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一種美食你一說,別人就知道你的是哪人?附帶美食的起源?

三十年後的老叟


“翠花,上酸菜”您好,我是小石頭爸爸,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在北魏時期,齊民要術中記載了我們的早期祖先醃製泡菜的最原始的方法,在詩經中也有對酸菜古稱的解釋。製作酸菜的最初目的是為了使人們能夠吃到新鮮的蔬菜,延長蔬菜的保存時間。

下面介紹下家鄉名菜酸菜燉粉條的做法

準備的食材有:五花肉500克, 粉條一包, 酸菜800克,薑片3-4片,生抽,八角8克,花椒8克,桂皮8克,鹽適量,蔥10克,雞精適量。

做法步驟:1.在鍋里加入半鍋的清水,倒進花椒,八角,桂皮,蔥段薑片。接著把菜市場買來的五花肉切成大塊 ,放進鍋裡,開大火燉煮,水沸騰之後,大火改成中火,繼續燉煮五花肉。2.在這個時間裡面,把酸菜裡面的水分捏幹並且切絲,把酸菜裝盤備用。3.用一根筷子扎五花肉,要是筷子能穿過五花肉則表明五花肉能出鍋了。4.把酸菜放進剛剛煮了五花肉的鍋裡,湯不用倒出來,繼續開中火燉酸菜5.五花肉晾涼了之後就可以切片,之後平鋪在酸菜上面,繼續保持中火的狀態。6.粉條提前用水浸泡變軟。加入到酸菜湯裡面。倒進適量的老抽來調色,再放進雞精,鹽調節味道。這樣一道酸菜燉粉條就做好了,可以製作一些蒜醬,五花肉沾蒜醬,更有一番風味。製作過程中需要注意土豆粉要按步驟最後加入,不然煮的時間過長影響口感。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有沒有猜到我來自哪裡?[吃瓜群眾]




小石頭爸爸


你好,我叫雲中飄揚,有沒有一種美食一說就知邊度人,這問題我來回答,我是廣東雲浮羅定人,圖中美食鄒沙魚付,發源地廣東羅定市,在廣東一講這菜名魚付,全廣東也知道我邊度人了。羅定市鄒沙魚付,間名廣東港澳同胞,廣東的港澳同胞最喜歡的美食,回羅定都會買些回家去,這魚付男女老少皆宜,一斤大約52到55只魚付,老人特別喜歡,鄒沙魚付特點,入口化楂,特別適合打火煱吃,,可炒可炆,點煮都可以,魚付製作複雜些,要靈魚魚肉,別的魚付不行,會失原味。要生粉和雞蛋清和魚肉打均衡,再用大禍放花生油反覆炸才可成,炸時間也要久些。要炸到金黃色才成,魚付優點可放冰箱二到三個月也可以的,如果剛炸起即是吃點下練奶油吃。保證的美味回味無窮,謝謝你的問題,我回答完畢



用戶雲中飄揚


談到味蕾印象,我就不得不說一種美食了!

❤️浙江台州食餅筒!又叫餃餅筒😋

那裡是我先生的老家。

我第一次去這個城市就被它給深深吸引了!

一口氣吃了兩大個還不夠[捂臉]哎,當時真是沒形象了[流淚]

人們總說,它是大號春捲。

可我不覺得,它簡直是人間至味好嘛[呲牙][捂臉]

在平底鍋🍳上一煎,餅皮酥脆,香爆味蕾!

內餡兒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隨意搭配,從蔬菜到肉到海鮮🦞,鮮嫩多汁,超級美味😋

所以,說到食餅筒,你是不是馬上想到浙江台州了呢?[靈光一閃][靈光一閃][靈光一閃]






憤怒的橘子在笑


你好,我是一個喜歡做美食的創作者,我叫飯來香,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刀削麵算的上是山西的有名的面。只要說起刀削麵大家肯定都知道是山西的飛刀削麵,刀削麵中間厚,兩邊尖薄。吃起來有較勁,軟爾不粘,越嚼越有勁,算的上山西的名吃。

山西飛刀削麵起源於大同,因為我就是山西的。所以從小吃到大的,也是最喜歡吃的。

下面介紹一種我經常吃的刀削麵的做法:

1、 雞蛋西紅柿炒刀削麵,首先是和麵,和麵的時候加水先開始少量的添加,拿筷子攪成絮塊,然後面和水的比較 是1:1的時候就差不多了。把面揉成塊。放到一旁拿個布蓋上醒半小時。

