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經典的兒童心理學實驗,幫你更好的瞭解孩子

6個經典的兒童心理學實驗,幫你更好的瞭解孩子


最近有家長和我說,最近遇到了一個難題。

她家孩子性子一直都很溫和,但不知道為什麼,最近變得很暴躁,喜歡打人,就連看電視太久了,說他一下,就會摔遙控器,甚至衝過來打人。

可是自從疫情發生以來,孩子一直都待在家裡,也沒有去外面接觸愛打人的小朋友,怎麼就突然學會這個壞習慣呢?


這位媽媽想不出個所以然,只能乾著急。


6個經典的兒童心理學實驗,幫你更好的瞭解孩子


其實,養孩子的路上,問題怎麼可能會少?不僅僅只是這位媽媽遇到的這個問題,育兒路上還有無數個難題在等待解決:


為什麼孩子無緣無故開始打人?

孩子哭的時候我們不要抱會慣壞他的說法真的對嗎?

為什麼他突然害怕某樣東西?

為什麼他總要媽媽抱?

怎麼給孩子報班學了1個月還是沒別人學10天學的好?

但是話又說回來,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難題,要想解決它,往往是有規律可循的。

而這些常見的問題,其實科學家們早就已經給出了答案。如果我們能瞭解這其中的原理,教育孩子才能事半功倍。

如果你的孩子0-6歲,下面這幾個與早教相關的心理學實驗,能幫你解決很多疑惑。

6個經典的兒童心理學實驗,幫你更好的瞭解孩子

孩子怎麼學會打人的?


心理學實驗:班杜拉的波波玩偶實驗

在我們的生活中,通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孩子,安靜的、活潑的、溫和的,或者是愛打人、攻擊性強的熊孩子。

為什麼孩子的行為會表現的如此不同呢?

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做了一個實驗,找了斯坦福大學幼兒園的72名3-6歲的孩子參與了實驗。

第一批孩子,工作人員會提供一段成人打玩偶的錄像,讓孩子先觀察一遍,看完後再把他們帶到一個只有玩偶的實驗室,看看他們會不會打玩偶。

第二批孩子沒有看錄像,直接被工作人員帶進有大玩偶的實驗室,看看他們對玩偶的態度是怎麼樣的。

實驗的結果顯示,第一批觀看了暴力行為的孩子,進了房間之後會模仿剛才看到的畫面,也會對玩偶拳打腳踢,用腳踹,用手捶;


而第二批沒有看到暴力行為的孩子,進了實驗室並沒有對玩偶有多大的敵意,甚至還和玩偶一起玩。

6個經典的兒童心理學實驗,幫你更好的瞭解孩子

模仿,是孩子生來就擁有的最強大的學習能力,他們會觀察身邊的人,電視上的演的情節,甚至是路過的陌生人做的一個小動作都會被他們模仿。

某種程度來說,攻擊性行為也是孩子模仿而來的,換句話說,成人的暴力行為會引導孩子的暴力行為。

如果孩子突然學會了小動作、髒話、打人,大概率是他們從身邊觀察到的現象模仿的,父母、親人、陌生人、電視節目,都有可能是他們的模仿對象。

6個經典的兒童心理學實驗,幫你更好的瞭解孩子

孩子哭的時候我們真的不要抱嗎?


心理學實驗:恆河猴實驗

你也許聽過很多遍這樣的說法:


“母親不能和孩子過度親密,不要輕易滿足孩子,這樣會阻礙孩子的成長,造成他的依賴,以後難以獨立。”

於是,孩子哭了不要抱、哭了就抱孩子是溺愛等說法,就成了是讓孩子變得獨立的好辦法,哭聲免疫法、延遲滿足法的說法曾經盛行。

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子嗎?

