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日军后勤兵很好打?从参战将士记述看,并非如此

如今的一些人,键盘打得啪啪响,却尽干些提不上台面的事儿。

对于八路军在抗战中的成绩,这些人比当年的日军还卖力地否认,好像日军在保卫他们国土似的。

就以著名的平型关大捷为例,总有些人不断压减日军的伤亡数字,刻意抬高八路军的伤亡。

最终他们就是想让别人以为:八路军集中了那么多兵力,就打日军区区百十号人的后勤兵,结果还伤亡那么大。言外之意就是否定平型关大捷的意义,削弱八路军抗战的功绩。

抗战中日军后勤兵很好打?从参战将士记述看,并非如此

相信这样的言论,大家在生活中也没少听过、见过。

可你要问这些人看过哪些抗战史料?他可能连一本书的名字都列不出来,直接给你甩一句,有的专家是这么说的。

那些专家本来就是带着预设立场去找资料的,他们倒是有找资料并分析的能力,但带着预设立场的话,只会给你看对他有利的资料,而其他资料则会忽视。

而且即便是专家,对军事不了解的话,有的结论也是有失偏颇的。

就如后勤兵战斗力的问题,有专家认为抗战时日军后勤兵战力很低。

这句话对不对?既对,也不对。

抗战中日军后勤兵很好打?从参战将士记述看,并非如此

相对于日军战斗部队来说,其后勤兵的战力确实要相对低些;但日军的后勤兵显然不会与其战斗部队开战,比较他们两者的高低没有任何意义。侵华日军是与中国军队交战的,难道说消灭了日军的后勤兵就不是消灭了?还是说日军后勤兵就不应该被消灭?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时,日本陆军只有常备的17个师团,共计38万人,其中包含后勤兵在内。开战后,日军动员的第一批军人也是其预备役人员中身体和作战素质最优良的。

平型关大捷中,日军为精锐的第5师团所属部队,其即便是后勤兵的身体素质和训练水平也是很高的。

有人认为这里有后勤兵,就好打了,其实并不合适。

我们讲道理是没有多少说服力的,不妨看看当年参战的将士们是怎么评判被围日军的。

115师师长林彪(开国元帅):

抗战中日军后勤兵很好打?从参战将士记述看,并非如此

敌人实在有许多弱点可为我乘,但敌人确是有战斗力的。也可以说,我们过去从北伐到苏维埃战斗中还不曾碰到过这样强的敌人。

我说的强,是说他们的步兵也有战斗力,能各自为战,虽打败负伤了,亦有不肯缴枪的。

战后只见战场上敌人尸体遍野,却捉不着活的。敌人射击的准确,运动的隐蔽,部队的掌握,都颇见长。对此种敌人做战,如稍存轻敌观念,做浮躁行动必易受损失。

115师343旅685团团长杨得志(开国上将):

应当说板垣21旅团还是支很有战斗力的部队,他们从懵憧中一清醒过来,其骄横、凶狠、毒辣、残忍的本性就发作了,指挥官举着军刀拼命地嗷叫着,钻在汽车底下的士兵爬出来拼命向山上爬。

抗战中日军后勤兵很好打?从参战将士记述看,并非如此

战斗到最后,两个连队眼睛都打红了,尽管伤亡都超过了半数,战斗情绪却依然旺盛得很,这是血战,是意志的搏斗,也是毅力的考验。

日军士兵由于长期受军国主义的欺骗宣传和所谓武士道的影响,成了一帮亡命之徒。他们负了伤仍然顽抗……1937年的日军,战斗力还是蛮强的。

115师343旅686团团长李天佑(开国上将):

霎那间,巨大的冲杀声震撼山谷,战士们勇敢地向公路冲去。敌人东奔西窜,战马惊鸣,然而敌人终究是凶狠的,而且枪法很准。他们不顾伤亡,利用汽车和沟坎顽抗,机枪打得嘎嘎地响。

抗战中日军后勤兵很好打?从参战将士记述看,并非如此

我举起望远镜清楚地看到,我们的火力压不住敌人的火力,冲上去的战士一个又一个地倒了下来。然而“冲啊”“杀”的喊声不断,战士们前赴后继地前进。

115师344旅687团供给处长刘炳华(未受衔):