2、 在醒面的時候可以把西紅柿炒蛋滷準備好,把西紅柿切成小塊。然後放到鍋裡炒碎。打幾個雞蛋進去一起炒。我一般喜歡放老抽和生抽。這個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來放。然後在放鹽少許就可以了。

3、 等面醒好以後。在把面揉好揉光,開始削麵,我們就是直接把面放到右手上左手拿削麵刀從上往下依次削。當然這個肯定是要練熟了基本動作才能削好。

4、一般削麵要煮個五六分鐘就好。主要也是看你削的厚薄來定了。煮好以後直接撈出把西紅柿滷澆到面上攪拌均勻就可以吃了。味道香美。

刀削麵有好多種吃法。有澆的,炒的,這個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做各種喜歡的口味。





飯來香


熱乾麵,熱乾麵不僅是武漢人過早的首先小吃,也是武漢周邊城市比較喜歡的小吃,以及讀初中,高中早餐必選,那時候才3元一碗,好吃又實惠!現在在外省上班,一到春節,只要到武漢下車必要吃一碗熱乾麵。我想應該是情懷吧😄


泡芙茶飲


火鍋

重慶火鍋,又稱為毛肚火鍋或麻辣火鍋,是中國傳統飲食方式,起源於明末清初的重慶嘉陵江畔、朝天門等碼頭船工縴夫的粗放餐飲方式,原料主要是牛毛肚、豬黃喉、洗淨後,將肝、肚切成小塊,擔頭設有爐具,上設一隻大洋鐵盆,成為多格,盛載一種麻、辣、鹹的滷汁,專向碼頭工人兜售。

用料:牛油300克、雞油150克、豆豉100克、香料30克、餈粑海椒300克、幹海椒50克、郫縣豆瓣100克、花椒20克、醪糟100克、大蔥1根、老薑20克、大蒜30克

做法:

1.等熱鍋後將準備好的牛油放入鍋內融化,融化以後再將準備好的雞油放入鍋內融化。

2.然後先放入蔥薑蒜炒香,然後再加入香料、豆豉100克、香料30克、餈粑海椒300克、幹海椒50克、郫縣豆瓣100克、花椒20克、醪糟100克炒香,然後加入適量的清水,這樣火鍋底料就最好了。

3.最後等水開後將準備好的菜放入鍋內翻煮。

4.然後自己在小碗裡調入自己喜歡吃的醬碗就行了。

喜歡吃麻辣的朋友,可以嘗試做做看看。





允諾姑娘


沂蒙炒雞,一說別人就知道我是臨沂人。

沂蒙炒雞是沂蒙老區人們最喜歡吃的菜品,沂蒙山歷史悠久,老區人們用勤勞的雙手創造了今日的輝煌,脫貧致富,飲食方面既保留了傳統,也有了很大的創新,蒙山炒雞主要是選用當地的土生土長的草雞,加上精選的各種香料,經過各種比例的調整,用傳統的農家炒雞的方法,有的至今還沿用木柴炒雞燉雞的方法,火候均勻,藥料和雞肉形成了絕妙的搭配,出來的炒雞味道回味飄香。

首先突出的是雞肉的香味,其次,湯汁收入雞肉讓雞肉有了香料的低位,出現的是混合味道,香氣持久,雞肉不老不嫩,吃到嘴裡肉感極佳,再配上當地特有的“軟鍋餅”一般可以沾湯吃,餅本來沒有味道,但經過雞湯的浸泡,有了濃郁的香氣,吃到嘴裡軟香細膩,回味悠長。






沂蒙老陳


你好,很高興可以回答你的問題。

著名湖南主持人汪涵先生曾經在《有味》一書中提過“攸縣小吃神州銷,香乾血鴨剁辣椒”,在攸縣當地也有一句話,叫做“皇圖嶺的香乾,東鄉的原壇酒,新市的麻鴨,網嶺的麻餅糖,恰過以後永不忘”。

下面介紹一下我們家鄉最具特色的美食:

①攸縣香乾。攸縣香乾之所以出名,首先是水質好,極少汙染,加工工藝也比較講究。於2000年後被引入湘菜菜譜,是一個老少皆宜的地方特色家常菜。

②攸縣麻鴨。攸縣的麻鴨體型小、生長快、成熟早、產蛋多,是放到稻田中飼養的品種。往大了說它入選了國家級基因庫,往再大了說可以做成辣且美味,讓人吃了就停不下來的血鴨。

