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猎手:二战德军装甲部队的鸡肋?唯一的优势就是跑得快!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阶段,德国战争机器面临着巨大损耗亟待补充的难题。因此“猎豹”和其他坦克歼击车的产量得以提升,以弥补那些精密和昂贵的主力坦克的损失。

尴尬的猎手:二战德军装甲部队的鸡肋?唯一的优势就是跑得快!

这些坦克歼击车是有效的反坦克炮和可用底盘的完美结合,同时价格低廉及易于制造。一般来说这些坦克歼击车是长时间和精心设计的产物,比如“猎豹”、“IV号歼击车”、“追猎者”等,它们一度成为盟军装甲部队可怕的猎手。

Sd.kfz.251半履带装甲车是二战时期德军的一款重要的装甲车,从1939年一直使用到1945年。Sd.Kfz251系列装甲设计初衷主要是用来输送人员,该车的战斗全重8.5吨,被列为中型半履带式装甲输送车。

尴尬的猎手:二战德军装甲部队的鸡肋?唯一的优势就是跑得快!

车内配备2名乘员,即驾驶员和车长,还可容纳10名载员。但在实战中,德军发现这种半履带式装甲车特别好使,于是像防空,火焰喷射器等等都往上面装,整个二战,其包括各种变种车在内,生产量一共高达1.6万辆。

战争后期,面对重型装备的大量损失,德军一时无法弥补反坦克火力的短板,于是开始考虑将Sd.kfz.251改造成反坦克自行火炮,以弥补前线反坦克歼击车不足的情况。

其实之前德军就在Sd.kfz.251上面装备过一门47mm反坦克炮,感觉很不错。于是一门更大的Pak40型75毫米反坦克炮被安装上去,并被命名为SdkfZ 251/22,该自行火炮车由四名成员操作,于1944年12月首次投入使用。

尴尬的猎手:二战德军装甲部队的鸡肋?唯一的优势就是跑得快!

不过在安装上一门巨大的反坦克火炮后,无疑造成半履带车有些超重,但考虑到这是一种仓促的应急品,对它的要求本来就不高,更何况这种山寨的坦克歼击车还有着强大的机动性。

SdkfZ 251/22派上前线后,Pak40型75毫米反坦克炮火力勉强够用,但是其装甲确实太薄弱,而且Sd.kfz.251的车体比牵引式反坦克炮还要高大,战斗中劣势还是比较明显的,不过值得安慰的是,其唯一的优势就是跑得快!

尴尬的猎手:二战德军装甲部队的鸡肋?唯一的优势就是跑得快!

另外驾驶这种自行反坦克火炮的乘员,要和苏军的钢铁洪流硬杠还得很大的勇气,因为加装Pak40型反坦克炮后,使得车内空间变得异常拥挤,如果战车被击爆的话,里面的驾驶员是很难逃脱的。

至于在战场上的真实战绩,小编一直没有找到具体的资料,但当时这款反坦克战车,应该只是作为德军装甲部队的辅助武器,因为如果要和敌方的坦克正面交战,它的胜算是很小的,聪明的德国人应该也知道这点!

尴尬的猎手:二战德军装甲部队的鸡肋?唯一的优势就是跑得快!

在实战中德军应该是更多地利用其出色的机动性能,“打了就跑,开一炮就换一个地方”的战术,这对于延缓对方坦克的推进速度,也应该能起到不小的作用。虽然车体装甲薄弱,但敌方坦克对于上面那门75毫米反坦克炮还是要有所忌惮的!

虽然SdkfZ 251/22是披着“坦克杀手”的光环登场,但先天不足无疑让SdkfZ 251/22这位战场猎手当时略显尴尬!不过它毕竟是世界上第一款实用的轮式坦克歼击车!也为战后现代化轮式坦克歼击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