心理學家哈洛,做了一個著名的恆河猴實驗,他把剛出生嬰猴放進籠中,然後用兩個假猴子代替母猴。

一個假猴是用鐵絲做的,胸前安裝了一個奶瓶,可以24小時提供奶水,另一個假猴是用絨布做的,摸起來比較舒適和柔軟。

6個經典的兒童心理學實驗,幫你更好的瞭解孩子


而參與實驗的嬰猴,都選擇了身上沒有奶瓶的“絨布媽媽”。

6個經典的兒童心理學實驗,幫你更好的瞭解孩子


小猴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絨布媽媽”身上,只有肚子很餓的時候,它才會跑到“鐵絲媽媽”那裡吃奶,一吃飽就又跑回原來的地方,甚至不離開“絨布媽媽”,只是伸出頭去吃奶。


6個經典的兒童心理學實驗,幫你更好的瞭解孩子


父母對孩子的養育,不僅僅只是物質上的養育、滿足,更為關鍵的是,要讓他感受到你接觸性的關懷,在他的心裡受傷時,你能給他需要的安全感,他才會和你產生依戀關係,學會愛與被愛。

為什麼孩子哭泣總喊媽媽,這是孩子在本能的尋求接觸帶來的安全感。所以,其實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及時的回應他,毫不吝嗇的給他愛和安全感。

6個經典的兒童心理學實驗,幫你更好的瞭解孩子

想讓孩子學會某種技能,怎麼引導他?


心理學實驗:斯金納箱

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做了這樣一個實驗。

把一隻很餓的小白鼠放到一個有按鈕的箱子裡,每次按下按鈕,就會有食物掉下來。於是,小白鼠在不斷的嘗試下,學會了按按鈕。

6個經典的兒童心理學實驗,幫你更好的瞭解孩子


相對的負向實驗,是把小白鼠放到一個有按鈕的箱子裡,只要小白鼠不按按鈕,地板上就會有電流通過。於是,小白鼠在不斷的嘗試下,也學會了按按鈕。

小白鼠都能學會這樣做,我們人比小白鼠更聰明,學習能力也會更強。

兒童的行為,很多都是強化性操作作用的結果,只要給他正向的強化,孩子就能更快的學會某種行為。

做一件事,可以得到好處,得到獎勵,人就會趨利;

做一件事,可以避免壞處,避免懲罰,人就會避害。

這很像我們說的獎勵懲罰機制,那我們如何正確的通過獎勵/懲罰,讓孩子更好的從中學會道理、知識和技能呢?

小七以前發過如何正確的表揚/批評孩子,大家感興趣的可以看一下:《批評和表揚孩子的正確方式,90%的家長都用錯了!》


6個經典的兒童心理學實驗,幫你更好的瞭解孩子

為什麼孩子學的比別人久

但是效果沒別人好?


心理學實驗:雙生子爬梯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可以多會點技能,於是早早的給他報各類的繪畫、鋼琴班,然而孩子學習技能真的是越早越好嗎?

美國心理學家格塞爾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讓一對同卵雙胞胎練習爬樓梯。

第一個孩子在他出生後的第48周開始練習,第二個孩子在他出生後的第53周開始接受同樣的訓練,兩個孩子都練習到第54周。

第一個孩子練了8周,第二個孩子只練了2周,那這兩個小孩哪個爬樓梯的水平高一些呢?

大多數人應該會認為是練了更久的孩子爬的會更好。但是,實驗結果顯示,兩個孩子爬樓梯的時間差不多,晚學習爬的孩子甚至爬的比另一個孩子更快。

6個經典的兒童心理學實驗,幫你更好的瞭解孩子


不是越早讓孩子學習某種技能越好,教育孩子,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成熟度。

2個月抬頭,4個月翻身,6個月行走,8個月爬,10個月站立,12個月行走,這是孩子的自然發展規律,操心的太早,反而是揠苗助長。

所以大家看,時間的長短,並不能預示結果的好壞。

過早訓練、訓練的更久,其實並不會讓孩子學得更好。相反的,如果在孩子成熟度不夠的情況下就讓他訓練,隨之而來的挫敗感會極大的傷害他。


6個經典的兒童心理學實驗,幫你更好的瞭解孩子

孩子為什麼怕某種東西?


心理學實驗:小艾伯特的害怕實驗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孩子之間的差異太大了。

有的孩子看到任何帶毛的動物譬如老鼠、貓、狗、蜘蛛都會十分害怕,可有的孩子膽子很大,看恐怖片一點也不害怕,甚至還會抓毛毛蟲嚇唬別的小朋友。

人和人對恐懼的感知不一樣,孩子為什麼會害怕某種東西,而恐懼又是怎麼來的呢?