敌人企图突围,但都被我们打了下去,我军发起了冲击,和敌人展开白刃战,打到后来,就剩下一个洞子,里面的敌人死不投降。我们从正面冲,冲上去一个被打倒一个,损失有一个排的兵力。

后来一个战士说,这样冲不行,他用10颗手榴弹捆在一起,从侧面爬到洞边,把手榴弹扔进了洞子,“轰”地一声把洞子里的敌人消灭了,进去看只有3具尸体,至此战斗胜利结束了。

685团、686团、687团是平型关大捷参战的3个主力团,从每个团亲历者的相关记述来看,被围的日军确实是不好打的。

抗战中日军后勤兵很好打?从参战将士记述看,并非如此

而且日军的被围人数绝不是所谓的百十号人,115师3个团按照685团在西、686团在中、687团在东的配置部署,战场长度达几公里,后来有“十里长沟”之称。

实际作战中,3个团都全面参战,从早上打到了下午,还是伏击战。战斗中,被围日军还集中兵力与八路军争夺制高点老爷庙,恐怕只有对军事一点不了解的人才以为日军就一二百人。

我们还是从当年亲历者的记述看当时的战局的大概(全文较长,以下为汇总摘要)。

115师343旅685团团长杨得志:

1营集中轻重机枪10多挺,给日军打击后,将当面之敌切成几段。刘正营长(1942年牺牲)率1、3连向路旁的2个山头冲去,抢占成功后将反击的日军压了下来。4连动作稍慢,被日军抢先一步,连长负伤后,1排长代理指挥,通过两面夹击,夺回山头。

2营(营长曾国华,开国中将)、3营(营长梁兴初,开国中将)与日军展开白刃战。

抗战中日军后勤兵很好打?从参战将士记述看,并非如此

2营5连用手榴弹报销了日军20多辆汽车,连长曾贤生在白刃战中一人刺死10多名日本兵。一群日军向负伤的曾贤生逼近时,曾连长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连指导员随后也身负重伤,排长牺牲了,班长顶替,班长牺牲了,战士接上指挥,就这样前赴后继,打到最后。

3营的9连、10连冲上公路后伤亡已经很大,但他们依然勇敢地与敌人拼杀,以一当十,没有子弹了就用刺刀,没有刺刀了,就用枪托。

115师343旅686团团长李天佑:

机枪、步枪、手榴弹、迫击炮一齐发射,把拥塞在公路上的敌人一时打得人仰马翻,1辆从平型关开过来的汽车中弹起火,挡住了西进的道路。

抗战中日军后勤兵很好打?从参战将士记述看,并非如此

师首长说:沉着些,敌人比较多、比较强,战斗不会马上结束的。然后(师首长)又指着战场对我说:看到了吗?敌人很顽强。

然后,686团以3营(营长邓克明,开国少将)为主向老爷庙冲击,副团长杨勇(开国上将)亲自带队冲击。

日军一部已经爬到对面山上,占领了老爷庙,情况对我们很不利,看到自己的同志接二连三地倒下,该有多么痛心!

3营9连冲上公路后,干部差不多打光了,全连只剩10多个人。但在2营支援下,最终夺回了老爷庙,但3营长邓克明却负伤了(肚子中弹,肠子也流了出来,为重伤)。

抗战中日军后勤兵很好打?从参战将士记述看,并非如此

日军则集结部队向老爷庙冲击,杨勇副团长也负伤了。到下午一点,687团攻了上来,敌人后尾一乱,部队加强火力反击,最终兴庄(辛庄)至老爷庙之间的敌人很快被我干净彻底地消灭在山沟里。

通过战场的空间、作战持续的时间,以及各部的参战程度,不难看出其实日军是有一定兵力的,同时战斗力也很强。

这跟网上那些敲键盘的所说的:日军就那么点人,还是后勤兵没什么战斗力,可是完全不同的。

键盘军事家们恐怕连真枪都没见过,但上面我们提到的这些亲历者可都是开国将帅,在当年打平型关之前都是身经百战的指挥员了。而当时八路军还没有扩军,参战部队大都是老红军,老红军们都打得这么辛苦,牺牲这么大。

