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加強種植管理、提高機械化水平,實現水稻產量全面提升

高坪區自古就有川北“魚米之鄉”的美譽,在水稻栽培方面積累了豐富的技術經驗。為了應對城鎮化發展帶來的農村勞動力減少問題,高坪區積極轉變農業發展理念,大力推廣水稻高產栽培技術,通過加強種植管理、提高機械化水平,實現了水稻產量和質量的全面提升。

水稻栽培,加強種植管理、提高機械化水平,實現水稻產量全面提升

水稻高產栽培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包括前期水稻品種的選擇、大田整理,以及中期田間病蟲草害的管理和後期收割時間的控制等。但是在實際的農業工作中發現,由於高坪區部分農戶沒有掌握科學的水稻栽培技術,在種植期間出現了嚴重的病蟲害,造成水稻產量嚴重下降。基於此,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分別從土地準備、合理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就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的具體要點展開了分析。

水稻栽培,加強種植管理、提高機械化水平,實現水稻產量全面提升

1 高坪區糧食作物生產的現狀

在2017年9月舉辦的“投資南充新未來,共享有機新生活”現代農業投資推介會上,高坪區成功簽約兩個現代農業項目,總投資高達3.2億元。近年來,高坪區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一方面大力發展以柑橘、油菜為主的經濟類作物,另一方面又推廣高產栽培新技術,致力於提高水稻產量質量。現階段,高坪區水稻生產功能區穩定在1.2萬h㎡,667㎡產超過600kg,近5年來年均糧食產量均超過20萬t,初步形成了糧食總產穩步增長、特色產業佈局合理、現代農業有序普及的良好發展格局。

水稻栽培,加強種植管理、提高機械化水平,實現水稻產量全面提升

2 水稻高產栽培技術

2.1 土地準備

(1)平整土地。稻田平整度會直接影響水層管理工作的開展成效,另外在平整土地的過程中,還可以通過翻墾等形式,使土層變得鬆軟,清除土壤中的石塊、雜草,營造良好的立地條件。通過土壤的翻墾、晾曬,還能夠殺死越冬蟲卵,也為水稻高產栽培奠定了基礎。

水稻栽培,加強種植管理、提高機械化水平,實現水稻產量全面提升

(2)做好引水、排水設施。適宜的水分是水稻高產栽培的必要條件,但是近年來高坪區異常氣候多發,乾旱、洪澇時有發生,因此必須在田間修建引水和排水設施,在乾旱天氣下及時從附近的河流、池塘引水,滿足灌溉需要;在多雨天氣下及時排出田間積水。在一些有條件的地區,還可以修建現代化的灌溉設施,如滴灌、噴灌等,可以根據稻田土壤水分含量的變化及時調節灌溉量,既滿足了水稻各個生長階段的用水需求,又避免了水資源浪費,也是現代農業技術在水稻高產栽培中的具體應用。

水稻栽培,加強種植管理、提高機械化水平,實現水稻產量全面提升

2.2 種子準備

性狀優良的水稻種子具有較強的抗逆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後期管理的壓力。根據不同地區的地質環境和水文特點,適宜栽培的水稻品種也有很大差異。高坪區近年來使用較好的水稻品種有川優8377、內香6優498等。選好栽培的育苗品種後,還需要進行必要的種子處理工作,例如:選用溫湯浸泡種子,以提高水稻種子的抗病能力;進行種子發芽率實驗,發芽率在90%以上方可進行種植等。

水稻栽培,加強種植管理、提高機械化水平,實現水稻產量全面提升

2.3 合理施肥

在水稻不同的生長期內,對各類營養元素的需求量不同,因此在進行稻田施肥時,也需要綜合考慮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長需要,避免浪費和濫用化肥,不僅起不到營養供應的效果,反而容易引發富營養化等環境問題。在水稻播種前必須施足基肥,農家肥需要充分腐熟,以殺滅農家肥中的病菌。在水稻長至一葉一心期後,補充尿素,以每667㎡施10kg為宜;在水稻分櫱期,除了繼續施用尿素外,還需要配合施入磷酸二銨,每667㎡施4~6kg,可以促進分櫱成穗,提高產量。在水稻生長後期,適當補充氮肥,可以避免稻苗枯黃,確保水稻成熟。