③原壇酒。用糯米制成的酒,沒有了白酒和啤酒的苦味,喝起來甜甜的。還記得小時候,帶著弟弟,把門鎖了,把奶奶家的就喝光了,倒頭就睡的場景。

④麻餅糖。是酥油類的小吃,外表金光的,裹上芝麻,一口咬下去,有芯的是軟軟的,沒有芯是脆脆的,一隻手拿上一個,嘴巴再吊上一個,轉頭就跑,可不能讓我摳媽逮著了,會捱打。

其實攸縣好吃的遠遠不只這麼多,歡迎答主和正在看我的回答的各位親們,有機會可以到攸縣玩一玩,這個地方不大,也沒有什麼景點,但是你找到一兩個攸縣本地人,帶你去吃也會吃出一個假期。


亞靈號


有這樣一種美食你一說別人就知道那裡人,這種美食就是順德均安香煎鯪魚餅🐟🐟🐟[愛慕][愛慕][愛慕]

順德均安煎鯪魚餅🐟的製作方法!

1.新鮮經過冷鮮處理鯪魚剩肉5斤。

2.鹽1.5兩,糖1兩,味精1錢,胡椒粉5克,靚澱粉半斤,冰水1斤,蔥花50克,花生油1兩。

3.首先將鹽糖味精澱粉與水搞勻待鹽糖溶解,然後把魚肉放盤和澱粉水一起用手順時針搞勻至魚🐟肉起膠質,大概15分鐘左右後用手兜起5份之一循環拍打魚肉🐟至全部均勻起韌性,大摡15分鐘左右,魚滑完成備用。

3.拿1斤魚🐟滑灑上1兩蔥花和10克花生油順時針搞勻,然後起鍋下花生油將魚🐟滑弄成1釐米厚寬4釐米的魚餅🐟煎至兩面金黃色,均安煎魚餅🐟大功告成!魚餅甘香爽滑,富有彈性,點上蜆蚧醬伴食更顯其鮮味,舌尖上的中國也有介紹推廣,一講起煎鯪魚餅就知道是順德均安人出品。

順德均安煎鯪魚餅是在清未民初均安當地平民發明的用鯪魚肉🐟跺成魚滑製成餅狀的傳統美食,歷史由久遠,美味傳中國!![贊][贊][玫瑰][玫瑰]



FU特


九轉大腸。在清朝時候的事,在山東濟南,有一個富商生意人,姓杜,這位杜姓老闆在濟南開了一家九華樓餐館,說來也怪,這杜老闆凡事都愛九字,所以給他手下的生意都取名有九字,這九華樓就是其中的一個帶九字的場所。這杜姓老闆是個鉅商,自己的生意也幾乎涉獵有九個行業之多,家門也十分興旺闊綽。

而說到這九華樓,雖說牌面不是很大,但是請的都是當時濟南最好的廚師,烹飪的菜餚也是一等一的美味!其中最出名的要屬各種豬下水為主的菜色。紅燒大腸就是當時的一道特色菜。而紅燒大腸的做法也是十分繁複,需要反覆入鍋出鍋,經過煮,炸,再燒等幾道工序,最終才能成型!也算是當時九華樓的一道招牌菜了,當時的客人每次一來,都要點一道紅燒大腸來吃,可見這道菜在當時當地受歡迎的程度。

一天,杜老闆宴請濟南當地的貴客來九華樓吃飯,其中就上了一道紅燒大腸,這貴客中有一個文人嚐了嚐紅燒大腸,立刻讚不絕口,說什麼也要給杜老闆的紅燒大腸取個響亮的名字。杜老闆連忙稱好,於是這個文人說:“這紅燒大腸吃起來猶如古時煉丹術士所煉仙丹,仙丹的美味一般都用九轉仙丹來形容,而且杜老闆又喜歡九字,何不將這紅燒大腸改名為九轉大腸呢?”

眾人一聽,齊聲叫好,都為這個新名字讚不絕口,於是這九轉大腸的美名就傳了下來了!

在以後,九轉大腸就成為了九華樓的鎮店美味!濟南當地的飯館看到九轉大腸如此受歡迎,都爭相效仿,各自推出了自己的九轉大腸,這也就是今天九轉大腸能夠流傳下來的理由了!

好了,以上就是九轉大腸的故事了!你知道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