抗战中日军后勤兵很好打?从参战将士记述看,并非如此

随随便便键盘一敲,就是日军后勤兵没什么战斗力?这也太想当然了。

要知道1933年红1方面军黄陂、草台冈两次大战,歼灭国军52师全部、59师、11师大部,其中11师为陈诚系基干部队,为国军一等主力。

而林彪将平型关日军视为“过去从北伐到苏维埃战斗中还不曾碰到过这样强的敌人”,也就是说打得这股日军比之前遇到的国军最精锐部队还难打。

难道说,键盘军事家觉得自己的军事水平比林彪还高?比那些老红军还懂作战?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日军这批后勤兵,打到了最后,我们也没抓到一个俘虏,可见其军国主义气焰之嚣张。作战中,很多八路军的伤亡是日军伤兵造成的,这种疯狂程度显然是很难对付的,可以说1937年的鬼子并不好打。

明明不好打,为什么有些人偏偏就说这批日军是软柿子呢?

抗战中日军后勤兵很好打?从参战将士记述看,并非如此

其实主要还是想贬低八路军的战绩,因为日军要是强,八路军将他们全歼了,那么不就说明八路军更强了吗?有人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就非得将日军说得一点也不能打,不光不能打,人还特别少,有的连武器都没有。

目前网上关于平型关伏击战日军人员的损失数字中,最少的版本仅有60人,而且很多人还信这种极不靠谱的数字。

日军损失了60人,其中就包括了第5师团的参谋桥本顺正中佐和第6兵站汽车队的新庄淳中佐,绝不觉得可笑?

在日军中,中佐一般可担任大队长,在平型关被击毙的两个中佐还都不是一般的军官。一个是在日军王牌师团中任参谋的桥本中佐,一个则是汽车队的中佐,其含金量都比普通作战部队的中佐价值高。

抗战中日军后勤兵很好打?从参战将士记述看,并非如此

八路军3个团打了大半天,消灭了日军60人,合计兵力相当于一个小队多点,其中却包括了2个中佐,恐怕任何智力正常的人都不会相信。

从现在能够掌握的资料来看,日军可能是分两路进入115师伏击区的:

一路是第5师团21旅团的辎重部队,由灵丘至平型关,该部除了本部辎重兵外还有师团参谋桥本一行、担任护卫的战斗兵以及少数的伤愈士兵。

这路日军有多少人一直有争议,有资料称其除21联队大行李(后勤部队)外还有其他2个步兵大队的小行李,总计约300余人。

还有资料称该路日军还配有200余人的朝鲜民夫,个人认为不大可能。因为到最后八路军一名俘虏都未能抓到,如果真有这么多朝鲜民夫,其不可能抵抗意志那么强,以至于一人都未被俘虏。

这路日军配枪率不是很高,因此战斗力相对较弱,在687团及686团一部的打击下,最先被歼灭。

抗战中日军后勤兵很好打?从参战将士记述看,并非如此

另一路是新庄中佐的第6兵站汽车队,该部有2个汽车中队,其有汽车约100辆,编制兵力约400人。

该部往前线运完物资后,即运载了部分伤兵返回灵丘,与辎重部队同时进入了八路军的伏击圈。

汽车部队也是后勤部队,但是其配置的战斗兵较多,而且武器比例很高。从八路军方面的记载看,主要抵抗来自于这支汽车队,几乎所有八路军老战士的回忆都提到,该部受到打击即躲到汽车下射击,而且枪打得很准。

向老爷庙冲击的也是该部,可见其当时兵力是较多的。

从日本资料来看,当时该部汽车队其实进入包围圈的是其中的大部,仍有一部并没有随队出发。因此,其兵力估计不到300人。

但有一点值得注意,汽车上并非是空车,而是运载了在前线与国民党军作战负伤的伤员。这些伤员不光是21联队的,还有其他联队的伤兵。

抗战中日军后勤兵很好打?从参战将士记述看,并非如此

很多人计算日军被歼兵力时,只计算了21联队辎重部队和第6兵站汽车队的编制人数,却忽视了汽车中的这些伤兵。而八路军最后统计战果的时候,肯定是包含这批人的。

那么这批伤兵是什么情况?