水稻栽培,加強種植管理、提高機械化水平,實現水稻產量全面提升

2.4 播種技術

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推廣,近年來高坪區在水稻播種技術上也進行了升級,尤其是在一些集中連片的大型稻田,逐漸實現了機械化播種。另外,根據播種方式的不同,對播種的具體時間要求也有差異,例如直播水稻的播種時間通常早於移栽水稻。以高坪區為例,直播早稻通常在地溫高於10℃後就可以開始播種,而移栽水稻則要晚14d左右。對於那些分佈於丘陵地帶的稻田,目前來看仍然需要採用手工撒播的方式,將經過包衣後的水稻種子均勻撒播在廂面上,為了確保種子密度均勻,可在大田整理時劃分成格。另外,還可以按照“先稀後補”的方式,即第1次撒播時控制播種量在60%~70%,完成播種後觀察田間種子較稀疏的地方,再進行補種。在播種後20~25d要及時進行田間查苗、補苗工作,移密補稀,使稻株分佈均勻、個體生長平衡。

水稻栽培,加強種植管理、提高機械化水平,實現水稻產量全面提升

2.5 水層管理技術

水層管理技術是水稻管理的核心,近年來高坪區在對水稻的水層管理上也有獨特的方法。全期水層管理應用淺、溼、乾的方法交替進行。全期水層不超過8cm,播種期水層3~4cm。立針期保持花花水,促進立苗紮根,苗期至有效分櫱期水層不超過4cm,促進低位分櫱早生快發。重鹽鹼地可適當加深水層,水稻有效分櫱末期,在667㎡莖數達到70萬左右時,及時停水曬田5~7d,控制無效分櫱,在地面出現細裂縫、稻苗自然落黃後可覆水。稻穗勾頭,散穗後及時停水。水層穩定後要拉線修邊,5月中旬削埂及時插秧可提高單產。

水稻栽培,加強種植管理、提高機械化水平,實現水稻產量全面提升

2.6 病蟲害防治及化學除草技術

病蟲草害是影響水稻產量、質量的主要因素,近年來高坪區病蟲害的發生率有增高趨勢,採取有效的防治策略十分必要。高坪區水稻種植常見的蟲害以稻縱卷葉螟和灰飛蝨為主。以稻縱卷葉螟為例,主要的防治方法有化學藥劑防治,可用毒死蜱、乙酰甲胺磷兌水後進行噴霧防治;生物防治主要是在田間放養稻縱卷葉螟的天敵赤眼蜂。在蟲害不嚴重時優先考慮生物防治,避免農藥汙染。高坪區水稻栽培常見的病害有稻瘟病、穗莖瘟等多種,以穗莖瘟為例,可以在發病後使用50%的富士1號乳油120mL兌水100kg,進行噴霧治理,每天1次,連續2~3d可以有效緩解。對於田間雜草,要及早採取措施,在水稻植株長至一葉一心期時,用禾大壯160g兌水50kg進行噴霧,可以及時清除雜草。

水稻栽培,加強種植管理、提高機械化水平,實現水稻產量全面提升

3 及時收割

適時收割可以確保水稻栽培效益的最大化,正常年份高坪區水稻收穫時間在8月下旬—9月上旬,可根據當年氣候和水稻長勢進行調整。對於較為寬闊的地塊,可以使用機械完成收割,如果是丘陵等零散、小面積的地塊,應儘快組織人員完成收穫,以防止收穫期延後影響水稻產量。

水稻栽培,加強種植管理、提高機械化水平,實現水稻產量全面提升

4 稻田管理

圍繞均衡增產,要加強地力建設,人工點片補肥,使二三類苗升級,及時勻苗補缺,保持苗齡一致而達到均衡增產的目的。稀植、早促,建立高效群體,減少播量,降低基本苗(25萬~26萬株),早播(4月17日播種),見青施肥,早施分櫱肥。淺水灌溉,提前曬田,建立合理群體結構,安全重施後期氮肥,促進稻穗的生長髮育。在建立無埂條田的基礎上,把好水稻收割質量關,切實做到顆粒歸倉

水稻栽培,加強種植管理、提高機械化水平,實現水稻產量全面提升

5 結語

新技術和新設備的應用,為提高水稻栽培產量提供了支持。近年來,高坪區大力發展優質、高產水稻,通過開展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培訓,指導農戶在種子選擇與處理、水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做好相關的技術工作,從而為水稻生長創造了良好條件,為實現水稻高產奠定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