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雷腦科(BDG)檀書斌醫生:俠之大者,救死扶傷

前言:少時的檀書斌酷愛武俠少說,古龍尤甚。幻想著有一天能夠仗劍走天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後來成為醫生,才明白,俠之大者,不過救死扶傷。神外各式手術器械,或手術刀,或介入器材,或夾閉材料,正如兵器;而數年如一日的苦讀、臨床實踐,修煉的正是那出神入化的神外功夫,救人於危難之時,於無形之中。

俠醫檀書斌最近有點忙。

隨著冬雷腦科醫生集團在醫生和大眾圈子中口碑和影響力的增加,慕名而來、轉診而來的患者越來越多,整個冬雷腦科醫生集團的核心醫生都連軸轉了起來。“我不在手術室,就在病房,我不在病房,就在醫生辦公室和患者交流。”用來形容檀書斌醫生4月份的近況絲毫不為過。白天被手術佔滿,寫病歷的事情就落到了下班時間。“有時候,他們病歷都要寫到晚上1點,還是蠻心疼的,如果我們能替他們多分擔一些就好了。”醫生助理說,“之前因為他說話快人快語,走路風風火火,所以我們叫他‘俠醫’,現在我們給他送了一個新的稱呼——‘檀堅強’”。

因為成就感,選擇了神經外科

與BDG冬雷腦科其他兩位核心醫生蓋延廷主任和王威主任從一畢業就選擇神經外科作為臨床發展方向不同,在成為神經外科醫生之前,檀醫生當了3年的普外科醫生。後面因為一個機緣巧合,改變了他的發展方向。

“普外科醫生經常要去各外科輪轉,有一段時間,我輪到了神經外科。當時有一個老太太,昏迷了一年多了,先生每天都陪著,我挺感動的。於是在那段時間,憑著一股子熱情,把一些能喚醒的方法都用了上去。不知道是時間到了,還是起了作用,老太太居然醒了!作為一個年輕醫生,真是被震撼了,那種醫生的成就感是之前從來沒有遇到過的。當時的一個念頭就是:我要轉神經外科!

冬雷腦科(BDG)檀書斌醫生:俠之大者,救死扶傷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從醫10多年,從體制內到體制外,關於“醫患關係”這個自從創詞以來就爭論不斷的話題,平時寫科普文素有“古龍”文風的檀書斌卻引用了詩經裡面的一句話,“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來詮釋。這個感受來自於他自己的親身經歷。

無巧不成書,就在“植物人老太太喚醒”指引了檀書斌的人生執業方向後,幾年後他又遇到了一位昏迷的車禍患兒。孩子車禍顱腦損傷,昏迷不醒。檀書斌一直照料有加,不斷嘗試新的喚醒辦法。孩子躺了6個多月後,居然醒了過來,並慢慢的康復了。後面孩子出院,雙方就再也沒有聯繫。轉眼間,檀醫生自己的兒子到了上託班的年紀,於是去家附近的託班報名。見到班主任的那一刻,雙方一下子就認了出來:班主任正是當年車禍患兒的媽媽!彼此問好,得知孩子已經正常上學生活,都很開心。

然而真正關於醫患關係的體會是來自於有一次晚接孩子。那次,夫妻倆人忙,接孩子晚了一個小時。本以為會看見孩子孤單失落的等在教室裡,進門時卻發現孩子已經睡著了,身上蓋著一件外套,班主任正抱著孩子輕輕的哼著催眠曲,眼睛裡滿是關愛。檀書斌那時候就覺得:這就是最好的醫患關係。你以真誠待我,我必以真心回報。

“就像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醫患關係的緊張雙方都有關係。如果大家都能從自己的身上找問題,並真誠對待,很多事情都會變得好很多。醫患應該是隊友,而不是對手,對手是疾病。”檀書斌如是說。

冬雷腦科(BDG)檀書斌醫生:俠之大者,救死扶傷

確認過內心 遇上對的人

說起在BDG冬雷腦科醫生集團這一年的體會,一句話可以概括我的感受:雖然這一年很累,但是來對了。

作為一個想提升自己技術的神經外科醫生來說,BDG冬雷腦科醫生集團是片沃土。大師在列手把手帶教,技術提升可以用質變來形容。這一年自己開展的手術量,可能加起來比過去5年還多,身體上的疲勞肯定是有的,但是內心的滿足感,只有自己懂。

服務方面有了更多的反思和覺悟。開始真正體會“以人為中心”的醫療服務理念。以前,我是從來不會把自己的手機留給患者的,覺得看好病就夠了;加入BDG醫生集團後,我變得更加願意與患者交流,能以同理心去感受他們的內心。就像宋教授說的,我們要以“患者即家人”的心態去服務他們,讓他們在看好病的同時,還能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和滿足。說來容易,做到很難,但是我們在踐行著,並會一直踐行下去。

冬雷腦科(BDG)檀書斌醫生:俠之大者,救死扶傷

冬雷腦科(BDG)檀書斌醫生:俠之大者,救死扶傷

冬雷腦科(BDG)檀書斌醫生:俠之大者,救死扶傷

推脫不掉的患者紅包,檀醫生便會悄悄存入患者住院費中

當初入醫學院時許下的承諾,“健康所繫,性命相托”,是所有醫者一路步履不停的責任,也是BDG冬雷腦科人前進的動力。

這條路一旦開始,便沒有結束。

冬雷腦科(BDG)檀書斌醫生:俠之大者,救死扶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