在平型关战场与日军第5师团三浦支队作战的是国军84师,该部并非嫡系,因此主要武器是轻武器。轻武器所造成的枪伤大都不是特别严重,日军当时占据主动权,汽车队回去后还计划再运载生力军过来,因此其并不会要求负伤的伤兵继续战斗下去,因为轻伤治愈归队属于可恢复战斗力。

所以汽车队中运载的伤兵中有不少是仍具备战斗力的轻伤员,紧急情况下可以一战。另外作战中除战斗减员外,还有非战斗减员,比如一些病员,这些人病情较轻者在极端情况下也能投入作战。

而照顾这些伤病员,必然还要有一批医护人员或卫生士兵(即具备简单护理能力的战斗员),这些来自不同部队的伤病员在统计损失的时候,记录是在其负伤时的。所以战斗记录中不会归到被“团灭”的不光彩战例中。

抗战中日军后勤兵很好打?从参战将士记述看,并非如此

再加上日军当时的史料本来就对打了败仗的损失讳莫如深,这些伤病员在卫生汇总统计时可能会被列入伤死或病亡,而不是被记载在平型关击毙。

所以翻史料,这些人的伤病记录在其他地方,而且也未必能保存得那么好,但是他们的确最终死在了平型关。

这样就能解释为什么日军汽车队受袭后抵抗力那么强,而且人数不少了。

686团团长李天佑在115师师部时,师首长特意强调:敌人较多,而且强。而李天佑在自己的回忆文章中也提及,“五六百敌人真拥挤着反复对老爷庙攻击”“敌人越来越多,拼命往上攻”。

要知道,当时685团一部也在与日军汽车队一部交战,而686团这边却在伏击最开始消灭一部日军后,后者竟然还有余力向686团进攻。如果日军仅有编制上那不到300人,是不可能打成这个态势的。

这批日军的攻击是很凶的,时任686团副团长的杨勇就是在老爷庙负伤的,可见当时日军汽车队上搭载的兵力是较多的。

有朋友可能要说了,日军伤兵真有战斗力吗?

抗战中日军后勤兵很好打?从参战将士记述看,并非如此

即便是几年后兵员质量大降的日军伤兵在太平洋战场依然能给美军不少麻烦,而1937年的日军作战素养和意志是最高的。别说轻伤员了,就是重伤员在平型关都造成了不少八路军战士的伤亡。

罗瑞卿(开国大将)在相关文章中即提到:平型关战斗中,有的日军虽负伤,仍以刀枪杀我,宁死不肯缴枪。

686团团长李天佑在回忆文章中也提到:

1营一个电话员,正沿着公路查线,看到汽车旁躺着一个半死的敌兵,他跑上前对那个敌兵说:缴枪不杀,优待俘虏。没等他说完,那家伙扬手一刺刀,刺进了电话员的胸部。有的同志想把负伤了的敌兵背回来,结果自己的耳朵被咬掉了。更有的战士给哼哼唧唧的敌兵裹伤,结果反被打伤了。

由于敌人的野蛮和骄横,战斗始终打得很激烈,敌军的伤兵和我们的伤员扭打,直到拼死为止。

可想这样的战斗有多残酷。

因此,仅以这两路日军来说,恐怕就有至少七八百人。

抗战中日军后勤兵很好打?从参战将士记述看,并非如此

而包围圈伏击战打响后,日军在包围圈外的那一部分汽车队、在辛庄等地的的日军仓库等护卫人员也立即对八路军的包围圈进行了冲击。

后来日军又派出了一个步兵大队试图打开包围圈,死伤近百人,但也没有得手。

而115师解决掉包围圈日军后,又开始向东跑池发展进攻,并占领该地。在这里缴获了日军的作战地图。

彭总在电报中称:

