、圖:國家援鄂醫療隊員、

北醫三院眼科護士李思齊

援鄂日志|ICU人在武汉,要用过硬的专业特长,救死扶伤

進病房的第一天,我和霍天依一起管後組的重病人,一位老先生喝完水後,血氧掉到了80多,我們趕緊給他換上無創呼吸機,當時這是我倆第一次用當地醫院的呼吸機,默契配合中,我們嚴格按照相關流程,腦子異常清醒地操作第1步、第2步......慢慢地老先生的血氧從80升到了94。

援鄂日志|ICU人在武汉,要用过硬的专业特长,救死扶伤

劉慧強和潘維偉大夫都來自兒科,2月份是潘大夫的生日,那天劉大夫給潘大夫準備了一個小禮物:用卡片寫上潘總生日快樂附贈兩塊巧克力(還是我們發的),劉大夫特別認真地把禮物交給潘總。覺得他們倆好可愛。大家開玩笑說,這個時候送禮物應該送口罩。這個生日潘總一定很難忘。

援鄂日志|ICU人在武汉,要用过硬的专业特长,救死扶伤

為了能加快穿穿脫隔離衣的速度,我們經常是相互合作。幫忙戴眼罩,戴手套戴腳套。大家開玩笑說,這服務您滿意嗎?請您給我5星好評。哈哈......穿防護服一絲懈怠都不能有,有了小夥伴的幫助,安全加倍!你的安全我保證!科室不同心相通,相互溫暖戰疫情!

【北醫三院援鄂日記三】

隔離病房有了“新武器”

北醫三院急診科護士高勇

2020.2.16

今天武漢天氣晴朗,北京也是大晴天。

和往常一樣,我們穿好防護服走進病房,開始交接班,仔細查看著每一個病人的狀況:吸氧幾升每分,憋不憋氣,吃飯怎樣,有沒有什麼不舒服;胃管深度,尿管的固定情況以及尿的顏色,氣管插管的深度,呼吸機的參數等等。

援鄂日志|ICU人在武汉,要用过硬的专业特长,救死扶伤援鄂日志|ICU人在武汉,要用过硬的专业特长,救死扶伤

由於醫護人員的防護眼罩可能會造成部分視線受限,遇到需要讀取病人吸氧情況等參數時,特別費眼神。我觀察到,病人的氧氣帶在床頭牆上,牆上有接孔,氧氣表頭和接孔連接,一根吸氧管連接給病人吸氧,從而緩解病人憋氣的症狀。醫護人員交接時要看清楚參數,就得把提示字牌放大。經過一系列操作,我的小發明——氧氣流量提示牌新鮮出爐!

這個牌子的數值與病人吸氧流量一一對應!吸氧幾升每分,提示牌上的數字就對應幾!清晰、明瞭,方便大家工作!

【北醫三院援鄂日記四】

今天,我去病房“話療”

北醫三院感染管理科副主任袁曉寧

2月16日,武漢,晴。

爽朗朗的晴天,一大早太陽突破雲層就讓人心情愉悅。昨天和沈寧大隊長約好了今天去“話療”。

一早隨隊來到病房,剛進一個病房的門,就聽到一句驚喜的聲音“袁隊,您今天來了,我好多了”。驚訝之餘發現,這個女病人還是第一天入院的時候見過我,就因為我當時扶了她一把,安慰幾句,牢牢把我記住了!看著她興高采烈地彙報她的進步,真是高興。這病的治療,“話療”療效顯著啊!

援鄂日志|ICU人在武汉,要用过硬的专业特长,救死扶伤

還有一個印象深刻的病房,10點鐘查房發現兩個年輕姑娘帶著一個阿姨在做廣播體操,熟悉的旋律,躍動的青春,普照著燦爛的春光,真是一幅美好的畫卷,可惜當時沒有相機。不過那種美好已根植心中,並且自動移景到春暖花開的自由呼吸了。有這麼好的心態,這麼積極的生活,武漢又有什麼理由不盡快重啟呢?

最令我感動的是1號房間,1床是個年輕的小夥子,非常疑惑自己如何染病,最終同意是因為和我們有一場相遇的緣份進來看看,說特別熟悉北醫三院,於是我們約定了以後北京再見;2床是一位退了休的警察叔叔,人很低調,但是內秀的很,居然在我們的留言上面和了兩首詩,請他合個影還有些不好意思呢。

當然,看到我們的隊員全力以赴地救治病人,也看到我們醫務人員和危重病人的一起辛苦努力,密集的診療護理帶來更大的感控風險,我的壓力更大了。隨著介入操作的實施,介入操作相關感染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防控的形勢日趨複雜。

晚上參加了個同濟院區的感控溝通例會,各家醫療隊交流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分享感控經驗,一起護佑醫患安全。

春已立,花已開,拐點將至,離我們能摘下口罩互相擁抱的日子不遠了吧?