行為主義觀的創始人華生,做了這樣一個實驗。

他找了一名9個月大的小嬰兒艾伯特,在實驗之前把老鼠、兔子送給他做禮物,小艾伯特並沒有感到害怕,而是好奇。

2個月後,實驗正式開始。華生像往常一樣,把小白鼠放到小艾伯特面前,在艾伯特撫摸小白鼠的時候,助手就會在背後用金屬敲出很大的聲音,讓孩子被嚇到。


6個經典的兒童心理學實驗,幫你更好的瞭解孩子


在後期,只把小兔子放在艾伯特的面前,即使不發出巨大的聲音,小嬰兒也會大哭。

6個經典的兒童心理學實驗,幫你更好的瞭解孩子


到了後來,小艾伯特不僅僅害怕毛茸茸的小動物,還怕毛毯、毛絨玩具,甚至連華生扮演的聖誕老人都十分害怕,不會走路的小艾伯特,正在努力的抓著坐墊試圖遠離這張臉。

6個經典的兒童心理學實驗,幫你更好的瞭解孩子


心理的本質是行為,而孩子的一切行為,都是刺激—反應的學習過程。

艾伯特會對突然的聲響感到恐懼,但不會天生對毛絨絨恐懼,但是通過學習(助手在他每次摸小老鼠的時候都製造大的聲音),那他恐懼的對象會增加,變得害怕毛絨絨的一切東西。

如果你家孩子突然害怕起什麼東西,比如突然害怕老虎,可以多留意下他最近看的繪本、電視上,有沒有對這種動物的醜化、刻意的恐嚇,或者是大人用這個形象來嚇他。

6個經典的兒童心理學實驗,幫你更好的瞭解孩子

孩子為什麼會摔床?


心理學實驗:視覺懸崖實驗

或許我們都有小時候摔過床的經歷,但並不是我們看不到床有高度,而是我們只是不小心摔下了床。

而即使是小嬰兒,也有能夠辨別床有高度的“深度視覺”能力。

沃克和吉布森曾經做過一個研究嬰兒深度視覺的“視覺懸崖”實驗,後來被稱為發展心理學的經典實驗之一

6個經典的兒童心理學實驗,幫你更好的瞭解孩子


他們將2~3個月大的嬰兒腹部向下,放在“視覺懸崖”的一邊,然後發現了這個小嬰兒的心跳速度減慢了,因為他體驗到了物體的深度,能分辨的出來,併產生了心率的變化。

更大一點的孩子,反應會怎樣呢?

把6個月大的嬰兒放在玻璃板上,然後他的媽媽在對面招呼他。結果發現,他的確可以地爬過沒有深度錯覺的一邊。

但是,即使媽媽再怎麼努力叫他,他卻總是不願意爬過看起來具有懸崖特點的一邊。

6個經典的兒童心理學實驗,幫你更好的瞭解孩子


其實,這種深度知覺能力,可以在他們探索世界的時候給予他們保護,天生會對那些有高度的地方遲疑,躲避那些看起來不安全的地方。

但隨著他們漸漸長大,他們探索新鮮事物的好奇心也也來越強,勇敢和探索欲,戰勝了深度視覺帶來的遲疑和恐懼,掉下床的幾率也隨之變大。

所以,其實孩子摔床,並不是他們笨,也有可能是他們好奇心太旺盛了。

育兒的路上我們遇到的難題多,困擾多,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在這個年代困擾著無數家長的早教難題,在更早的時代,也同樣困擾過無數的家庭。

無數的科學家早已經研究過關於孩子性格情商養成、以及他們各種行為下的心理學原因,當我們對這些實驗能夠更加了解,我們對孩子的各種行為也更容易接納。


這些關於早教的6個實驗,你知道多少呢?

祝願天底下的孩子都能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6個經典的兒童心理學實驗,幫你更好的瞭解孩子

6個經典的兒童心理學實驗,幫你更好的瞭解孩子

關於育兒,或許你還有很多問題

沒關係,小七老師一直關注家長們的需求

我們將不斷推出能解決大家育兒問題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