抗战中日军后勤兵很好打?从参战将士记述看,并非如此

25日平型关战斗,得敌高级司令部地图一张。上绘有平津直至主攻平型关、雁门关、保定及津浦路部署、部队番号,标其甚详。依据此图可对全部军事秘密了解。该图上攻入涞源之敌系向易州前进,不是向阜平前进。

攻入大同之敌,除留守外,转向浑源,沿长城外与攻入灵丘之敌合攻雁门关;攻入灵丘敌则攻平型关,以该县与浑源部队夹长城前进。

据有的学者分析,这么高级的地图恐怕就是当时日军三浦支队司令部才有。日军仓皇撤出时,以至于将这么重要的文件都遗失了。

只不过当天国军的配合实在太差,以至于说好的协同作战流产,否则平型关之战所获得战果还会更大些(本来的计划就是协同出击,歼灭日军21旅团,而不仅仅是八路军115师伏击日军一部,后面115师向东跑池的进攻也是这个计划的一部分)。

虽然说大的计划未能实现,但115师伏击和发展进攻得手,成建制歼灭多股日军却是不争的事实。

抗战中日军后勤兵很好打?从参战将士记述看,并非如此

被消灭的日军,既包括日军21联队的辎重部队、第6兵站的汽车部队,也包括一部分日军伤病员及战斗部队,还顺道干掉了日军第5师团的桥本参谋一行人,并疑似攻占了日军的战地司令部,并缴获高级作战地图。

这一仗,从直接毙伤的人数来说,1000余人并不是个很夸张的数字。

而且这1000余人中,还包括2个中佐和日军中很宝贵的汽车兵。

从物资方面来说,大量辎重被缴获,还报销了日军大量汽车,这对当时还远未实现摩托化的日军来说是重大的打击。

很多人只纠结于到底打死了几个日本兵,却不看看八路军干掉的都是什么样的日军。以为是后勤兵就没什么价值,可以说八路军在平型关干掉的这1000余人其实比干掉战斗部队1000余人的价值还要大。

实战中日军宁可在前线伤亡这么多人,也不愿意直接损失掉一个兵站部汽车队的大部,毕竟在当时一个司机和一个战斗兵,你说哪个更有价值?

抗战中日军后勤兵很好打?从参战将士记述看,并非如此

而且平型关之战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当时全面抗战已经2个月了,中国军队还没有取得一次像样的胜利,这样成建制消灭日军,而且打的还是王牌部队,其所起到的鼓舞意义是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的。

所谓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今天看来似乎是高调的宣传语,但在当时的背景下,我们中国人真的太需要这个胜利了。

当然了,胜利不是无代价,八路军在平型关战场也付出了很大的牺牲。

根据目前的资料来看,685团因为有详细的战报因此,伤亡情况比较明确。

该团牺牲53人,负伤153人,作战伤亡合计206人。

686团伤亡指挥员73人,战士213人,合计伤亡286人。

抗战中日军后勤兵很好打?从参战将士记述看,并非如此

这两个主力团的伤亡合计是492人,此外687团伤亡没有具体数字,因激烈战斗均发生在前两团,故687团损失当不在前两团之上,其损失若也是200人的话,则八路军者3个团在平型关之战中的伤亡为700人左右。

以685团的牺牲/负伤比来看,其中牺牲的干部战士则在200人以内。

有人称八路军用主力部队打日军后勤部队,战损比才1:1,借此贬低八路军的战斗力。

但通过前面分析不难看出,日军后勤部队也有较强战斗力,而且当时打的不仅是日军的后勤兵。另外日军伤亡1000余人,八路军最多伤亡700人,战损比也不是1:1.