【北醫三院援鄂日記五】

進入病房,我們是一支嚴謹的小組

北醫三院泌尿外科護士李小龍

2020.2.16 武漢 晴 作為北醫三院第三批國家援鄂醫療隊隊員,今天到武漢整整10天了。今天也是我第四次進入病區工作,我所在的第六小組醫護人員經過多日的磨合,已經成為了一支精銳小隊,進病房前隊員們互相幫助穿隔離衣防護服,互相檢查不放過一絲細節,保證隊友能夠得到最安全的防護。

進入病區後所有人嚴肅嚴謹,大家的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醫生對所有患者進行查房,根據病情修改醫囑,我們護理人員也能快速反應,立即給予相應的處理,所有人配合默契彷彿是一隻已經經過了多年磨合的醫療小組。

援鄂日志|ICU人在武汉,要用过硬的专业特长,救死扶伤

由於病房收指的是危重症患者,部分患者需要長期臥床長期吸氧心電監護,作為北醫三院傷口造口失禁專業組成員對病區內病人發生壓力性損傷,醫療器械相關性壓力性損傷,實際性皮炎工作十分重視。對高危患者進行全面的皮膚評估檢查,給予相應的預防措施,保證每一位患者的皮膚完整性。

由於受到防護服以及護目鏡的阻礙,給一名氣管插管患者翻身時可能需要3名護士同時進行,一人翻身,一人進行床鋪整理,更換尿墊,保證患者皮膚清潔乾燥以及受壓部位皮膚觀察,一人進行病情的觀察,保護管路,避免脫管。儘管今天的工作量很大,還有很多其它的護理工作,但是我們所有人都能夠克服,保證每一位患者都得到全面的護理。

特別感謝北醫三院培養出了這麼多的優秀醫護人員,雖然來自不同科室,儘管是臨時組建的小組,但是聚到一起,我們就是一支優秀的醫療團隊。 出了病房,我們是一個快樂的小家。

結束了一天工作,大家仍然精神飽滿,在返回駐地的班車上,聊著今天的工作,今後要注意的工作事項,對今天的工作進行小結。今天也恰逢我31歲的生日,這對我來說也將是我一生最難忘的回憶,在我們的小組群裡,收到了大家滿滿的祝福。

由於疫情原因,不能多人聚集,我們住在酒店的同一層,大家打開門,在自己房間門口,一同為我唱上一首生日快樂歌。我真的被深深感動,謝謝你們,我親愛的六組成員。

我在屋子門口,許下我的生日願望:希望每一位戰友都平安、快樂。在我們的努力下,疫情早日結束,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全國所有醫務人員都平安凱旋,全國所有被感染的患者都能早日康復。

中國加油,武漢加油,北醫三院加油!

【北醫三院援鄂日記六】

有這樣堅強的後盾,

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奮勇向前

北醫三院急診科醫生王軍紅

援鄂日志|ICU人在武汉,要用过硬的专业特长,救死扶伤

2020.2.16 晴 來武漢已經22天了,每天的心情都不一樣,或激昂,或低沉,或被感動,或被激勵。 最開始的駐地離火神山醫院不遠,每天上下班都要經過。不管陰晴寒暖,工地上都是熱火朝天,燈火輝煌。他們也是捨棄了春節與家人團聚的機會,他們是幕後英雄,幾天內建設一座醫院,是他們創造了奇蹟。他們見證了一座醫院從地拔起,他們用自己的汗水鑄就了抗擊病毒的長城。還有把我們送到武漢的飛行員,天天接送我們的司機師傅,賓館裡的服務人員,還有為我們捐款捐物的人,雖然都是素昧平生,但他們用實際行動在支持我們。我們是衝在前線的戰士,可後面是無數的服務我們的人。有這樣堅強的後盾,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奮勇向前。我婆婆昨天跟我說,你們在前線為國家做貢獻,我們在後方不出門把孩子給帶好,就是最大的貢獻,你放心。樸實無華的語言,卻著實令人感動。 如果要問我為什麼有這麼多感慨,是因為我深愛這片土地,我深愛這裡的人民。

文字:北醫三院供稿

審核:陳會揚 閆龑 曹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