很关键的一点是,日军伤亡中是以阵亡居多,而八路军牺牲约占伤亡的四分之一。

也就是说,日军损失的人员中大部分为不可恢复性损失,而八路军伤员中伤愈归队后还可继续作战(如686团副团长杨勇和该团3营长邓克明)。

抗战中日军后勤兵很好打?从参战将士记述看,并非如此

另外八路军伤亡大的一个原因是此前没有与日军交战经验,很多战士是抱着之前国内战争经验,以为一轮冲击后,敌军即缴枪的心态打的,对日军伤兵的警惕性也不足,很多伤亡是这么产生的。

即便如此,700人的伤亡也是八路军所承受不起的。这相当于7个连队的战斗力量了,要知道当年晋察冀军区就是以3000老八路起家的,打了八年打出了30万人来。

一次战斗就伤亡了700人,八路军一共才3万多人,就算全部跟日军拼完了,也不过消灭日军四五万人。日军能承受住这些伤亡,但我们承受不起。

所以八路军必须以游击战为主,而且要边发展、边作战,这才能对日军造成更大的打击。

很多人不理解这一点,觉得游击战不过瘾,发展部队就不能忍。

其实小孩子这么觉得正常,但年龄稍大,看的东西多了之后,就能理解了。

与侵略者的战争,目的不是让自己去死,而是让敌人去死。八路军当年那武器,几个人一杆枪,一杆枪不到十发子弹,几杆枪才一把刺刀,打正规战恰恰是日军想看到的。

抗战中日军后勤兵很好打?从参战将士记述看,并非如此

而八路军发挥自身优势,以己之长击彼之弱,恰恰是日军最头疼的。作为一个指挥员,只有愚蠢之极的才会按照敌人的想法去走。

很多人又不理解发展了,试想3万八路军给日军造成的麻烦大,还是30万八路军给日军造成的麻烦大?

在国军从华北全面溃败的大背景下,沦陷区那么多青壮年,难道参加八路军打鬼子还不应该了?

八路军工作队到河北平山县后,不到一个月拉出了一个团来,八路军军纪那么严,还不发军饷,现在那些抨击的人们,你以为这些青壮年参加八路军是为了啥?

要知道,八年抗战下来,最早参加这个团(717团)的平山子弟大半都倒在了抗日战场上,你们觉得他们又是为了啥?

日本鬼子来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老八路也好,新八路也罢,扛着大刀,提着长矛就敢上战场。

你日军武器是好,身体也壮,训练也强,但我敢跟你打,而且打了八年,你消灭不了我,我坚持到了最后的胜利。

抗战中日军后勤兵很好打?从参战将士记述看,并非如此

这就是我们的胜利,是光明正大的胜利。

回到平型关来,八路军参战前遇到了很多前线溃退下来的国军溃兵。

686团遇到的溃兵先把沿途的村庄洗劫了一遍,一边跑一边喊着:厉害啊,鬼子厉害!还对着八路军说:你们背着吹火筒,大刀片,真的要去送死吗?

686团的战士们怎么说的:头可断,血可流,宁死不当亡国奴。

老百姓看到八路军迎着往前冲,是怎么做的?

有的村庄是被国军溃兵洗劫的,有的是被日军劫掠的,看到打鬼子的部队。很多青年将自己仅有的大衣、围巾、手套送给了战士们;有的搜尽了自己的腰包,买了馒头、烧饼来,给战士们吃。

685团团长杨得志到太原受领任务(师长林彪当时在太原),因为时间紧急且不认识路,生平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坐了黄包车。

黄包车师傅知道是打鬼子的部队后,说:先生,拉你们我欢喜,你们不来我们就要当亡国奴了。

抗战中日军后勤兵很好打?从参战将士记述看,并非如此

到了招待所门口后,这个车夫怎么也不要钱,对杨得志说道:你们来山西帮我们打鬼子,我再要钱,还有良心吗?

杨得志硬把钱塞到车夫手里说:这不是车钱,就算我请你吃顿饭的饭钱吧!车夫这才勉强把钱收下。

一个普通的车夫,都知道抗战为大的道理。

多年之后,一些至少是会敲键盘的“文化人”却用各种方式去否定八路军的战绩,良心又何在呢?

所以,平型关大捷,我们的战士们付出了鲜血和牺牲,取得了重大的战果,就是确确实实的大捷。不是什么所谓的打的是日军后勤兵,什么所谓的没消灭没多少人就能否定这个意义的。

抗战中日军后勤兵很好打?从参战将士记述看,并非如此

公道自在人心,相信未来能够摆正观念的人会越来越多,而昧着良心的人觉得这样很好的话,那就继续下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